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今社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小孩都是家裏的老人帶成爲了留守兒童,那麼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當今社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小孩都是家裏的老人帶成爲了留守兒童,那麼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1、父母長期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

3歲之前,是孩子構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期。如果把孩子直接丟給老人帶,父母長期的“缺失”,就會讓孩子對父母情感上產生隔閡,甚至產生抱怨。這影響到父母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影響到孩子成長的價值觀等,容易形了敏感、脆弱、暴躁等極端的性格特徵。這不但對孩子,對家庭造成影響,今後也將可能對社會造成影響。

老人帶孩子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2、老人的溺愛和放縱,容易使孩子產生性格缺陷。

許多老人家常會存在着一種補償心理,將自己年輕時無法給予子女的優渥生活照顧,全數轉移投射在孫子女身上,而這種寵愛往往很容易變成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使幼兒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每當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老人一般採取順從的方式,這樣孩子的錯誤不能及時改變,不合理的要求越來越多,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採取吵鬧、哭等方式逼老人就範。

在祖父母庇護下的孩子,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膽小怕事、不合羣、寡言少語、應變能力差、性格內向;另一個極端則是放縱慾強、 專橫跋扈、難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裏是個“小霸王”,到了外面卻毫無獨立能力,碰到問題,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後尋求保護。

3、老人的包辦替代和保護,剝奪了孩子實踐學習的機會 。

老人比年輕人溺愛孩子,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凡事都包辦代替。因爲心疼孩子,不讓孩子做家務,吃飯幫他們端碗盛飯夾菜、幫他們洗衣服,整理牀鋪,這些都不讓孩子自己去做的話,很容易造成孩子懶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這些行爲,其實是減少了孩子自己實踐的機會,束縛了孩子的手腳,讓孩子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容易阻礙嬰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使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只會叫喊着等別人來幫忙,不會嘗試、鍛鍊,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很多老人和父母甚至連孩子說話都要幫他們回答,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沒辦法得到鍛鍊。這樣也就減少了孩子自己去學習的機會,等將來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們的適應能力會比別的小孩慢很多,甚至根本適應不過來。

4、錯誤思想觀念的引導,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老人的觀念是,孩子吃得多,就長得好發育好,習慣不停地喂,及至追着喂。有可能孩子已經吃飽了,但是老人總是會覺得孩子沒有吃夠,然後就不停地讓孩子吃東西,當孩子不願意吃時,還會用零食哄着喂,很容易造成孩子積食、不消化。嚴重的甚至會損傷孩子脾胃,降低孩子身體免疫力,冬天孩子很容易就會感冒發燒咳嗽。

另外,老人體寒怕冷,於是他們覺得冷的時候就會覺得孩子也冷,然後習慣地給孩子穿很多。除了生下來偏弱的孩子,一般的孩子們都體溫比較高,不怕冷。結果孩子一運動,就容易出汗,汗涼了,孩子一熱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

5、教育觀念陳舊,對孩子的探索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爲造成“限制”。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後,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有些老人根本不會意識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爲,總是急着加以阻止。這樣很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容易使孩子難以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如謙讓、愛勞動)。 他們落後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導致寶寶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