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上,打開手機,看見朋友在圈裏發了一條緊急的尋人啓事,原來她孩子的一個同學參加完學校的成長禮排練後,在回家的路上走丟了。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早上,打開手機,看見朋友在圈裏發了一條緊急的尋人啓事,原來她孩子的一個同學參加完學校的成長禮排練後,在回家的路上走丟了。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第2張


我也不免着急起來,這是一個跟仔仔同齡的孩子。以我的瞭解,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更追求自我,但叛逆心並不強,一般來說,孩子不會離家出走。

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去了哪裏?現在在何處?

家長心急如焚,動用一切力量尋找孩子。所有認識不認識的朋友也都幫忙轉發,但一個晚上過去了,孩子依然沒有半點消息。

直到2小時後,朋友回覆說孩子找到了,孩子放學後去了晚託班,結束回家的路上被困在了電梯裏。

當時我覺得挺奇怪的,怎麼可能在電梯困這麼長時間,難道那是一部廢棄的電梯嗎?我更感覺如果孩子獨自一人被關在電梯這樣的幽閉空間一晚上也挺恐怖的。

原以爲孩子被困電梯這麼長時間已經很嚇人了,誰知道事情的真相比這個還可怕。

孩子被困的地方不是電梯,而是電梯與一道商場捲簾門之間前後半平米不到的區域。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第3張


原來家人交代孩子晚上7點在指定路口等,但當天6點晚託班就結束了,孩子看看時間,距離家人來接還有一會,他就來到附近的大廈3樓去找同學玩,

這個地方孩子以前來過,電梯打開以後是一個古玩會所。所以孩子根本沒考慮那麼多。直到跨出電梯,孩子才發現眼前的場景與他平時熟悉的場景完全不一樣,電梯門外的防盜捲簾門把古玩會所隔離了起來,他根本進不去。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第4張


還沒等孩子反應過來,身後電梯的門也迅速關上了。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第5張


因爲電梯的上下按鈕在捲簾門裏的辦公區域,小朋友根本沒有辦法重新按開電梯,就這樣他被困在黑暗密閉的電梯與捲簾門之間的狹窄區域中

驚魂!孩子失蹤14小時被困在這麼恐怖的地方,他真的不害怕嗎? 第6張


直到14小時後,第二天古玩會所的工作人員早上上班,打開卷簾門才發現被困其中的孩子。

孩子說自己曾拼命叫,但是都沒有人迴應。最後他只能放棄求助,從書包裏拿出課本,鋪在地上睡了一夜。他告訴自己第二天天亮以後等工作人員上班,捲簾門就能打開了,屆時,他就能出去了。

就這樣,他獨自在黑暗的密閉空間中呆了14個小時,期間,他還想到用杯子解決自己的生理問題。

被解救出來後,孩子的整體情緒也很平穩,當天就恢復了上學。孩子說自己被困時,並不害怕,媽媽也誇獎說孩子特別勇敢。

當我聽到這個事件時,第一反應是欽佩,這個孩子心理也太強大了吧!他與我兒子同齡,但這個冷靜的態度和自如的處理能力卻遠遠超過我家仔仔。我身邊其他的朋友也感嘆,如果自己娃遇到同樣的狀況,也一定早就嚇傻了。我們紛紛感嘆應該好好培養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進行心理建設,讓孩子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困難。

但是,當冷靜下來後,我開始問自己,如果同樣的場景下,被關的人是我,我會一樣客觀冷靜不害怕嗎?我發現只是想一想,我的內心就完全被恐懼感佔據。

我又特別去問了仔爸,他如果處於小男孩同樣的位置,會不會害怕,仔爸說:“你當我超人嗎?在那樣黑漆漆的地方獨自待14個小時怎麼可能不害怕?”

我開始好奇起來,既然這是成人都會感到害怕的狀況,一個年僅10歲的小朋友爲什麼會說自己不害怕呢?小朋友的“勇敢”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勇敢是對害怕的防禦。對於一個獨自經歷了14個小時黑暗幽閉的孩子來說,他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實則是爲了掩蓋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害怕。

我試着想象把自己放在同樣的場景下,然後發現在那麼長的時間中,內心的情感根本不是簡單的害不害怕可以形容的。

在剛踏出電梯看到捲簾門的十幾秒中,我的第一感覺是驚訝、錯愕,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這時,看見電梯門關上,內心會涌上無限的恐慌,在恐怖、害怕、驚慌失措中,開始在黑暗中拼命摸索,試圖找到電梯按鈕,同時用盡全力大喊大叫,希望有人能聽見自己的求助。

