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性格無論如何

幸福快樂的最重要

朋友小王性格很內向。小時候,他的內向性格,給他帶來了很多困擾。

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待在屋裏看書,而不是跑出去和一大羣小朋友嬉鬧;

喜歡一個人待在一旁思考許多無聊的問題,而不是和一羣人嘰嘰喳喳地聊天;

親戚來串門,對他表現得過分關心,他會感覺到很不舒服,會找藉口故意避開;

老師問問題,他幾乎從來不舉手,雖然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能勉強回答上,可他並不是很喜歡被一羣同學注視的感覺……

後來,有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他媽媽:“這個孩子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性格太內向了。”

小王的爹媽聽了老師的話,覺得好有道理,決定要想辦法培養他,讓他變得不那麼內向: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親戚聚會,要強迫他在聚會上多說話,哪怕他覺得沒啥可說的;在路上遇見老外,要強迫他去和老外用英語對話;小王窩在屋裏看書,爹媽也會在耳邊叨嘮不停,非要逼迫他走出門去活動……

小王感到很煩惱,後來終於忍受不了,和爹媽大吵了一架。老媽卻指着他大罵起來:“看你性格這麼內向,以後會有啥出息!”

這個世界,對於性格內向的人,大多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見。小王的父母,只是延續着這種偏見而已。

詩人西川曾說:“帶頭鼓掌的人可能會有非凡的一生,性格內向的人只能重複別人的笑話。”

在不少父母的眼中,外向的孩子,擅長交際、口才過人、待人熱情,更容易討得他人的歡心,長大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人生也更爲順利與幸福。

而內向的孩子,會一切相反。

印度心理大師奧修評價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內在是沒有的,只有外在,而事實正好相反。但是,他們稱內向的人是病態的,他們稱靜心的人是病態的。”

甚至還有人宣稱,內向介於變態和失敗之間。但這些偏見,都來源於自身的無知。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第2張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自曝是個性格內向的人,他曾經也爲自己的內向而苦惱過。

上大學的時候,他終於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強迫自己和他人多交流,刻意變得風趣幽默。

結果,他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異性緣也一下子變得很好。表面上看來,他確實變得更爲“外向”了。

武志紅後來總結說:“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個月時間,後來我覺得好累,也覺得那不像是我自己,於是又變了回來。”

其實早有研究發現,內向是一個人伴隨終生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卡爾?施瓦茲教授認爲,那些在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一切想讓孩子變得不內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費心思。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第3張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第一個提出了內向的概念。

可他從來也沒說過,內向的人會比外向的人要差勁。實際上,他本人就是個十分內向的人,而且一直專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正如納博科夫所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着兩種力量的鬥爭:對獨處的渴望和走出去的衝動。內向,即對自己內心活躍的思考和幻想的興趣;外向,對外面的人和可見之物的興趣。”

只不過,內向的人,轉向內心的力量更爲強大而已。

現代心理學家發現,內向的人對於外界的刺激更爲敏感,交際活動會讓他們消耗很多精力,會讓他們感覺到疲倦。

外向的人需要通過與人交流來獲取能量,而內向的人則需要獨處來獲取能量。

內向的孩子,安靜獨處,並不是在逃避什麼,他們只是想充充電。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他從小體弱多病,再加上父親一度生意破產,生活變得艱難,使得他性格十分內向。

不過內向的他,反而擁有堅毅和專注的品格。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跟隨父親去工廠做炸藥實驗。他的童年,幾乎全部是在轟隆的爆炸聲中度過的。

正是因爲他內向的性格,才能讓他在一生中,始終對炸藥研究保持長期的專注。哪怕弟弟因他發明的硝化甘油炸藥爆炸事故而去世,他也沒有放棄他炸藥研究的夢想。

最終,他終於憑藉自己內向性格賦予自己的優勢,在自己的領域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影響,同時也收穫了鉅額的財富。

除了諾貝爾以外,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達芬奇、比爾?蓋茨等一大堆天才人物,他們都屬於性格內向的人。

學者蘇姍?凱恩在研究了大量內向者之後,說:“內向者天生善於把注意力集中於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使他們擁有高超的洞察力與理解力。他們善於將外部信息進行整理吸收,變爲自己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全盤接受或否定。”

羅永浩說:“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

其實與一般世俗的偏見相反,內向的人,除了銷售崗位以外,在其他職業上相對於外向的人來說,並沒有劣勢。反而在一些需要創造性、創新性的工作上,內向的人會更有優勢。

孩子很內向,確實會讓許多瞎操心的父母感到焦慮。

但其實,內向並不是缺點,也並不是需要被糾正的問題。只要孩子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能夠進行正常的交往活動,沒有社交障礙,就毫無可擔心之處。

內向的孩子,他們自己的世界,就已經足夠豐富和精彩。父母的干擾,甚至想要強行改變,不僅終究會以失敗告終,甚至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和傷害。

無論孩子性格內向也好、外向也好,無論孩子的性格能不能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前程,孩子能悅納自己,過好幸福快樂的一生,這難道不是大多數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嗎?

