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 ◆

被一篇攻略種草,這兩天帶六六來上海體驗迪士尼。入園時她要去商店買東西,我說買了要拿一天很累,晚上回酒店前再買,她想想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同意了。看完煙火回去時,就兌現承諾去了園區的商店,因爲我倆出門旅行從來都有一個小約定,一天只買一個紀念品,所以她爲了找個最想要的,就在商店裏轉來轉去,我就站着等她,然後就聽到了一家人的吵鬧。

孩子應該是想買些紀念品,可家長不願意買,孩子就咧着嘴坐地上嗷嗷哭,任憑媽媽在旁邊怎麼說,表情投入的沒一絲變化。直到爸爸大喝一聲“別哭了,家裏沒錢,飯都吃不起了,這裏東西那麼貴,買什麼買?”小男孩像是猛地一驚,暫時停住了哭,轉頭問媽媽,沒帶錢嗎?那位揹着burberry雙肩包(那款包低調小衆的連山寨假貨都不會有)的媽媽順勢說了句,是啊,沒帶,而且咱家確實沒錢,要節約哦寶貝。

那個孩子跟六六差不多大,些許對金錢已經有了一些概念了,知道沒錢怎麼鬧都沒用,也就乖乖的屈服了。但是這種“一針見效”的解決方式,真的是可取可用的嗎?我真覺得,堅決不是

如果家裏明明不窮,請不要把“哭窮”當做一種策略。因爲眼前雖然達到了某些目的,但長遠來看,父母從小的“哭窮”,會對孩子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金錢觀錯亂、不敢期盼高貴生活、或是過度看重金錢。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2◆ ◆ ◆

我想到了朋友小H的故事。

小H就是一個在哭窮聲中長大的人,其實她家境並不算差,一般家庭吧,但她爸媽一直秉承着一個觀念:錢是攢出來的,夠吃夠穿就行,銀行裏不斷上漲的數字纔是最踏實的擁有。

要說這也沒什麼錯,咱們父母一輩大多是這樣,勤儉持家,傳統美德發揚的淋漓盡致。然而小H想要任何東西時,他們都張口閉口簡單粗暴地用“咱家窮,沒錢”來打發,這種貧窮教育理念就有點問題了。

小H一直很羨慕那些“家裏不窮”的同學,可以穿好看的衣服,不需要每花父母一分錢都有深深的負罪感,但她又很懂事,她知道,各有各的生活,沒必要去攀比,只不過心底裏的那種小自卑,缺錢帶來的壓力,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溜出來,藏也藏不住。

在小H買房,父母一下拿出全款後,小H才知道自己家不算窮了,可從小因爲覺得自己窮而帶來的影響,幾年過去依然改變不了。她很鬱悶的跟我說,一直被哭窮的日子,讓她很壓抑的長大,而且因爲從不捨得買衣服而喪失了對穿搭的審美,因爲不捨得娛樂開銷而抗拒社交,甚至一度自卑的認爲自己不配擁有“貴”的事物,從小的影響根深蒂固,這是爹媽想要的效果麼?

如果哭窮成功讓孩子不亂花錢,讓家長銀行卡數字不斷攀升的代價是生活品質的下降以及觀念格局的變窄,算不算弊大於利呢。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第2張

3◆ ◆ ◆

其實看看咱們身邊,愛跟孩子哭窮的,除了極個別是真窮,絕大多數家境都不差。不窮還哭,是因爲把“哭窮”當成了一種教育策略,往往想要達到這樣兩個目的:激勵孩子奮發上進,或是阻止孩子肆意購買東西。

聽起來這兩個目的本身都無可厚非,然而通過“哭窮”的途徑,能有效達成嗎?我看,難。

雖說有句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更多的所見所聞確是“寒門難以出貴子”。

揹負着“我家很窮”的壓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確實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賺錢不易,生活艱辛,從而將壓力化作動力,激發人生潛能,依靠艱苦奮鬥獲得更好生活。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壓力的轉化對於一個心智並未成熟的孩子來講,是痛苦的,是不安的,萬一沒成功轉化成動力,反倒被壓倒壓垮了呢?別說那是因爲他抗壓能力差,既然出發點是對孩子無盡的愛和善意,那麼身爲家長,就要儘量避免一切傷害孩子的可能。

再說說阻止孩子肆意購買東西這件事情。孩子見了賣零食賣衣服尤其是賣玩具的,見什麼要什麼,這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

買吧,一點兒用沒有,家裏相似的都好幾個了,這個就算買回去,也不過是受寵兩天就被打入冷宮的命運,真是大大的浪費。不買吧,孩子不願意啊,講道理又不聽,強行抱走就大哭,倒是用沒錢買不了當擋箭牌,還比較會見效。

是啊,沒錢,買不了,哭鬧也沒用,自然就乖了。可這乖乖聽話的背後,是一顆相信了自家窮人一等的心,和一種被迫接受自己不配擁有的情緒。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第3張

4◆ ◆ ◆

我倒覺得,與其用沒錢來敷衍孩子,不如在他想購買某樣東西的時候,試試這樣說,或許能更加有效的阻止孩子肆意購買東西,同時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1)表示理解和同情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東西,它很好吃/漂亮。”

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喜愛,理解他不是在無理取鬧,而是正常的表達訴求。

(2)說明不能購買的原因

“但是它並不適合你的年紀,大一點纔可以吃,要不然會生病的/可是家裏已經有了一個和它很像很像的,再買一個就是浪費了/我們之前約定好的,今天出來不買東西,說話要算數哦。”

用不適合、家裏有類似的、需要遵守約定這樣的理由,更能讓孩子明白不買的原因。

(3)強調想要和需要的差別

“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買,因爲它是男孩子的東西,並不適合你。你應該相信媽媽,你喜歡的東西,真的有需要,媽媽都會買給你。”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不買不是因爲買不起,同樣買得起也不能隨心所欲,家裏的錢會給你生活的無憂保障,但你需要懂得對慾望的篩選和控制。

(4)給購買設定一個條件

“你今天自己像個大孩子一樣自己走路,不用媽媽抱,晚上就來買這個東西,好嗎?”(第一次自己帶六六去大阪旅行時,就是靠着這句話,又少花錢又讓她自己走路的)

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必須禁止食用或者使用的,可以和他一起商量一個小目標,達到了纔有獎勵。如果這件東西現階段來講確實超出了經濟承受範圍,可以對他表達出通過努力就有希望得到的意思。這樣,更容易產生激勵的效果。

最後,再講個故事吧: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離婚後經濟壓力比較大,就在工作之餘兼做鋼琴老師。有一次沒有地方託管女兒,就帶着女兒去學生家上課,女兒看到別人家的別墅豪車,羨慕地對媽媽說:“她家真有錢啊!”

媽媽溫柔而堅定地回答:“你早晚也會有的。”

女兒欣喜地問:“真的?什麼時候?”

媽媽笑意滿懷地說:“當你足夠努力的時候。”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