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3歲的兒子棒棒,習慣性哭鬧撒潑、任性、充滿暴力,媽媽無計可施,每天都幾近崩潰。於是某節目中的育兒師出馬,用上了“淘氣毯”這種“育兒工具”,強制棒棒在“淘氣毯”上呆了3分鐘。棒棒居然不哭鬧了,還給媽媽道了歉,算是解決了問題……

第1季的一個故事片段

10分鐘的視頻,真是覺得全世界都崩潰了,片子裏的孩子崩潰,媽媽崩潰,育兒師毫無表情的臉讓人崩潰,我也看到快窒息。會不會有媽媽也跟我一樣?

難以忍受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哭鬧、媽媽的妥協,還有這位作爲導師角色的育兒師的處理方法!

雖然這是一檔節目,也許事情的背後有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委,但是單就這10分鐘的視頻,我還是想說點什麼,不想讓大家看完真覺得“育兒師用一招擺平,真的絕了”(大概這也是反話吧?)……

而育兒師所用的工具“淘氣毯”真的有這麼神奇嗎?育兒名博主王人平這樣評論道: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我們看到在微博上轉發量和點擊量最高的一條,文後的留言,更多的建議是“打孩子一頓”,打得夠狠夠嚴厲,孩子怕了也記住了,就不敢再這樣做了。

網友們提出打一頓的建議,各有”理由“。比如:

“自己就是從小被打的,現在很好,所以孩子也應該被打。"

“這麼小的孩子聽不懂道理的,但是打可以解決問題。”

“可以先打一頓,再講道理。”

“家長不應該做聖母,打一頓算什麼?”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2張

看到這些一片喊打的留言,真是心慌。你們真的以爲,“打”是最有用的辦法嗎?那些被打大的人,你們依然以父輩這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嗎?

其實片子裏的單親媽媽挺讓人心疼的,孩子從小是她一個人帶大的,這些年的艱難和辛酸可想而知,正式因爲這樣,看到她以不當的方法帶孩子,看到育兒師以錯誤的理念“幫助”她,我就更是生氣,滿肚子的話不吐不快。

我們先來看看媽媽和“育兒師”做法,到底有哪些不妥當的地方。

媽媽的問題?

冷處理,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

1、媽媽用漠視法處理孩子的哭鬧

每個媽媽其實都會遇到孩子哭鬧問題,很多人直覺地認爲,孩子“涼”一下會好——大人好似都是這樣處理的。殊不知”涼“多了,就有可能會變成棒棒這樣。

視頻中的媽媽也沒有試圖去尋求一些更好的解決方案,而是用採取副作用最大的一種:置之不理,假裝走開,不做安撫,不做迴應。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3張

漠視孩子的哭鬧,表面上是降了溫,但實際上卻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因爲漠視,媽媽沒法瞭解棒棒“不良行爲”背後的原因,不知道原因,就沒法“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尊重規則,有訴求尋找更健康的解決辦法。

2、孩子一堅持,媽媽就屈服,言行不一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4張

視頻雖短,但從棒棒母子相處的模式和狀況,我們可以推測,孩子這樣的哭鬧甚至撒潑估計有一段時間了。也許最開始媽媽用了哄孩子的方式,也表現了一定的溫柔和愛意,但是都沒有解決問題。

媽媽言行不一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讓棒棒摸到竅門:只要哭得夠兇,夠久,媽媽就會妥協。這招好用奏效。

日積月累,每次都演變成一場媽媽耐力和孩子“毅力”的較量。每一次的死循環都是:誰堅持得夠久,誰就贏。

育兒師的問題?

