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征手抄報,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長征的意義是很重要,毛主席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讓風雨飄搖的舊中國轉危爲安,是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

長征手抄報:長征的介紹

長征,又稱爲二萬五千里長徵,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兩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裏。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長征手抄報:長征勝利的意義

1、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數萬裏,終於相繼在陝甘地區會師,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從此,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中國共產黨以陝北作爲根據地,將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向全國。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前沿陣地的戰略任務,爲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在陝北,中國共產黨召開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關係抗日全局的會議,如洛川會議、瓦窯堡會議,發出全民族抗日的偉大號召,妥善地解決了西安事變,積極聯合國民黨抗日,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偉大勝利。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毛澤東同志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照抄照搬國外理論,而是立足本國實際制度、政策、方針、路線,並與盲目照抄、照搬國外理論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堅決而持久的鬥爭,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革命路線和鬥爭路線的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正確性。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正因爲有了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我們黨才能堅持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建立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以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爲基點,將革命輻射到全國。紅軍到達陝北後,與陝北紅軍一道致力於根據地的建設鞏固,最終將延安建設成中國的"紅色之都"。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建設經驗,對全國有着積極的指導意義,在全國範圍內有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在解放戰爭期間,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建設和鞏固"三三制"原則的確立、土地改革地進行,一方面團結了最廣大的中間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邊區政府的建設也爲我黨後來取得政權、進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第2張

長征手抄報:長征的由來

提起紅軍長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徵”這些概念是何時提出的,卻鮮爲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爲“長征”,而是稱爲“突圍”、“反攻”、“西進”等。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爲“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羣衆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爲“長征”。5月,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中盛讚“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從而第一次提出“萬里長征”的概念。隨着中央紅軍長征里程的不斷增加,“長征”的定語由“萬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窩會議通過的決議中指出:“ 一方面軍一萬八千里的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的偉大事業”。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國界會議作出的《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中指出,紅軍進行了“二萬餘里的長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陝甘支隊(由紅一方面軍主力和軍委縱隊改編而成)到達陝北吳起鎮,勝利結束了長征。當天,毛澤東即指出:紅一方面軍長征“根據紅一軍團團部彙總,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裏”。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爲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明確提出: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餘里的長征。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的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

這就是目前找到的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徵”概念的最早文獻記錄。隨着紅軍長征的英雄業績廣爲流傳,這一偉大壯舉的影響不斷擴大,“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徵”就逐漸成爲1934年至1936年間戰略轉移的專門用語。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第3張


長征手抄報:對長征的評價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爲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衆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裏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昔日腥風血雨刀、槍相見的地方早已恢復安寧,當富足和安康使我們把前輩們的努力只是看作歷史書中的一頁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段歷史,去善待並銘記呢?我想真正值得記憶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經融匯在我們的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通過我們的基因遺傳代代相延。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純樸敦厚……,“長征精神”是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一部分嗎?或者說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其他部分有什麼聯繫呢?直接查證“長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組成部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但是找出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其他組成部分的聯繫確是現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於中華文明薰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爲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爲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爲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第4張

長征手抄報:描寫長征的詩詞

《無題》——聶榮臻

安順急搶渡,

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

瀘定決分曉。

《無題》——楊成武

無邊風雨夜,

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

飛兵奪瀘定。

【長征手抄報】關於長征的手抄報 長征手抄報內容資料 第5張

《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過草地》——張愛萍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乾草火燒驅夜寒。

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長征》——林伯渠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那西風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

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七律》——烏蘭夫

共話長征憶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蹤奇正敵圍破,信息浮沉民意淺。

捷報迅傳逾朔漠,義詩響應度陰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陳毅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清平樂·會昌》——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峯,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