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引言:天下所有的母親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天下的母親都避免不了做一件事,那就是“嘮叨”。父母用嘮叨來表示愛,效果會怎樣呢?不



    引言:天下所有的母親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天下的母親都避免不了做一件事,那就是“嘮叨”。父母用嘮叨來表示愛,效果會怎樣呢?不管是哪種嘮叨,嘮叨太多太久,孩子的耳朵真的起“繭”了——因爲你給孩子吃的“藥”過多了,孩子產生了“免疫力”。母親總對孩子不放心,怕他做不好,以爲嘮叨可以約束孩子,提醒出差錯。俗話說,“好話不說二遍。”說十次不一定比說一次有效。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媽媽,我求你別說了!你說了好多遍啦!”女兒跺着腳,對媽媽哀求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有完沒完啊,我耳朵聽得起繭啦!真是煩死了!”兒子捂住耳朵,對着母親吼。 這樣的鏡頭相信在不少家庭中出現過。不少母親特別喜歡對孩子嘮叨。有資料顯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認爲母親“太嘮叨”,嘮叨成了母親的通病。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張


    ★  出於關心的呵護式嘮叨
    
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愛孩子的本能。她認爲這是爲孩子好,爲孩子着想。孩子還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顧此失彼,丟三落四,所以需要大人不斷提醒。有位母親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事無鉅細都會叮囑又叮囑:出門衣服要多穿;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吃飯不要邊看電視邊吃;放學了不要在學校逗留,早些回來……這類母親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對孩子事事不放心,不敢放手讓他受點苦,去經歷風雨,不放心他獨立做事。嘮叨的結果是: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反正有人提醒我。因而變得懶惰,散漫,沒有責任感。培養獨立生活能力成了一句空話。  
    ★   出於催促的命令式嘮叨
     有的孩子性格活潑,頑皮貪玩,在父母眼裏看來是“不聽話”、不自覺、不好管教的孩子。父母認爲他需要人催促,象皮球一樣,踢一下才有動一下。於是,“該做作業啦!”“到睡覺時間了,該上牀啦!”“不要在外面玩得太久,8點前要回家!”的命令聲在孩子耳邊定時響起。 
    當然,這對於還沒有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的孩子來說,父母適當的催促是應該的,但是,當催促過多過量,孩子就算聽從你的話了,也會在內心對你產生牴觸或怨恨情緒,疏遠了親子關係。孩子心裏長期潛着這種負面情緒是對身心不利的,不容易養成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積極的處世態度。  
    ★  出於習慣的批評式嘮叨
     在家習慣了對家庭成員比如丈夫的嘮叨,自然也會對其他成員不停地嘮叨。也有的和母親本人的性格有關,她屬於那種喜歡說個不停的人。這類母親似乎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不習慣。有位媽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3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4張
媽似乎對孩子怎麼看也不順眼,整天對孩子嘮叨不停:“你怎麼又做錯了,今天我不檢查出來,明天本子上又一個紅叉,怎麼這麼粗心!”“不懂的問題要去問老師,知道嗎?你什麼時候能讓人少操心?”“這次怎麼才考88分呀,平時就知道玩,說了多少次了,要專心聽課,心思跑到哪兒去了?!” 
      這類母親把嘮叨緊緊掛在嘴邊,怕孩子不上進,怕還會再犯錯,但效果是,與孩子疏遠了心理上的距離,因爲沒有孩子喜歡聽你不斷地批評和指責。  
    ★  出於發泄的不滿式嘮叨
   
母親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中的不愉快,人際關係的緊張,家庭的不和睦(或者戰火不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等等,都會影響到母親的情緒,而母親的情緒又直接影響到孩子。經常看到這樣的母親,孩子考試沒考好,就對孩子大發脾氣:“你看你,怎麼就這麼笨!人家某某都比你考得好!怎麼就這麼不爭氣!氣死我了!”“生你怎麼就這麼沒出息呢,長大了去掃馬路算了!