“以馴獸的方式控制孩子”

育兒師自從在視頻中開始出現,一直是旁觀者。她動作生硬,表情冷漠,言辭冷漠,運用的方法也冷漠。自始至終,都從沒有跟孩子面對面好好打個招呼,介紹下自己,上來就抱起孩子放到“淘氣毯”,非常“暴力”。

對育兒師的解決方案,有幾個不妥:

1、 給孩子的行爲貼標籤

育兒師看到棒棒的行爲後,充滿惱怒,似乎從她專業角度出發,孩子已經無可救藥。她用了“很嚴重”這樣的詞來形容孩子的行爲。並一股腦地給孩子貼上“就是任性,就是不聽話”這樣的標籤。

她還對媽媽說:“他知道這樣做(在樓梯下面打滾撞牆)會讓你(媽媽)難受,所以他就要這麼做來讓你難受。”

在她看來,孩子的行爲動機是爲了讓媽媽難受,比如撞欄杆,不停哭鬧;爲了讓媽媽難堪,比如在市場大庭廣衆之下,倒地撒潑。

棒棒母子本就有點疏離,她的這種說法,會令他們的親子關係更加疏離,也會讓單親媽媽更覺心酸。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5張

2、懲罰孩子用的“淘氣毯”,過於粗暴

這應該是視頻中最讓衆人驚訝的道具,是效仿國外“淘氣椅”的做法。

具體使用方法,節目中有明確提示:每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時,先跟孩子提出警告。如果孩子仍然如此,就把他抱到一個專門懲罰的地方。根據孩子的年齡推算,幾歲就坐幾分鐘。計時完畢後,簡短說明爲什麼懲罰孩子,然後讓孩子道歉。孩子道完歉後,抱抱孩子並親親孩子,懲罰結束。

我們看到視頻中,育兒師也是遵循了這個方法,在棒棒中途離開毯子時,還把孩子放回去,再重新計時3分鐘。用懲罰的方式告訴孩子怎麼做對,怎樣做不對。在整個“強制冷靜”的3分鐘內,還讓媽媽不要與棒棒有眼神交流。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6張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7張

3、只講懲罰,不講原因

育兒師無疑是嚴肅而認真。她認爲事態嚴重,一定要懲罰孩子。而且在懲罰過程中,她不允許媽媽跟孩子有眼神交流,一定保持距離。

孩子是接受懲罰了,承認錯誤了,可是由始至終,育兒師和媽媽都沒有跟孩子有任何互動交流:懲罰之前沒有關照到孩子的情緒,做情緒安撫和情緒肯定。事後沒做任何解釋,爲什麼要這樣對待孩子。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8張

一個3歲的孩子已經懂得很多事情,可以溝通交流,也可以講道理了。爲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一點都不顧孩子的感受。

她甚至認爲:“所有不當的行爲,只要你堅持,孩子就一定會改變,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再也不能改變孩子的壞行爲。”這還是“輸贏論”。

最擔心的還是成長中的孩子

究竟怎樣處理纔好?

兩三歲的孩子哭鬧是很常見的,尤其是T2。我們之前有寫過關於大腦發育的科普,可以認識到孩子哭鬧錶現的生理原因(動不動就“炸毛”的T2娃,原來大腦跟我們不一樣!)。

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主要的原則是三步法:第一步,先想辦法下降孩子的情緒水平;第二步,孩子冷靜後,讓孩子學會表達感受;最後,和孩子一起復盤找到生氣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案。

面對情緒高喚起的孩子,

不要漠視,不要丟棄不管,

下降孩子的情緒水平是首要任務

其實爸爸媽媽最熟悉孩子,孩子遇到什麼情況,有可能哭鬧,心裏要有個預估。孩子一開始哭鬧,就立即行動,儘快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熊熊燃燒的“情緒之火”越燒越旺,火越大,越難撲滅。

像視頻中媽媽那種“我不想聽你哭”,甚至遠離式“遺棄”的方式,無疑雪上加霜,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渲泄找不到收繳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也千萬不要馬上質問孩子“你到底在幹什麼”,或者命令孩子“馬上停下來”、“不許哭”。

孩子情緒高漲時,一般全身緊繃、心率和呼吸加快,更可能跺腳、亂扔東西。我們首先要阻止孩子做傷害自己或者別人的行爲,必要時抱離現場,比如跟其他孩子有衝突。然後最好蹲下來,和孩子身體齊高,抱住孩子,讓他們可以看到我們的臉,穩定地跟我們進行一個眼神的交流。

可以抱住孩子讓他哭一會,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輕輕撫摸孩子的背,如果感到孩子全身緊繃,我們甚至可以輕輕幫孩子按摩放鬆。這個過程其實你也是幫助孩子明白,我有被傾聽。要記着一定要跟孩子有眼神的接觸,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 這時候溫暖的擁抱、溫柔的眼神比語言更直接,更有效。

這裏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平時我們多觀察多總結,找出能夠讓孩子情緒水平下降的最有效方式。

猜猜孩子的心思,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感受

當孩子身體逐漸放鬆,或者哭聲漸漸弱下來,接下來引導孩子放鬆自己的情緒和狀態,讓孩子從情緒的崩潰狀態轉爲思考。而我們一直用身體和動作鼓勵孩子,當孩子能夠感受到足夠的信心時,就可以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試圖跟孩一起找原因,請記住這個句式:“你這麼______,是不是因爲______?”

