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財務自由之路從小開始:儘早切斷孩子的這條“生財之路”

財務自由之路從小開始:儘早切斷孩子的這條“生財之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奮鬥終身卻不能致富,因爲他們在學校中從未真正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所以他們只知道爲錢而拼命工作,卻從不學習如何讓錢爲自己工作……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奮鬥終身卻不能致富,因爲他們在學校中從未真正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所以他們只知道爲錢而拼命工作,卻從不學習如何讓錢爲自己工作……

也許,你已經知道給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很重要了,但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去做,給了孩子錢又怕孩子亂花掉,不給孩子錢又怕錯過了最佳的財商培養時機,患得患失,自己毫無頭緒,更讓孩子無所適從……

其實最重要的理財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一元錢賺到十元錢,或如何攢錢、如何投資,而是讓他們知道,錢的本質是什麼,錢在生活中的地位應該是什麼,我們對錢應該持有什麼態度——這些決定了孩子未來在金錢和幸福感之中是否能取得最佳平衡。本篇是尹建莉父母學堂推出的“財務自由之路從小開始——FQ之星”財商系列第二篇。希望每一個家長在財商教育中找到方法和力量。

有一些家長不直接給孩子零花錢,擔心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心理,通過讓孩子幹家務來賺取零花錢。這一點是近些年從西方國家學來的,並且很流行,這種做法我也不贊成。

“家”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場所,它不是市場,不是單位,不是圈子,“感情”是家人的凝結劑和潤滑劑,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須品和奢侈品。如果孩子做點家務就付錢,可能隱藏着這樣一些問題。

財務自由之路從小開始:儘早切斷孩子的這條“生財之路”

一是把親情關係降低到商業關係,把親人間的互助處理成利益交換。這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且會削弱兒女和父母的感情。中國人一直講究孝敬父母,追求家庭氣氛的溫暖。而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爲什麼被人稱作老年人的地獄,許多老人有兒有女,卻在孤寂中死去,我認爲這和他們早早把市場法則引入家庭生活有關,文化總是有它的因果關係的。

二是容易培養唯利是圖的心理。我的一個親戚,他曾一度對孩子實行以勞計酬的政策,規定洗一次碗多少錢,擦一次地多少錢,洗一次衣服多少錢。到最後他發現,孩子幹什麼都要問有沒有錢,哪怕是很簡單地扔一次垃圾,也要問這個給多少錢。孩子按勞取酬的習慣確實培養出來了,但唯利是圖的心理也開始露出苗頭。

三是會導致兒童對勞動產生負面認識。兒童本身是喜歡勞動的,如果因爲孩子幹了一點活,就要付他報酬,這其實暗示了勞動是件苦差事;而且,孩子的天性願意討家長的喜歡,如果他的勞動給父母帶來了快樂,孩子內心是比得到錢還快樂的,這種快樂,更會刺激他對勞動的熱愛。而付錢既消解勞動的價值和快樂,也消解他爲父母做事的興趣。

事實上,並不是西方人都贊成孩子幹家務付報酬的行爲,美國著名教師,《第56號教室》的作者雷夫老師認爲:“小孩子做家務事就給零用錢固然很好,畢竟我們的資本主義就是這麼運作的——用工作賺取報酬——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爲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財務自由之路從小開始:儘早切斷孩子的這條“生財之路” 第2張

我認爲,孩子身上一切應該培養的好品格都不可以用錢去購買,凡能用錢買到的,都不叫教育,都是暫時的成果,無法內化爲孩子自己的品格和習慣。

比如有的家長用錢來刺激孩子的學習,孩子考好了就用錢獎勵,或是規定考到多少分給多少錢。這些做法從短時期來看可能有效,從長遠的培養目標來看,則只能造成消解。

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一位母親爲促使其上小學的孩子好好學習,按成績劃定了獎金標準,考得越高獎得越多,所以孩子寫了篇文章《搞好學習是我的生財之道》。

我很擔心,假如這一做法一直持續下去,恐怕孩子的學習動力會越來越弱,生財之道也越走越窄了,而且整個的價值觀也會遭到扭曲。

家長如果認爲花錢可以買到孩子的勞動好品格、學習好習慣,事實上你最直接的訴求就是:錢是萬能的。那麼孩子就會接受這個觀念,他以後就可能花錢買友誼,花錢買事業,花錢買愛情……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他的一切事務都和金錢方面的獎懲掛鉤,那麼他未來把一切關係都處理成金錢關係也是必然。

凡孩子需要的錢,直接給他就是了,沒必要捆綁任何目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