 


      這類母親實際上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孩子成了他的出氣筒,根本體會不到孩子的心情,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受傷的只能是孩子。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5張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接受某種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會引起他心理上的厭倦和反抗,使他的行爲朝相反的方向展。”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6張
                             

     “我不想聽時,就說自己要學習。只要我躲進書房,媽媽就不嘮叨了。”   
     “唉,我懶得聽,當作沒聽見,不要頂嘴就行,時間長了他們就不嘮叨了。”
     “如果他們說得太多的話,就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 “說多了我會向她發脾氣,我一發脾氣,媽媽就怕我,不說了。哈哈。”

      可以看得出,母親的嘮叨讓孩子有的學會了陽奉陰違,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當一回事;有的顯得很無奈,心情不好;有的進行反抗,不再尊重父母,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而聽多了沒完沒了的批評指責呢,會讓孩子豎起心理防護牆,從心裏開始抗拒你,要麼想法躲開你,因爲他內心痛苦。要麼和你對抗,吵架,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或惡化。孩子的忍耐程度也是有限的。超過了這個限度,孩子的心裏也會承受不了。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同時你的威信也在你的嘮叨聲中漸漸失去。這就是超限效應。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7張

    ★ 嘮叨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並危害其身心健康的。

     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如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8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9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0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1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2張
果父母對兒子房間的衛生狀況總是喋喋不休,嘮叨個不停,孩子可能會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想鑽進豬窩裏。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3張

  
研究人員在不同的校區作了兩項實驗,他們從大量心理學學生中選出幾名參試者,向這些學生提出問題,
包括是否他們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是讓他們玩得開心點,一種是督促他們努力學習的人,並請他們指出,然後學生們接受了一項測試。測試顯示,學生們認爲操縱他們生活人的名字從計算機屏上快速閃過,以至於學生們無法有意識地確認,只能下意識地記憶。正如研究人員期望的一樣,下意識把逼迫自己努力學習人的名字放在首位的學生在測試中的表現大不如那些把讓他們玩得開心的人的名字置於首位的學生。

  研究暗示,那些感覺到某位重要人物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會下意識地把這個人放在第一位,這導致他們會自動做與控制他們的人意願相反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嘮叨是會起反作用的。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4張

     
   說了這麼多,那"嘮叨"到底產生哪些不利孩子成長的影響呢?

        ★ 嘮叨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學業
        對孩子的缺點錯誤或學習問題,若指正面的講一遍孩子會產生內疚感,而多次指責、批評則會使孩子不耐煩,最後是反感、討厭、逆反,產生非暴力和暴力傾向。從而影響學業。 
        ★ 嘮叨易引起親子(女)關係相疏
       之所以嘮叨是不瞭解或不理解孩子造成的,在雙方的冷戰中雙方都是輸家。最終結果是親子關係疏遠或破裂甚至產生悲劇。 
      ★ 嘮叨影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當孩子反覆出現錯誤或忘記做某件事情時,媽媽就會嘮叨沒完甚至發火。本來孩子想改過,但由於不良情緒的產生不僅不改,反而感覺父母很討厭甚至憎恨。
       ★ 嘮叨影響親子溝通
       由於不良的親子關係導致親子無法溝通,孩子不願意回家,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5張

    
  以上這些,我想是母親們不願意看到的。那麼母親們該如何避免這類嘮叨呢?
 