當無論怎樣呼喊都沒有應答,如何努力都沒有迴應時,都沒有人前來解救他,迴應我的都只有黑暗和沉默,我開始擔心,擔心父母生氣,害怕他們會責備自己,也擔心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慢慢的,黑暗中的我絕望了,開始認命,接受現狀,只能躺在原地等別人發現自己。

爲了讓絕望的感受少一點,開始讓自己與感覺隔離起來,因爲如果一直與害怕的感受在以前,內心只會更恐慌,因爲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會被困多久,在黑暗中的每一分鐘都格外漫長,誰也不知道這份漫長的煎熬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唯有與自己的感受隔離開,不害怕,不讓自己體會到恐慌,不去體會內心的各種情感起伏,才能讓自己在那一刻心態平和一些,這是孩子找到的保護自己的方法。沒有感覺,與自己的情感隔離起來,才能在黑暗與恐慌中讓自己堅持下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問孩子被關在裏面害不害怕,其實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當孩子說自己不害怕,當看到孩子神情正常,以爲孩子真的處理了所有的創傷,不再進行任何處理,這樣的做法也不妥當。孩子需要一些專業的處理幫助他修復內在的創傷。

大家或許要問,如果孩子根本感覺不到害怕、恐懼等各種負面情緒,這不也挺好的嗎?爲什麼還要特別去修復孩子內在的創傷呢?

這是因爲不去感受害怕和痛苦並不等於這份害怕和痛苦不存在。在巨大的痛苦中,否認情緒的存在是強大且有效的防禦機制。

但當事情過去,就要及時對內心傷口進行清理。如果這些傷口一直不處理,它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時候,大腦會在一瞬間重複性地閃回當時的場面,讓人再一次感受當時的恐慌、害怕,心跳加速,或是莫名其妙地內心突然冒出各種恐怖念頭,動不動做噩夢;

有時候則會出現迴避性行爲,拒絕再談論當時的狀況,甚至大腦會刻意忘記這些事情,但是行爲上卻越來越膽小,越來越粘人,不敢獨自相處,害怕離開父母或家人;有時候創傷還會表現爲高度警覺,高度警惕,焦慮、狂躁、注意力障礙,麻木空虛、甚至會無意識地重演創傷性經歷。

這些強烈的負面情緒又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負面反應,嚴重影響着我們的行爲和對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壞,出現無法瞭解自己的行爲,無法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和美好,粗暴易怒、動不動發脾氣等。

即使我們的意識想要遺忘,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從來不曾忘記創傷發生時所經歷的恐懼與害怕,所有的負面感受即使時隔許久,也依然會因爲一點點微弱的誘因而引發劇烈的情緒反應,對日常生活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只有在專業的治療中重新去打開創傷,讓這些傷口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重新被處理,被看到,得到安撫,得到支持,讓收到創傷的大腦再次感受到安全,建立起安全的情感鏈接,傷口才真正可能復原,不威脅日常生活。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心理創傷的影響,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創傷更可能影響他們一輩子。

身爲父母,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時時刻刻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如果讓孩子一個人出門,一定要給孩子配備好智能手機等聯繫方式,確保有方法可以與孩子聯繫,還要教會孩子出問題後的應對方法,讓孩子遇到問題可以求助!

這裏還要特別提醒大家,在緊急情況下,迴避、否認各種感覺可以幫我們度過痛苦,但日常生活中,在安全的環境下,當負面情緒涌上來,痛苦的感覺出現時,我們不能教孩子迴避情緒,而是要引導孩子面對並接納自己的感覺,帶孩子認識開心、難過、喜悅、悲哀、着急、淡定、恐懼、心安、緊張等各種情緒,爲這些情緒命名。

這樣孩子才能與自己的感覺和身體有更好的鏈接,感受和理解自己的需要,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因爲情緒只有被看到,孩子才能覺得這個情緒是可控的,才能真正地被接納和處理。

就拿害怕的感受來說,如果我們沒有看到自己內心的害怕時,我們可能會是當我看見某個恐怖的畫面時,我內心覺得“莫名的恐慌”。這個“莫名的恐慌”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我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大,來自哪裏。

而如果我們能準確描述:“我內心感到一股強烈的害怕從心底冒出來”。雖然這個害怕的感受很強,但是當我們準確描述時,那個強烈的程度我們知道有多大,這個情緒就好像是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同樣是害怕,一個是不可控不知道大小的,而一個是可控知道大小的,明顯可控的害怕我們在應對和處理時會更有信心。

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時,要帶領他們去認識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準確地對這些情緒命名。這樣孩子才能很好地發展處支持、鼓勵自己的能力,真正地相信並接納自己的感受,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身爲父母,保護孩子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幫孩子建立真正內心強大的自我也是我們的任務。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中成長!

——END——

特別聲明:本文爲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髮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