比如像視頻中,媽媽可以問棒棒,“你這樣大哭,是因爲想要媽媽給你買零食吃嗎?”如果沒有猜對,孩子可能會說很多的“不是,不是,不是!”但是這個過程中,我們避免給孩子貼標籤,也要注意口氣,不要直接質問“你是不是就想要那個零食才這樣鬧”?

這時候,我們要有耐心,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一旦我們猜到孩子內心的原因,他們的情緒慢慢就會好轉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同理心。很多時候孩子的脾氣背後都是因爲恐懼、難過和沮喪,而我們要做的,往往是找到背後或許連孩子自己也不能明言的難題。

這裏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引導思考的過程,孩子情緒仍有反覆,那要繼續多做一些感官轉移的動作,比如喝水、散步、跑一跑、按摩背部、深呼吸等,幫孩子放鬆緊張的心情。如果孩子天生易怒,父母更要從孩子很小就要滲透這類情緒管理訓練。

關注孩子內心的深層需求,

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就只能聽大人的

你們都批「馴獸式」的管教,但你們一片喊「打」就能行? 第9張

爲什麼說“淘氣毯”治標不治本?

孩子2歲以後,隨着語言和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自我意識也得到迅猛發展;到了3歲,已經進入自主性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棒棒媽媽的“哄”,育兒師的懲罰,都解決不了棒棒內心的需求。

我們要了解一點,在幼小孩子眼裏,行爲的好與壞,他們還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足夠的判斷力來做出區分,他會一直做力所能及的行爲,直到自己被滿足爲止。而自己被滿足,也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許是一種對父母愛的試探,或者引起父母的關注。

所以當孩子經過上面兩個階段的安撫,已經完全冷靜下來,可以溝通並思考了,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瞭解孩子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跟孩子一起去覆盤來解決問題。

爲孩子的情緒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這其實是一個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父母要忍住,不要直接拋出解決方案給孩子,而讓孩子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培養高情商。

比如棒棒哭鬧的原因,是想要要媽媽給自己買零食,接下來就要引導孩子思考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棒棒說想吃零食,因爲零食好吃。那麼媽媽可以迴應說,其實零食好吃,但是沒有營養,不能吃太多,可能會影響吃正餐,影響棒棒長高。

那麼棒棒還是堅持要吃,媽媽就讓棒棒找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比如答應一定先好好吃飯,纔可以給吃零食,並且一週只吃一次等等。

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有一種技巧非常利於孩子的進步,就是把過去的經驗跟目前孩子正在面臨的處境聯繫起來。比如,媽媽把自己過去的喜歡吃零食,但是後來營養不良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就可以給他一些提示,然後鼓勵他根據這些經驗找出類似的解決辦法。用聽故事的方法,讓孩子體會我們想要傳達的價值觀,遠比說教要更管用。

這裏要提醒父母的是,每一次去強化孩子的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靜待花開,我們是可以顯著看到結果的。不要因一次失敗而放棄。

沒有誰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兒的知識和方法要學習,養大孩子不容易。但也不是說,掌握了這些方法和知識後,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用生硬的方法去管教孩子,變得沒有感情和愛心。

其實一切管教的基礎恰恰是愛。在愛的前提下,我們才能考慮到孩子的感情和需求,也能關照到他們幼小的內心很多脆弱的情感,而不會生搬硬套管教孩子。

正像育兒博主羅玲所言:“媽媽自己的油罐太空,既無力給愛和樂趣,也無力給界限和約束。”媽媽首先把自己變成一個有能量,能笑的出來的豐盈的人,才能養育好孩子。

姐妹們,我們一起加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