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真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真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曾經13年穩居世界首富的互聯網鉅子比爾·蓋茨宣佈退休,同時宣佈打算把自己580億美元的全部家產回饋給社會而不是留給他的孩子們。中國家長們在感慨“比爾·

真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近日,曾經13年穩居世界首富的互聯網鉅子比爾·蓋茨宣佈退休,同時宣佈打算把自己580億美元的全部家產回饋給社會而不是留給他的孩子們。中國家長們在感慨“比爾·蓋茨是不是瘋了”的同時,也開始思索這樣的問題:是不是真的“再富不能富孩子”呢?作爲家長,究竟爲孩子做多少纔是恰如其分呢?

  自己創業的外國娃VS30歲的中國啃老族

  “比爾·蓋茨這樣的爸爸畢竟是極少數。”很多中國家長這樣議論着。畢竟,蓋茨擁有尚未成年的一子兩女。他們分別出生於1996年、1999年、2002年。也就是說,目前都還是小學生,遠遠沒能自立,更不用說“事業有成”。可做父親的比爾·蓋茨硬是不留給他們一分家產。蓋茨認爲:擁有不勞而獲的財富,對於站在人生起跑點的子女來說並非好事。

  無獨有偶,躋身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被稱爲“蓋茨二世”的23歲美國男孩馬克·扎克伯格,在20歲的時候主動選擇了離開優裕生活的既定軌跡,和朋友一起創辦了讓yahoo和google都不敢小覷的社交網站。現在,馬克依然住在他租賃的一室一廳裏。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對這個浮華世界沒有太多的反應。我只是想建立一個長期的東西,其他事情我都不關心。”

  我們知道,很多外國孩子到了18歲就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了,而18歲對於中國孩子們來說,是大學剛剛開始的年紀,大多數孩子還在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錢在大學裏讀書。“事實上中國孩子自立的年齡現在不是提前了而是推遲了。”

  社會學家研究表明,現在“獨生子女”一代在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習之後,往往還要讀研究生或者出國留學,很多“孩子”走上社會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了27歲。而在此前,他們的生活往往還都是父母供養的。由於找工作的艱難或初入社會遇到挫折等等,直到畢業後也不工作,乾脆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啃老”的也不在少數。

  社會學者認爲,其實“啃老”不僅僅意味着成年後還把生活的來源依賴在父母身上,另一種“啃老”表現在靠父母託關係找工作、即便結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拿爸媽家當“食堂”等等,而最嚴重的“啃老”事實上是在精神上無法獨立,不知道除了聽從父母的指揮外,未來的路該怎樣走。 

  外國人着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中國的父母則看上去更“有責任感”,不但要給孩子付學費、找工作,還要負責孩子的結婚、買房……作爲家長,究竟爲孩子付出多少是最合適的呢?記者調查表明,目前中國的家長看法不一:



  保守派: “能給孩子的都給孩子”——

  “把那麼多辛苦賺來的錢都給別人?這種做法真不可思議。如此高尚的行爲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接受採訪的大部分中國的家長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下崗老王今年52歲,唯一的兒子亮亮剛大學畢業,很辛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勉強開始養活自己。“我們老兩口奮鬥到現在,自己纔剛剛有個小房,今後如果能攢些錢,肯定都要留給孩子的。”

  老王的看法在經濟不寬裕的家長中頗有代表性,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很多時尚白領的新爸媽和準爸媽也這樣看。小玲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外企,每月拿着一筆可觀的工資。談起這個問題,小玲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要把能給的全給孩子。我從小家裏條件還算優越,現在的房子也是老媽給買的。在家長的支持下才能出國完成學業,並且周遊世界。我也要爲我的孩子創造這些條件才行啊。”小玲的老公阿華也這樣看:“不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孩子會怪我們不負責任的呀!” 

  中間派: “要留,但不要留太多”——

  談起“給孩子留多少遺產”的話題,在中學教書的清姐覺得“還是要給孩子留一些的,但是不需要太多。”“如果我是比爾·蓋茨,相信我的家人早已衣食無憂,財富只是一個數字概念,這個概念證明了我的能力和成就,與我下一代的成就無關。他們的路要自己去走。如果讓孩子們躺在財富上面睡大覺,反而是害了孩子。不過這是人家富豪的理想狀態啊!對於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還是要給孩子留一些本錢才行的。”  

  徐先生則認爲:“每個民族的文化與國情不同,中國現在仍處於發展中,社會保障體制還沒完善到可以讓我們不用給後代留家產的地步,而且中國的文化是很重視親情,所以我還是會考慮適當留些財產給子女。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子女明白,留家產不是做父母的義務,我也不會爲了子女而在錢財上對自己或其他人過於苛刻,子女的未來應由他們自己去創造而不能讓他們將父母的東西視爲己有,留得多不代表就一定會讓後代幸福。”

  現代派: 18歲就把兒子趕出家門——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具有了“儘早讓孩子獨立”的觀念。在媒體工作的樑先生就打算讓兒子從18歲就開始靠自己生活。樑先生覺得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鍊,因爲畢竟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越早自立越好。以後的路就讓他自己去走,我不會再給他留什麼錢。”

  從事早教工作的鄭小姐則表示:“孩子的成長

最好靠他們自己,我認爲最珍貴的是從小培養子女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端正的言行,這纔是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我自己從大學畢業後就不再問父母要一分錢了。”已經有了8個月身孕、海珠區的王女士如是說。“雖然現在房價高,消費貴,但大家的條件都一樣就沒啥可抱怨的。既然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貸款買的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跟他的同代人一起去競爭,搞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才能培養他作爲一個獨立社會個體的意識。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

  專家意見

  支持孩子,但不要包辦一切

  家長究竟應該爲孩子付出多少呢?天英親子中心專家劉智剛認爲,家長應該支持孩子的成長,但不要企圖爲孩子包辦一切,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比爾·蓋茨的行爲的確有其特殊的背景,在子女的生活、教育、就醫等權利比較有保障的情況下,家長才比較容易有這種高尚的行爲。現在雖然我國很多家庭已經步入了小康,但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還需要爲孩子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做很多努力。在這種情況下談‘遺產’,似乎有點遠。外國人能做的事未必我們一定要學,但比爾·蓋茨和很多國外的家長所持有的育兒觀念卻是值得中國的家長們參考的。”劉智剛認爲:“爲孩子創造好的發展條件的確是爲人父母的責任,但是真正的負責可能比單純地創造財富更難。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盡的最大職責是培養他的獨立能力,如果包辦一切,孩子的未來就無從談起了。”

  究竟給孩子留什麼?

  “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這樣闡釋自己對於“遺產”的看法。“根”就是一個人的心性和品質;“翅膀”則代表了他適應世界的生存能力。孩子首先應該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這樣才成其爲健康的人的根本;而勤勞、勇敢和耐挫性則可以幫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心理學家謝光輝認爲,只有這些纔是家長應該給孩子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調查表明,高獨立性、高自律性是成功人士的顯著特徵,這時候金錢和安逸可能成爲孩子前行的阻力,而有時跌跌撞撞地前進才能成就一個真正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