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往往忽略了童年的意義,只是把童年當成了成年的“預備役”。而一個成年人真正的成功是什麼?不是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嗎?不錯,也許有人認爲這只是成功的標準之一吧。

爲了獲得自由而讓自己現在不自由,這本身就是一場悖論。而一個心裏充分自由並且被愛滋養的孩子,才最容易在學習中獲得樂趣。這時候,成績好,不過是個順理成章的結果。

反過來,一個每天爲了明天不知能不能獲得的自由而苦苦煎熬的孩子,失望的機率會有多大?萬一失敗,負罪感會有多深?

活在當下,這不只是大人們應該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讓孩子現在就體驗生命的美好吧,不然,就晚了。

前兩天在晚飯的空檔看了幾集最近被火爆刷屏的《小別離》,倒也難怪那麼多爸媽在朋友圈安利該劇,因爲我們隨時可以在三個家庭的爸媽狀態中看到自己,然後在自嘲與苦笑中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萬一我以後也變成這樣的爸媽怎麼辦?

我有能力不向應試教育妥協給孩子自由的成長嗎?

到底是社會把家長逼瘋了還是家長把孩子逼瘋了?

我真的不想我的孩子恨我......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2張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3張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4張

其實對於這部劇被刷屏的原因,在短短几集的劇情中,我就有了答案。

焦慮。

眼下的中國社會,集體沉浸在一種對人生的深深焦慮之中。教育、就業、婚姻、生存所帶來的各種焦慮幾乎把當代中國的每個家庭都席捲的體無完膚。

而孩子,作爲每個三口之家的核心,對於教育的焦慮,幾乎成爲一種病意的常態。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5張

當你是有錢如張亮忠的“上流家庭”,依然會被只要捐座圖書館就能讓兒子免考留學的謊言所蒙(懵)蔽(逼)。

當你是醫生加金領的“中產家庭”組合時,一邊爲了下一代的出人頭地把孩子逼上絕路,一邊又不得不爲了開源節流使出中國式的親戚套路,讓留學的孩子能寄宿在美國姑姑家。

即便你是個一年拿出二十萬都緊巴巴的“工薪家庭”,也總會因爲自己的不甘心,想出過繼撫養權以求得綠卡這樣的奇葩狠招。

沒錯,管你是窮人富人能人凡人,就是這麼無一倖免。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6張

在這樣的焦慮驅使下,似乎每個家長都在拼命尋找出路,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在妥協和不甘心中掙扎着。

《小別離》中家長的期待,同學間的攀比,升學的壓力,現實的碾壓。讓每一個家長都在這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些焦慮、艱難的時刻。也讓每一個曾經體驗過中國式教育的同學感慨了一番自己的學生生涯。所以這部劇被刷屏,的確不是意外。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7張

《小別離》的動人之處,在於它濃縮了萬千中國家庭的焦慮,而軟肋之處,也在於這種焦慮的表達,過於密集和套路。

在短短的45集劇情中,擠滿了孩子的升學危機,男人的中年危機、女人的職場危機、家庭的情感危機、上一代與下一代的溝通危機、外來價值觀與傳統理念的衝突危機。

而有錢人家的孩子一定是學渣,工薪家庭的孩子一定是學霸這種套路,大概只在十幾年前還普遍存在。

現實的情況卻是,家庭條件、素質、格局更好的孩子,真的已經贏在了起跑線,而奮力拼搏的寒門貴子們,不過是所有人對於打破階級壁壘的微薄寄望。

“教育”這個很深入也很犀利的切入點,因爲故事在夫妻劇,職場劇,家庭劇各種套路中來回切換,而被模糊了。

如果能夠深刻去剖析應試教育的弊病、教育資源的不均、對於成功人生形而上的追求,《小別離》應該能成爲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實題材作品。

劇中三個家庭在教育上所呈現的相同煩惱與不同處境,實際上就是在很直接的告訴觀衆,階級區分,就是這麼結結實實的存在。

這實在是一種無力又迫切的控訴,大多數人一邊痛斥着社會的不公,一邊還是要回到遊戲規則裏完成自己那份。像是一場洪流,你卻只能隨波逐流。

難道我們給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告訴他:學習,只是改變你未來生活階層的唯一出路。那才真的是可悲。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8張

所謂學習的能力,如果不能使人終身受用並源源不斷的得到新的知識,那這個能力就等於殘廢。

在很多家長眼裏,知識,是會做函數微積分,會算引力向心力,如果孩子學會彈一段吉他,學會修理自己的自行車,學會分辨不同蝴蝶的種類,那隻能叫“興趣愛好”。

劇中朵朵對於寫小說一事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並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但是因爲要應付月考、中考、模擬考,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我們對於分數的執着追求可能已經扼殺了無數孩子真正擅長的事情,甚至是他未來可以大有作爲的領域。孩子在不停的發問:難道愛好和成績真的不能兩全?難道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能成功?

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未免太膚淺。

《小別離》的結局尚未播出,不過大致的走向已可以預見,出於親情和一點點運氣的成分,三個家庭都找到了各自最好的定位。

而同樣的,他們依然沒能逃脫階級的固化和領會教育的真正意義。

什麼時候,中國的萬千家長不用再爲了留學鍍金擠破腦袋;孩子可以鑽研一項他熱愛的知識並以此謀生;金錢權力名望不再成爲我們追逐的成功三件套。

我們的教育,就真正向“造就健全精彩的人生”邁出了第一步。

也許我對教育的理解也還是膚淺的停留在“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長處,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至少這樣的膚淺讓人生更有勇氣和希望。

《小別離》:一場中國式的集體焦慮 第9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