      ★ 策略一:學會尊重孩子,正確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心理狀態會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這時就要善於把平時對孩子的瞭解與他在談話 中的外部表現聯繫起來,細心觀察孩子的神情、言語、注意力和習慣動作的變化等,從而正確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 比如,談話時孩子低頭不語,往往是感到委屈或產生牴觸等心理的表現,而抽抽答答則往往是孩子內心羞愧失衡的反映。初中階段的孩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6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7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8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19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0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1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2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3張
子正處於花季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希望別人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認識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衝動,對後果缺乏考慮,出了事又不知所措,表現出一定的孩子氣。與他們談話,父母就要考慮這些心理特點。當然,談話時我們還應關注孩子的個性。個性傲慢的孩子常對談話表示輕蔑;膽小怯弱的,又易心情緊張;心境不好時常沉默少言,或動則易怒;情緒興奮時又常喜形於色,絮絮不休。父母必須對各種因素綜合分析,準確地把握住孩子的真實心理狀態。
  ★ 策略二:學會交流。
      親子教育專家張勤女士介紹說有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兒子的小學老師叫到學校。在老師的辦公室裏,老師當着兒子的面向她抱怨:你這個孩子是多麼多地淘氣……老師甚至使用了很多難聽的字眼,而她一聽,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小男孩子嘛,淘一點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覺得心痛:“當時我兒子就站在一旁,老師就那樣數落他,孩子嚇得縮在牆角一個勁兒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麼安慰也停不下來。突然間,她想到: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可是,連他們都不能百分百做到跟孩子順利溝通,那麼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是否會出現更多問題?從此她開始潛心研究如何當一個好家長。家長是一個全新的角色。在我們有孩子之前,誰也沒當過家長,也沒有人教我們怎麼當家長;而當我們剛學會怎樣給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當家長時,孩子又升到了二年級,我們的經驗又不夠用了,這個過程是周而復始的。她說:“教育不是把水桶灌滿,而是把火點燃。”  
       ★ 策略三:身教重於言教。
       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鏡頭,兒媳婦正給白髮蒼蒼的婆母一邊洗腳,一邊談笑。四五歲的小孫女注目看了片刻,也急忙去廚房端來半盆水:“媽媽,我也給你洗腳!”全家老少看了這個鏡頭,無不爲之感動。小女孩的一個極爲普通的動作,卻顯示了隱藏在兒童心目中的一個祕密: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行爲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左右孩子將來成長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聽到一些做父母的無奈的感嘆,如今的孩子不知怎麼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筆者以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問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一位事業有成的母親,女兒更可能會夢想自己是個成功的職業女性;如果父母嘴上說的天花亂墜,行動上卻另是一套,孩子則從小“陽奉陰違”,只說不做;如果父母經常責罵甚至動手打孩子,孩子就會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4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5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6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7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8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29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30張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31張
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夥伴,從而形成一個愛攻擊的兒童;父母在家不孝敬老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在家不尊敬長輩,到學校不尊敬老師;如果父母雙方經常互相挑剔彼此的行爲,“雞蛋裏面挑骨頭”,孩子一定也是一個喜歡挑剔別人的人。不僅如此,若父母的行爲令孩子驕傲,那麼,孩子在模仿父母行爲的同時,還會從中獲得安全感;而一旦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感受到父母的行爲令人生厭,那麼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無論你的“言教”多麼動聽,都不會入耳。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爲父母的影響下,孩子會效仿父母的一些不良行爲,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這樣的孩子更可能出現反叛父母,離家出走,甚至參加違法犯罪集團等惡性行爲。所以,父母一定要牢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身份,並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切記“身教勝於言教”的格言,少說多做,身教爲先,言而有信。   
      ★ 策略四:營造學習型家庭氛圍。
      創建一個學習型家庭,用知識武裝兩代人的頭腦,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特別是改善家長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只有家長教育子女的素質提高了,掌握了現代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與方法,就不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孩子最需要我們幫助和關心的時候,用最低級的語言,甚至是不道德的手段“對付”他們,傷害他們。
      ★ 策略五:學會運用藝術語言。
      假如你一定要重複地說,那麼就將嘮叨的語氣改爲提醒。嘮叨讓人厭煩,易招致怒氣,提醒的語氣聽起來則有幫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邊。切實地爲孩子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記得在晚餐前將你的房間清理乾淨。”這樣的說法能給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間。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等到時間快到了,他卻什麼都還沒做,才平靜地說出處罰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說法。“等你洗完澡纔可以看電視。”這種說法比較好,像“除非你洗好澡,否則不準看電視”這樣的說法是不好的。和較年長的孩子討論時,要協商制定罰則的約定,規則要清楚,然後微笑地走開。然後是關鍵的時刻,萬一時間已經到了,可是工作還沒做,那麼只要遵照罰則即可,不需要再討論,因爲約定就是約定。
推薦:愛嘮叨父母必讀 第32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