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家有女兒,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家有女兒,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既要給他羽毛,也要給他鎧甲。那麼家有女兒,該怎麼給她“鎧甲”呢?

社會上,女孩是比較容易受到傷害的。

女孩越長大,她們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就會越明顯。

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對女兒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她很容易就會步入歧途。

如同這兩天被朋友圈刷屏的“女孩文愛”事件一樣。

一名叫“豆芽菜黃了”的媽媽網友。聲淚控訴B站一位小有名氣的男生,用下流色情的文字引誘自己10歲的女兒,並讓女兒包養他。

也許我們都想象過自己女兒開始戀愛的那天,但絕不是這樣污穢不堪的情境。

當了爸媽的人,往往更能感同身受。我不敢想,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的女兒身上,那該是怎樣一種五雷轟頂的崩潰!

成長的路上本就佈滿荊棘,早戀、性、被欺負、會不會被渣男騙……女孩跟男孩有天生差別,她們更敏感脆弱,更可能用身體獲利,也更容易受到傷害。

女孩的心思較於細膩,更需要家長去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從而協助她們健康成長。同時,讓她們能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獨立生存下去。

最好的教育,是授之於漁。

教會女孩自愛。只有愛自己的人,纔會自尊自重,不給別人和世界傷害自己的機會,纔會有美好的靈魂,燦爛的人生。

所以,無論窮養還是富養,父母花費在女孩身上的心思都不能少。

想要女兒過得幸福,除了要努力給予她更好的教育資源,還應當給予她成長的“養分”,保持清醒和警覺,可以保護自己。

家有女兒,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第一階段:2-5歲

安全感-我是否安全,是否被愛

2歲以上女孩最渴求的是安全感,本能地覺得周圍的人都必需要愛她。

但可惜的是,當女孩爬上爬下東搞西搞,卻常常會被大人說:“沒個女孩樣”!

每一個女孩,都應該有自信有權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們應該像鼓勵男孩一樣,鼓勵女孩勇敢、堅強。而不是把女孩框在“斯文感性乖乖女”的刻板印象裏。

這樣才能讓女兒明白——她的價值不是通過外表而實現的,比外表更重要的是能力。

父母能及時覺察女孩的情緒,也會提升孩子未來對他人情緒的覺察力,情商更高。

建議少誇讚女兒的外表,多表揚孩子因爲努力而獲得的成就和優點。

多帶孩子接觸自然,她的眼睛需要遠眺,視力才能更好地發育;她的身體需要在山坡上奔跑,纔會更加強壯。

這樣的陪伴,遠勝過任何物質上的嬌寵。

父母的最大職責,就是給女兒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

讓她在精神世界的富足,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開闊的眼界,通過陪伴給予她充足的安全感。

家有女兒,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第2張

第二階段:5-10歲

與人交往——我能和別人好好相處嗎?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出現早戀現象,於是規定女兒只能和其他女孩玩,不能和男孩成爲朋友。

這不僅不利於人際交往,而且會影響女孩未來的婚姻幸福。

對於女孩來說,安排他與異性小朋友玩很重要!

到了六、七歲,大部分女孩開始進入小學,她們會結識很多朋友,帶給她們安慰和樂趣。

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想要女兒怎樣,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則。

可以邀請男孩子來參加你女兒的生日派對或郊遊活動,讓你的女兒自由自在地在附近籃球場玩耍或參加一個有男有女的運動隊。

媽媽適當示弱,會讓女兒更懂與人相處。

我們要在合適的年齡,對她們進行性別的教育。

在選擇玩具時,我們一定要警惕這樣充滿性別限制的玩具,或是過於華麗的服飾,而忽視內心。

只有人格上發育完善的女孩,她在未來的戀愛、結婚等諸多環節中,不至於發生種種問題。

家有女兒,這些事知道的越早越好! 第3張

第三階段:10-16歲

瞭解內心-我應該成爲一個怎樣的女孩?

14歲會成爲女孩最暴躁的階段,生理成長會給她們帶來困惑和壓力

她現在的任務,就是脫離你,通過各種叛逆的方式去找到自己,成爲自己。

你如果擔心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她多一點尊重和讓步。

鼓勵她說出自己對生活、對自己的看法。她什麼都願意和你說,纔是最大的安全。

在青春期裏,雖然女孩常常表現的像個大人了,但很多方面,她們需要的還是父母,比如:

你仍然要規定她幾點回家、知道她和誰在一起在哪裏,禁止她喝酒......

要求她們更多的分擔與參與家裏的事情,做家務,洗自己的衣服,以此教會她責任感和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對孩子更大的傷害可能是來自虛擬世界,以及心懷不軌的網友。

你可以在電腦裏,安裝一個過濾網頁的裝置,過濾掉那些色情、價值觀扭曲的網頁。

與孩子保持通暢的溝通,瞭解當下年輕人的網絡熱點,新型軟件。

至少孩子如果在網上碰到什麼鬱悶不解的事向你傾訴時,你會立馬懂得她說的是什麼,如果她非要去見網友,告訴你,你至少還能給她一些建議和陪伴。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