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這樣教孩子“感恩”,只會將他越推越遠!

這樣教孩子“感恩”,只會將他越推越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我們不再說:“我是爲了你”,就能開始學會爲自己的生活負責。當不再刻意強調付出,愛就能輕鬆地流動起來。

有位媽媽並不贊同把孩子壓歲錢單獨存起來理財的觀點。她說,我會沒收孩子壓歲錢,拿去交學費,支付他的生活開支。用完之後,我還會告訴他,你看,你的壓歲錢遠遠不夠,我要給你墊付更多。

看得出來,她一定要讓孩子感覺欠父母很多,由此突出她的付出。

抱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強調付出是爲了給孩子灌輸“回報思維”。

當我們給孩子擇到更好的學校,我們向孩子強調自己付出的財力心力,期待孩子回報我們優異的成績。

當我們給孩子洗衣做飯甚至自己不再上班,也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奉獻,期待孩子領了這份情,更聽我們的話。

上文中的例子也是如此,壓歲錢也許不少,但是比起養孩子的開支,這些都是九牛一毛。孩子瞭解了這些,一定會內疚,然後加倍孝順、感恩吧?

看起來沒毛病,實則遠遠偏離了愛的本質。愛本是自然而然的流動,爲何要築起堅硬的枷鎖束縛、要求對方?

父母之所以這麼強調,是怕不說出來,孩子便感受不到。果真如此嗎?

朋友S與我分享了她的成長故事:

中考結束那年,她2分之差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但花上大幾千能進入擴招。S至今還記得那個暑假,媽媽從銀行特意取出厚厚的百元大鈔,擺在她的面前,她們娘倆並排坐在牀邊,媽媽一張張地數,數了很久,她故意用這樣的方式讓S意識到自己“罪孽深重”,教育S錢的“來之不易”,期間還搭配上小聲地抽泣,對S的責罵。

S旁觀整個過程,有自責、有內疚,但更多感覺自己像個麻木的傀儡。現在回想起來,S才明白那些許的麻木是對強加於她的“愧疚感”天然的牴觸,也有一絲該說的都被媽媽說了,我們互不相欠的微妙情緒。

如果媽媽不當着S的面數錢,難道S就不知道難過嗎?當然不會。我相信S一樣會自責、內疚,在這件事情上看到父母的付出。而這時候,因爲S是用心在感受愛,反而更加有內驅動力。

沉重的愛揹負太久,會讓人想逃離。親子關係如此,夫妻之間亦是如此。

去年,心爸的工作發生調動,要從我們生活了好幾年的城市,搬去於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的西安。當然並不是強制,全靠自願。這對於他的職業發展是好事,但想到要與熟悉的城市要好的朋友分開,第一次得知這消息時,我還是忍不住哭了。

這樣教孩子“感恩”,只會將他越推越遠!

雖早就做好初來乍到要承受孤單的思想準備,可現實生活遠比我想的難捱。去了西安之後,縱使我常在小區活動,增高“曝光率”,又努力在社區微信羣發言,但限於全職媽媽生活的封閉與侷限,加之住在一個十年的老小區,少有低齡的孩子與年輕的媽媽,我始終沒有交到朋友。爲此,我常常懷念在之前與小區的全職媽媽們一起帶娃聚餐安排出遊的開心時光

每天與孩子爲伴,沒有任何的人際交往,抑鬱的心情積攢久了,不免與心爸發生矛盾。那天,他勞累地回到家,我執意讓他帶娃而他想休息片刻時,我的情緒一瀉千里,彷彿自憐於自己的付出無人體諒,我哭着喊道:“要不是爲了你,我至於這樣嗎?”

話一出口,卻令自己厭惡不已。無論我想表達得多理直氣壯,都掩飾不了內心的無力。

他什麼也沒說,只是站起來抱抱我。又讓我去房間休息一會,他來陪心心讀書。

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體會到內心負面情緒逐漸地消散。看着深邃的黑夜,我捫心自問,自己這麼說,到底是想得到什麼?我無非是想表達“我累了,需要休息,我孤單了,需要你的理解”,那又何必把自己塑造得那麼偉大,藉機去捆綁他人的愛?

難道這無條件的支持背後真的只是我單一的付出嗎?不,並不是!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爲這與我的價值觀相符,我希望他能實現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我們能儘可能多的體驗人生。我有付出這不可否認,但這都是我自願的。既然這樣,又何必給自己帶上高帽?指望着別人對你感恩戴德?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抱怨過,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社交,只不過多了份隨緣的淡然。現在的我才知道,在某個時間點遇見怎樣的朋友,時間早已安排好了一切,生活就在這樣的不緊不慢中徐徐展開。

當我們不再說:“我是爲了你”,就能開始學會爲自己的生活負責。當不再刻意強調付出,愛就能輕鬆地流動起來。

回到親子關係上,我們也可以如此。堅持母乳,堅持給孩子做營養飯菜,我們給孩子選擇好的學校,創造好的條件,這都是自己的選擇。

因爲愛你,我願意這麼做。

當我們不再要求孩子回報時,更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在這樣高質量的愛的滋養下,孩子也便具有了愛的能力,由此流動而來的反而是最自然與最動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