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的脾氣裏,往往藏着孩子的未來!

你的脾氣裏,往往藏着孩子的未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教育裏,家長們的脾氣往往會決定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從而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週日,陪一位朋友處理她女兒遭遇的突發事件,讓我對家庭教育中母親脾氣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

朋友上高二的女兒去參加寒假補習,中午下課,感覺餓了,因爲下午還有課,忙着去吃午飯,把書包忘在共享單車的車筐裏了。

等在餐廳窗口打好飯,端到飯桌上,纔想起來,跑出去尋找,車還在原地,但書包沒有了。

書包裏除了課本之外,裝着她爸爸獎勵她成績提高的獎品蘋果筆記本電腦。孩子揹着電腦想找老師給下載些學習用的軟件和資料。

朋友的女兒給她打電話時,她正跟我共進午餐。我陪朋友趕過去找她女兒,路上看着神色凝重的朋友,我有點兒擔心她會跟女兒發脾氣。

可是,朋友見到站在路邊抹眼淚的女兒,並沒有發脾氣,而是把女兒摟在懷裏,揉揉她的頭,心平氣和地說:

事情已經發生了,哭也沒有用,按程序解決問題吧。

亭亭玉立的女孩子止住哭泣,拉起她媽媽的手說:

咱們去派出所報案吧。

陪同女兒報案,做筆錄,簽字,朋友一直很淡定,一句也沒有責備孩子。

辦理完報案手續,朋友建議女兒去附近的商場買一套筆記本和文具,繼續去上下午的課,女兒同意了。

臨別,朋友還囑咐女兒:

別被已經發生的事情影響心情,專心學習,要相信時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女兒點點頭,擺手與我們道別,神情中多了份篤定。

目送女孩子的背影遠去,轉回頭再看依然望着女兒背影的朋友,我有些奇怪:“你這個急性子竟然沒跟女兒發脾氣?”

朋友笑着反問我:“發脾氣能解決問題麼?”

“我知道不能,但是一般人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忍不住跟孩子發脾氣的。”

朋友點點頭,又搖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有多少家長能知道,可能正是自己的脾氣毀了孩子的未來。”

你的脾氣裏,往往藏着孩子的未來!

朋友跟我講起她在女兒初中畢業那個暑假帶女兒出去旅遊時遇到的一件事。

同一個旅遊團中還有一對跟她們年齡相仿的母女,中途在景區洗手間,那位母親讓女兒幫忙拿着包。

女兒洗手時把包放在洗手檯上,母親出來後也在那個洗手檯上洗手,母女倆都以爲對方拿了包,結果車離開景區一段路才發現包不見了,跟司機商量把車開回景區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據母親說,包裏裝着幾千元錢。

那位母親當着全車遊客的面,大發雷霆,對着女兒咆哮起來,罵女兒是豬腦子,蠢貨,什麼事都做不好,沒出息……

那位母親罵了一路,那個丟東西的女兒哭了一路,她們母女沒心情遊玩,同車的遊客心情也受到影響,那一下午的旅程因她們而氣氛壓抑。

接下來的兩天的行程裏,那個丟包的女孩子一直情緒低落,而且明顯怕同團的人看她,她的眼光一直是躲閃的,身子也總有種瑟縮感。

朋友的女兒偷偷跟朋友說:

媽媽,謝謝你沒在那麼多人面前罵過我。如果你那樣罵我,我估計我再也沒臉見人了。

朋友頓時心驚,仔細回顧自己對待女兒的教育方式,雖然沒在公衆場合那樣對女兒大發雷霆,但平時在家中也常會因一些小事跟女兒發脾氣。

每次通過發脾氣教育女兒之後,女兒的情緒都會低落幾天,而且,感覺女兒逐漸開始跟媽媽產生了隔閡,不太願意跟媽媽交流了。

朋友很慶幸參加了這次旅遊。

同行的那對母女之間發生的事讓她深受觸動,讓她強烈意識到,母親的脾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所以,她暗下決心,以後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控制好情緒,決不亂髮脾氣。

她堅持一段時間不發脾氣之後,發現女兒的性格都變得開朗了,有什麼事也願意跟她交流了。

看着孩子每天快快樂樂的,她自然欣慰和愉悅。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她和女兒之間基本再不鬧矛盾,她感覺女兒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懂事了,學習成績也日益提高。

朋友感慨說:

“家長的脾氣可能決定着孩子的未來,所以,真愛孩子的母親,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你的脾氣裏,往往藏着孩子的未來! 第2張

朋友的話,讓我想起一位同事。

同事是個聰明人,領導交給她的工作她都能完成得很好,但是,她從不跟領導交流,跟同事也不主動交往。

有時單位組織集體活動,她也是自己坐在一邊,看着大家忙活。

同事們背地裏議論她清高,甚至認爲她驕傲。因爲她的業務水平確實比一般同事都高,領導常因她業務工作完成好表揚她。

但是與她同齡的同事逐漸都升職加薪了,她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崗位上。系統內一些單位瞭解她的業務水平的人都開始替她鳴不平了,認爲領導對她不公。

