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

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指出: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胡作非爲——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

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

首先非常感激您讓我們有機會分享您的教育經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絕對值得推薦的好書。

其實,當太太把這本書遞到我這個當爸爸的手上時,我並沒太在意,因爲我一直讀這類書籍。但當您和圓圓的故事在我面前徐徐展開時,我發現早已愛不釋手。由於每天工作比較忙,我基本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擠出時間閱讀您的作品,這也讓堵車成了件愉快的事。

您對圓圓的教育理念以及對目前中國教育弊端的剖析,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某種層面上更堅定了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持有的信念。您對孩子的耐心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而您在教育孩子的細節處理及方法上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有一些我視爲經典,這也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不過我今天仍有些問題想請教尹老師。那就是,孩子如此純潔可愛,以至任何人爲的東西都會是一種破壞(“人爲”二字組合就是“僞”啊)。但現在,太多的教育問題都指向“溺愛”,認爲新一代的兒童出現問題,是由於家長過度嬌慣孩子。這也使得我在某個時刻會動搖“無爲而治”這一信念,感覺很困惑。

溺愛和嬌慣是怎麼產生的呢?是不是因爲對孩子不講原則所致?而對孩子又該怎麼講原則呢,講原則和自由的界限怎麼劃分?如果孩子的行爲不對,又怎麼欣賞他呢?

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

我之所以和您探討這個問題,得先說說我的心結由來。

基本來講,我自己也沒逃脫“棍棒+責罵”的傳統教育模式。我父母爲了不嬌慣我,免了必要的獎勵,總是表現出不能溺愛我。如果我什麼事情做得不好,當然免不了捱打或至少捱罵,但如果做得好,卻從來得不到表揚,他們覺得這是我必須的、應該的。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形成了一個認識,覺得他們“不溺愛”是對的。但父母給我的那種非常不愉快的經歷始終沒有離開過我,記憶裏童年沒有幾件愉快的事,挫折感永遠多於成就感,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即使成功了也覺得是僥倖。這些念頭總是困擾着我,這就是父母當初不溺愛給我帶來的“收穫”嗎?

關於孩子不能溺愛的說法由來已久,進入獨生子女時代後更流行,很多家長不假思索地去踐行這一說法,如你的父母。而你卻能夠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對此提出質疑,爲此我要首先向你表示讚賞。

人類在科技方面已進入超精細時代,絕大多數人可得而享之;但在意識形態領域,總體狀態卻仍舊停留在農耕社會。無論學歷高低,身處都市還是鄉村,收入豐足還是匱乏,太多的人在思維上共同表現出“小農意識”,眼界狹窄、思維簡陋、特別容易走失在詞語的迷障裏。比如一說富二代出了問題,那就是錢害的;一說美國教育,那一定比中國強。所以有人說溺愛對孩子不好,很多人就從字面上理解,溺愛即愛得太多,於是推導出不溺愛就是要少愛一些——這真是典型的懶人思維、庸人思維。

關於愛和溺愛,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中曾做過詳細的論述,對這兩者進行了區別和定義。

我認爲,愛和溺愛不是一個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批評。

所以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剝奪孩子的獨立性,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在教育上它恰是“反愛”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規律的,會阻礙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爲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沒主見、窩裏橫、沒有同理心等。

愛則是給孩子自由,培養其獨立性,基礎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擁有獨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擁有安身立命的資本,所以父母要想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培養快樂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寬容還給孩子。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物質上得到很多,自由卻太少了。背後的原因是人們對自由與愛的關係沒有吃透,理解極爲膚淺。很多家長聽到“自由”這個觀念時,甚至會大吃一驚:給自由,那孩子不就無法無天了?!對“愛”的恐懼就是對自由的恐懼,直接的反應就是對兒童自由意志的剝奪,典型方式是包辦、控制和嚴厲管制。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擇業擇偶——表面上看是給了孩子很多,背後的實質則是事無鉅細地剝奪本屬於孩子的自由。“溺愛”不是“太多的愛”,而是“太多的打着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溺愛”是對“愛”這個詞的濫用和褻瀆,是一種僞說辭,誤導了很多人。

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胡作非爲——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要得到充足的愛,即充分的自由,就像人類必須要有新鮮空氣和乾淨的水一樣。只要是正常的真愛,給得再多也不會讓孩子變壞。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自然表達一定是善和美的,這是天性。真正的成長必然是自由選擇的結果。任何形式上的愛的匱乏或剝奪,都會給孩子造成某種程度的心理創傷。

回到你的身上,你的父母沒有把愛和溺愛區別開來,錯誤地把它們看作一種東西,而且錯誤解讀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讓他們有意無意地迴避和忽視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吝於對孩子的讚美和欣賞,以爲這樣是對孩子好。殊不知這樣做只是造成了孩子的挫敗感和不自信,成年後需要花費好大力氣進行自我療愈。

你已經知道嚴厲教育和棍棒教育的弊端,請相信自己的感覺,跟隨你的心,好好愛你的孩子吧,不要有任何擔心。更新鮮的空氣對人的健康更好,更多的愛也會讓你的孩子成長得更出色。同時要勇於批判父母、批判傳統的錯誤觀念。當然,只是批判他們持有的錯誤育兒觀念,而不是不尊重或不孝敬他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