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餐桌上的“德育”

餐桌上的“德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的用餐時間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機。許多國家都特

餐桌上的“德育”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的用餐時間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機。許多國家都特別重視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國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無形的“餐桌禮儀教育”;美國的家長則比較重視進行環保教育;日本許多家庭的餐桌猶如課堂,他們稱之爲“食育”。大人在餐桌上的言行,對孩子身心所產生的烙印甚至比學校的功課還要深刻。
    
    一、餐桌德育的表現形式
    
    1.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培養獨立的品質
    
    許多家長爲了讓孩子多吃點,選擇“喂”孩子吃飯,導致有些孩子上小學了還不會使用筷子,甚至有些孩子在吃飯時玩起了“捉迷藏”,家長端着飯碗追着孩子跑。其實到了入學年齡的小孩,已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獨立意向,有“我自己來”的要求。這種可貴的自發意識如果得到健康發展,就能促進孩子長大後獨立思考。所以,從鼓勵孩子自己進餐開始,減少對父母的依賴,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起着很大作用。
    
    2.給孩子一雙勤勞的手,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家務勞動與孩子的成長有密切的聯繫。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讓孩子擦桌凳、擺碗筷、端菜等。在孩子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時,父母最好不要用“我來”去阻擋。像端熱湯這類事,你只要小聲地囑咐他幾句,或者告知一些注意事項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3.從點滴做起,培養孩子節約的美德
    
    古今中外,凡能自立於世界之林的民族,無一例外地提倡節儉:德國人生活上“摳門”,日本人工作中節儉,都是節儉美德的發揚。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關鍵在於家庭的早期培養。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孩子吃飯時,不隨意浪費糧食,要知道“粒粒皆辛苦”。可以告訴他,在我們這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如果每個人每週少浪費50克米飯,那每週就可以節約65000噸糧食,日積月累將是個多麼巨大的數字!
    
    4.持之以恆,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 
    
    我們很多家長對年幼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不管不問,忽視了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孩子成了餐桌上的“上帝”。家長應該從小對孩子灌輸一些用餐的禮儀,讓孩子懂得說“對不起”“謝謝”;不滿嘴含着食物講話;不將飯菜亂吐在桌面上;咀嚼東西以及喝湯時,不發出很大的聲響等。這方面的訓練要持之以恆,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5.從身邊事做起,培養孩子的環境衛生意識
    
    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要引導和教育孩子注意衛生、保護環境。例如,吃飯的時候不可把菜湯、米粒灑滿桌子;弄髒了桌面,鼓勵他們自己清理;上小學的孩子應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會成爲環境“消化不了”的“永久垃圾”;在外就餐,不能隨便丟食品的袋子、易拉罐等。重視環境教育,應從身邊做起,從保護餐桌“小環境”,延伸到保護自然、社會這個大環境。
    
    6.尊敬長輩,讓孩子懂得奉獻愛心
    
    我國很多家庭都是好吃的先讓孩子吃,家長對孩子的飲食喜好一清二楚,但孩子卻不知道父母的口味。在飯桌上,父母應不失時機地教育孩子懂得關愛別人、尊敬長輩。父母要以身作則:吃飯的時候,給老人端椅子,引導孩子給長輩夾菜,讓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感受愛心的互動。孩子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善、什麼是愛;知道怎樣尊敬長輩、珍惜家庭,從小心中有他人。
    
    二、餐桌德育的實施策略
    
    1.貼近孩子的實際
 
    
    首先,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實際。孩子就是孩子,不能按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其次,要符合孩子的認知實際。可以採用講小故事、唱兒歌、看動畫等,通過趣味性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授道德常識。再次,要結合孩子的心理實際。我們應充分利用孩子情緒不穩、易於外露、好模仿、好奇等特點,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就會樂於做家務,“有模有樣”地用餐。
    
    2.用示範的方法引導孩子
    
    未經示範和訓練就讓孩子去做,結果會不理想,父母難免會批評和責怪,到頭來孩子的自我期望值便會降低,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父母應該怎樣示範呢?可以先講解,後示範;示範的動作要慢,讓孩子看得清楚;孩子要在示範之後跟着做練習;但孩子做練習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造成疲倦。
    
    3.以積極的態度激勵孩子

    
    有時,父母在用餐時常常對孩子指責個不停,這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是採取激勵的方法,讓孩子自覺地做該做的事情。例如,在家庭聚餐時,媽媽表揚7歲的洋洋:“真棒!洋洋知道怎麼使用餐巾了,我知道這是很容易忘的。如果你在喝牛奶前,把嘴邊的湯汁擦掉,媽媽會更高興的!” 激勵的效果事半功倍,勝過任何一種想操控孩子的努力。
    
    4.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的思想作風、行爲習慣等都會真實自然地表現出來。孩子早期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裏度過的。他們身臨其境,耳濡目染,無時不受父母的薰陶感染。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牀頭、餐桌旁、電視機前,都要努力爲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文化氛圍,讓孩子從健康的“牀頭文化”“餐桌文化”中獲得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且不易讀懂的書,需要家長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用寬容和欣賞去發掘。孩子對新事物是好奇的,喜歡參加一點勞動、負一些責任的,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自然需求。從餐桌上開始對他們進行培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便是我們培養他們責任感的開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