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窮養還是富養?別讓匱乏感影響孩子一生!

窮養還是富養?別讓匱乏感影響孩子一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這話究竟有幾分是對的呢?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到底是應該窮養還是富養?家長們別讓匱乏感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要窮養還是富養?

這是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過的問題。

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不會選擇富養的方式,怕溺愛了孩子,嬌慣了孩子,其實,比富養孩子更可怕的,反而是窮養給孩子帶來的匱乏感。

經常有父母說:

“吃什麼糖,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買什麼買,不許買!哪有閒錢買這些東西!”

“你知道我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都給你上學了!你還不知道努力?”

“如果沒有生你,我和你爸可能就會過得好一點。”

即使有的家庭條件不差,卻也特別喜歡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窮養還是富養?別讓匱乏感影響孩子一生!

有位幼兒園老師曾跟我說過這樣的故事: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老師們給孩子排練節目,讓孩子們穿統一的服裝上臺表演,需要服裝費30塊。一個班28個孩子,唯獨只有一個孩子沒有交,孩子家長對老師說:“買衣服就穿一天,買它幹什麼呢,浪費錢!”

結果,兒童節那天,那個孩子就穿着日常的衣服站在其他小朋友旁邊,儘量把頭一低再低。

省了30塊錢,卻讓孩子低到了塵埃裏。

父母處處對金錢的執着,看不到孩子的正常需求和願望,是對孩子的最壞的影響,伴隨孩子的可能是一生都無法擺脫的自卑感,融進了血液裏。

這樣的孩子往往對於自己的評價很低,處處謹小慎微,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覺得是自己不夠好,認爲自己不配擁有好的事物。

結果想要的東西不敢買,想要的快樂也不敢去爭取,壓抑了自己所有的正常需求。

父母經常把心理匱乏感帶給孩子,孩子長大後一旦接觸到更多的錢,很難有正確的價值觀去對待。

清朝貪官和珅,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清苦,很早就嚐盡世態炎涼,對物質極度貧乏的他,爲官期間瘋狂斂財。《人民的名義》的趙德漢,幼年時期窮怕了,貪了兩個多億,卻一分錢沒敢花。

從未得到過物質的滿足,纔會這樣輕易地被別人的物質誘惑。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明明想要過得比別人好,但實際上賺了錢也無法輕鬆享受,一花錢就覺得愧疚。

許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在這樣匱乏感與沉重感中度過。

富養窮養,不如愛的滋養。

富養窮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與經濟能力關係不大。即使生活不富足,精心準備一飯一蔬,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父母保持言行舉止的端正,孩子們照樣能自信快樂地成長。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道:

我們兩人每天在起居室靜靜地各據一書桌,靜靜地讀書工作。我們工作之餘,就在附近各處“探險”,或在院子裏來回散步。阿瑗回家,我們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賞。

誰能想到楊絳筆下這個天堂般的寓所,其實一直沒有裝修過,很樸素。

電影《怦然心動》中的小女孩,雖然家境貧寒,但她有一對相互扶持恩愛的父母,她說:“我覺得爸爸很不容易,媽媽也很不容易。但是擁有這樣的父母,我很幸運。”

貧富不是問題,對貧富的態度纔是問題。

不要總是嘮叨孩子這個玩具多麼貴,要好好珍惜;

不要反覆強調父母上班有多辛苦、賺錢有多麼難;

只要你認爲孩子的要求和願望是合理的,儘可地滿足孩子,別怕孩子有過分的要求,他們比我們想象的通情達理。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爲了讓他負重前行,而是給孩子傳遞希望與愛,讓孩子內心富足,未來能自食其力,過好生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