他們都是內向的人

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中,作者蘇珊·凱恩指出,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內向者。相對於交談,他們更喜歡聆聽,相對於參加喧囂的聚會,他們更傾向安靜的閱讀;他們致力於創造卻不願自我推銷;他們寧願一個人獨立工作也不喜歡加入到小組的頭腦風暴之中。

是的,有很多人,他們內向、安靜而穩重,卻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諸多改變。

比如,以喜愛獨處而聞名的愛因斯坦。他說:“創造性思維是受到單調的平靜生活和寂寞所刺激得來的。”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第4張

比如,內向的聖雄甘地。他說:“你可以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改變世界。”

比如,優雅的女神赫本。她說:“我喜歡獨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 …… 如果給我機會讓我從週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週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孤僻、無趣?你想錯了! 第5張

比如,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他說:“內向的人可以花好幾天去想一個棘手的問題,並強迫自己想出領域的最邊緣處在哪,並能閱讀任何能爲自己帶來好處的文章。”

比如,J.K.羅琳。她說:當《哈利波特》的點子出現在我腦袋裏時,我正在旅行中手邊並沒有筆可以記下來,可我真的太害羞了,連跟別人借一支筆都不敢開口……

甚至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是他在《心理類型》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內向的概念。他本人卻是個非常內向的人,而且一直專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他說,內向者會受到內心的思考與感受的世界的吸引,外向者會受人與活動等外在生活的吸引;內向者專注於他們理解的周圍事物的意義,外向者扎入事情本身;內向者通過獨處充電,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時充電。

內向的孩子具有驚人的天賦和能力

蘇珊· 凱恩在 TED 做了題爲《內向性格的力量》的演講,當你聆聽她激情澎湃的演講時,你會發現內向的人具有着驚人的天賦和能力,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驚人的改變。

所以,當你看到孩子面帶微笑地看着別的小朋友在玩耍時,當你看到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時,當你看到孩子在喧囂中獨處一隅時,請不要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而是要看到他們的閃光點。

內向型孩子的內心世界更爲豐富,也更熱愛學習,他們會把精力與能量放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上;

內向的孩子天生會獨處,無需你爲他安排滿滿、忙前忙後,他們也能有事可做,並能樂在其中;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傾聽和在乎他人的感受,他們會更容易贏得朋友的信賴……

內向的孩子專注力更強,內向是他們排除干擾的最好屏障,他們能夠長時間安靜地獨自處理複雜的問題,善始善終地做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創造力更強。就像J.K.羅琳,她創作的的哈利波特系列,構建出童話般的魔術世界,成爲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

.......

家長的力量很重要

如果你家裏有個內向的孩子,請不要否定他的個性,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1、不要試圖去扭轉孩子的性格。

作爲孩子最信賴的人,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內向,請告訴他,內向是一筆財富,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品質,讓他明白內向也有很多優勢,讓他知道內向並沒什麼值得羞愧和不安的地方。千萬不要老想着去顛覆和改變,試圖把孩子改造成一個外向的人。這樣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如引發孩子的焦慮症等等。

2、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情感。

內向型孩子習慣將情緒、情感及需求藏在自己心理,很少直接表達出來。作爲家長,要多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及時給予迴應及關注,並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心情,讓他們更有自信表達自我。如“今天你主動找媽媽講了你的困惑,感謝你對媽媽的信任,媽媽希望你以後多找媽媽溝通,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3、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包容。

內向的孩子在新環境中或面對陌生人時往往會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家長要對孩子有足夠的包容,可以多做些“鋪墊”工作,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外界。如帶孩子參加活動時,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孩子提前到達活動現場,讓孩子熟悉環境,營造一種安全舒適的感覺,還可以允許孩子先與活動的焦點地帶保持一定距離,讓孩子先默默地觀察,然後再鼓勵他去嘗試。

4、和老師主動溝通孩子的情況

家長可以就孩子的一些情況主動和老師溝通,有助於老師正確解讀孩子的內向行爲,比如沉默寡言並不代表孩子沒有注意聽講,正相反,內向的孩子此時可能正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和觀察。

願天下所有的內向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理解,願他們都可以按着自己的節奏,堅定地邁出人生的每一步。

請堅定地告訴孩子:內向不是缺陷,更不是病,同樣值得欣賞和讚揚,內向的人也可以光芒萬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