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請不要撕掉孩子的“原裝保護膜”

請不要撕掉孩子的“原裝保護膜”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唯有將自主權交給孩子,他才能成長得獨立、自信、有主見。我一直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和界限感,這種與生俱來的判斷力和天然發展的界限感就是他們的“原裝”保護膜,只是父母總不經意間撕掉它們,並自以爲是地貼上我們認爲好的“山寨”保護膜。

帶心心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個大心心2歲的小哥哥,很是調皮。心心一歲多的時候,我就常瞥見小哥哥趁人不注意就踢心心一腳,他覺得好玩,踢得並不重,心心那時小,呆萌狀態,踢完了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兩個人玩起來倒也和諧。每每回到家,心心還不停唸叨着哥哥。

長大了一些,有次去小哥哥家玩,心心看中了哥哥手上的玩具,想玩,手剛伸過去,就被哥哥狠狠地推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心心是個淡定的娃,面對這樣“粗暴”地迴應,也只是不動聲色。我見她爬起來,又靠近哥哥,這次沒直接伸手,而是小心翼翼地說:“一起玩吧!”哥哥不願意,又用力推心心一下,大喊:“走開!這是我的!”心心這下生氣了,對着小哥哥的腦袋就是一巴掌,小哥哥似乎從來沒經歷過別人的“反抗”,摸着頭大聲衝心心叫:“你竟然敢打我的鐵頭!你竟然敢打我的鐵頭!”

我在一邊看了忍不住地笑,並不是因爲心心佔了上風,而是覺得她小小的一巴掌,向小哥哥表達了自己不喜歡這樣被對待,捍衛了底線。

這是她第一次動手打人,而我並沒有去教育她,因爲我相信孩子有與生俱來的判斷力,判斷外界的好與惡,判斷內在的喜歡與否,這種最初的判斷力是主見的雛形,是他們天然的棱角,何必去磨平它?

當然,也許你會說,孩子天生強勢不吃虧,你當然不擔心,要是被打了呢?

就像文中開頭說的那樣,小打小鬧我一般坐視不管,孩子沒覺得受“欺負”就行。我認識一個媽媽,因爲孩子謙讓不好爭搶,認爲孩子懦弱,就鼓勵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面對“欺負”,勇敢反擊,於是每天在家和孩子練習打鬥。

可孩子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因爲缺乏溝通技巧和相對成熟地思考能力,他們的行爲在大人看來總是簡單粗暴,如果把別的小朋友的行爲過度解讀爲“欺負”,鼓勵孩子反抗,而孩子並沒有做好準備時,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與自卑感。

孩子間的小衝突,不如相信孩子的判斷力,退一步,在不傷人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解決。

請不要撕掉孩子的“原裝保護膜”

一次同學聚會,當大家都在談論婆媳關係難處時,有個同學卻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她說,她老公每次在公婆面前都對她大吼大叫,出言不遜,而她總是默不吭聲地承受着。之後她老公向她解釋自己的無禮,聲稱自己是故意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公婆心疼她,對她更好。

她感嘆,他的目的達到了,公婆的確對我視如己出。

但這種方式讓我不由倒吸一口冷氣。我瞭解這個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在外婆家長大,如今與自己媽媽說話都要掂量着有些話該不該說,能不能說。她是一個安全感嚴重缺失的孩子。

我不相信她會喜歡她老公對待她的這方式,如果能讓別人因爲尊重而對你好,又何必去利用同情?這實在是下下策啊。但我又清楚理解她的擔心,或許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害怕的是一旦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會不會失去這份愛。

反觀我們的教育方式,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在塑造不敢表達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說“不”時,我們否定他,懲罰他,迫切地想打贏這場小戰役,收回自己的控制權。而孩子的妥協,有的是懼怕權威,更多地是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可我們卻很少能意識到孩子開口說“不”的珍貴,如果我們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適度地聽從他的選擇,理解他的觀點,讓他知道,雖然我們的觀點不一樣,但我依然愛你。如此,孩子就會慢慢地發展出清晰的界限感,這種界限感對他意義重大。

它能保護他在青春期時不因爲迫切想得到同齡人的認可而酗酒抽菸,它能保護他在成年後工作時不因爲渴望得到上司地認可而做一些違背初心地任務,它能保護他在戀愛時不因爲害怕失去另一半的愛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一個有心理界線的孩子,是有主見的,不盲從的,他們善於保護自己,也懂得尊重別人。

很多父母壓根不相信孩子“原裝”保護膜的作用,乾脆撕了它,又擔心萬一劃了摔了怎麼辦?於是把成人的“成熟”的判斷力施於孩子,給孩子悉心地貼上“山寨”的膜。

可我們貼膜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爲了好管教而已。我們告訴孩子:

不要坐地上,有小蟲要咬屁股啦!

不要跑啦,前面有警察叔叔捉小孩了!

穿上衣服,你看別的小朋友都穿了!

還有升級版的:你再不走,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些“山寨”膜通通抹去孩子的本能,混淆視聽,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和隨大流。

什麼時候我們肯相信孩子的本能?保護好他的“原裝”保護膜?

唯有將自主權交給孩子,他才能成長得獨立、自信、有主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