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樣教孩子,不怕教壞他嗎?

這樣教孩子,不怕教壞他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往往給的不是教育而是交易,那麼家長們要怎麼避開這個誤區呢?

“都一個多小時了,你作業怎麼還沒動呢?”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我想先出去玩一會兒。”

“你趕緊把作業寫完,晚上就給你買最愛吃的全家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教育都變成了等價交換。父母們沒耐心和孩子講道理,就簡單粗暴地跟孩子“做交易”,用承諾的好處來換取孩子聽話。

過年的時候走親訪友,難免碰上不少“熊孩子”。我發現中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有個共同特徵,就是習慣和孩子“做交易”。

吃飯的時候,有個孩子一直在旁邊哭鬧,吵着要出去玩,旁邊的人都皺起了眉頭,也沒心思吃了。

孩子的爸爸哄了半天也沒用,只好承諾“你別再鬧了,要是再鬧了今天晚上不讓你玩遊戲。”孩子這才老實一點。

有天去餐廳吃飯的時候也碰到這樣一個孩子,他點的炒飯上來了,看到我們桌點的意麪又哭着鬧着要吃意麪,把炒飯推在一邊。

媽媽耐心哄着孩子把炒飯吃掉,孩子不聽,後來媽媽說了句“如果你現在乖乖把飯吃了,我們這週末帶你去玩”,孩子這纔不情不願地拿起了勺子。

我心裏其實是有點震驚的,這些難道不都是孩子理所應當做的事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要用“利益誘惑”來教育孩子了?

這樣即使孩子做到了你的要求,也是因爲你承諾的好處,而不是真的認識到這樣是不對的,那麼教育的意義又從何而來呢?

這樣教孩子,不怕教壞他嗎?

其實教育小孩子是一件很費心的事,你要把道理講清楚,要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很多家長太沒有耐心了,懶得和孩子去解釋這其中的道理,中國家庭教育的通病。一句“你不聽話晚上不給你玩電腦了”就把孩子打發了。

這種“以物易物”的教育,雖然可能立刻見效,但長此以往,孩子卻會形成“我做這個,有什麼好處”這樣的觀念,你當下是省心了,以後的麻煩卻不會少。

“交易”會讓孩子不懂得感恩和珍惜,變得很勢利。這樣長大的小孩,會很自我,把所有的好意都當做理所當然。

做家務是因爲有回報,而不是因爲我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吃掉不喜歡的飯是因爲有承諾,而不是因爲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你之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是因爲有人一直在背後默默守護着我們。而在“交易”中成長的小孩,會忘記背後這背後的守護。遇到事情只會算計對自己是不是有好處,想想就覺得可怕。

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教育心理學上說,2-7歲的小孩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而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從一個自我的人慢慢變成一個社會的人,而不是凡事都以“好處”作爲誘餌。

這樣培養出的小孩子,看上去乖乖聽你的話了,實際上心裏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下回遇到同樣的事情,還得你連哄帶騙,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樣的教育根本就是徒勞的。

這樣教孩子,不怕教壞他嗎? 第2張

那麼除了“做交易”以外,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纔是行之有效的呢?

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希望孩子怎麼做,不是一味地說教,而是自己首先做到,再慢慢影響孩子。

你希望孩子有禮貌,說話就儘量多輕聲細語,多用禮貌用語;你希望孩子好好吃飯,自己就不要挑三揀四,尊重每一粒糧食;你希望孩子少玩電子產品,就不要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己所不欲,勿施於孩子。

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隨着孩子年齡逐漸增長,你可以讓他們學着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而不是一哭鬧就妥協,小孩子總是會想着辦法考驗你的愛。

很多孩子纏着父母買東西,不給買就在原地哭鬧着不走,你大可把他留在原地,相信我你沒走多遠孩子就乖乖追上來了;他挑食不願意吃飯,你就讓他餓着肚子,等他真的餓了自然很痛苦,你再給他解釋清楚後果。

鼓勵比獎勵更重要。不是什麼事都要獎勵才做,但鼓勵還是不可少的。

“你幫媽媽洗菜,做飯都快了好多,沒你幫忙媽媽可怎麼辦呀?”

“你竟然一天都沒玩平板在好好看書,爸爸都要向你學習了,也放下手機來看書。”

類似的表揚,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內心有一種良好的感覺,從而心甘情願地去做得更好,這可比單純的物質獎勵好多了。

這樣教孩子,不怕教壞他嗎? 第3張

魯迅說過:教育是要立人。而“交易”式的教育,本質上只是讓孩子迅速聽話的手段。我愛你不只是你是我的孩子,而是因爲你是你。這樣的愛,才最難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