我與她住同一個小區,有時下班一起走,交流得多一些,關係比別人近一些。一次單位分福利,她正休假在家,我就幫她帶回來,送去她家。

她老公出差了,孩子還沒放學,她留我吃飯,做了幾個簡單的素菜,倒了兩杯紅酒,我倆一起共進晚餐。

她做的菜味道沒有什麼特別出衆之處,但也不難吃,清清淡淡的,像她這個人。

我探尋地問她:“你這不是會做菜麼?爲什麼跟同事們說你不做家務呢?弄得同事們都以爲你多懶呢。”

她有些傷感地跟我講起自己的經歷。

她有個脾氣暴躁的母親,經常打她。

母親打她不分場合,有時走在路上,或者在某個公衆場合,如果她哪句話說不對了,惹母親不高興了,母親拽過她來就邊罵邊打。

旁邊有人看不過去了,想拉開她,母親有時會連想勸解的人一起打,嚇得沒人再敢阻攔。

常有小同學目睹她母親打罵她,等她再去學校,淘氣的同學就會學着她媽媽罵她的話罵她,羞得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長此以往,雖然她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她在集體中卻越來越自卑,總覺得所有人都看不起她,都對她不滿,她不敢跟任何人走近。

她十二歲那年,看着母親烙餅,覺得自己學會了,有一次,她在母親下班回家之前和麪烙了餅,還模仿母親做了雞蛋湯。她期待着能得到母親的表揚。

可是,她第一次烙餅,面和硬了;第一次做雞蛋湯,忘了放鹽。

母親嚐了一口餅和湯後,便勃然大怒。

她不記得那次母親是否打了她,但她一直忘不掉母親砸碎湯碗和暴怒之中罵她的那些話:“你一個不會做飯的人,竟敢擅做主張做飯,這就是得瑟。”

從那以後,她再不敢伸手做家務,生怕自己做得不對惹母親不高興。成家之後,她也不太敢主動做家務,怕老公嫌自己做得不好。

她只有在老公不在家時偶爾做幾頓,還常怕女兒嫌不好吃。

這個性格自然也帶到了工作中。

她說,有時對工作其實有很多改進的想法,可是從不敢跟領導提建議,怕萬一說錯了,惹領導不高興。

看到同事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她也不敢指出,生怕惹同事不高興。集體活動中,她也不敢伸手幹活,怕自己笨手笨腳惹人笑話。

她這樣的性格,即使業務水平再高,也難得到提拔。她自己也明白這點,所以,雖然有不少人爲她鳴不平,但她自己並不覺得有多委屈。

一個原本天賦挺好的女子,就這樣被她母親的暴脾氣毀了前程。

你的脾氣裏,往往藏着孩子的未來! 第3張

讓人欣慰的是,這位同事認識到母親的壞脾氣對自己的殺傷力,所以,從女兒出生起,她就下決心不對女兒發脾氣。

她一直堅持與女兒平等交流,遇到女兒做錯事,她會與女兒心平氣和地談心,幫女兒認識到問題所在。有時她還適當在女兒面前示弱,幫助女兒樹立自信心。

在這點上,她那位修養很好的老公與她觀點一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女兒,自然不會像媽媽那樣性格怯懦、自卑。

我見過她的女兒,那個女孩子言談舉止落落大方,目光鎮定自信,簡單交談幾句就感覺很有主見,一看就是個具有領導才能的苗子。

一問,果然是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擔任大隊長、團支書職務,在同學中很有威信。

她女兒曾講過,跟同學談起自己從來沒捱過父母的打罵,同學們都感到奇怪。同學們都不知道從不挨父母打罵是什麼滋味。

看來,脾氣暴躁的父母並不是少數。

中國人有個傳統觀念:慣子如殺子,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們常在潛意識中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認爲自己有權隨意處置孩子。

所以,很多在外面性格溫和、修養良好的人,回到家裏,對孩子呈現的卻是另一副面孔。

輕則罵,重則打,完全不考慮這樣的做法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影響。

所以,近些年,孩子因不堪家暴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的案例屢見不鮮。

當然,大多數孩子不會選擇走極端,他們因自己的弱勢而選擇了隱忍。

但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會綿延一生。

很多在成人後不能適應社會、無法正常發展的人,可能都是因爲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留下心理陰影,造成畸形性格,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無法融入集體。

父母的壞脾氣,殺死了孩子的未來。

其實,絕大多數的爲父母者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長大後能有所作爲。

那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不隨意對孩子發脾氣,這是每個爲父母者都要學會的功課。

當你想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先自問一下:我愛我的孩子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相信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