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小心!你的孩子正在被“綁架”!

小心!你的孩子正在被“綁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日,江蘇南京棲霞公安分局燕子磯派出所的民警接到一個家長王先生的報案,說他10歲大的女兒差點就在小區內被綁架了。

女孩萌萌向爸爸和民警描述說,嫌疑人用右手扛着她,用左手捂着她的嘴怕她叫,然後她咬了嫌疑人一口,踢了他兩腳,嫌疑人這才把她放下跑掉了。

民警隨即展開調查。

起初,民警對萌萌的描述存疑,覺得萌萌被扛的動作別扭,因爲正常的扛人應該是頭在後面,腳在前面,很難做到右手扛人,左手捂嘴。

民警隨後調出監控,看見了奇怪的一幕:萌萌獨自一人進入小區,在垃圾桶邊徘徊了兩分多鐘。期間,她把書包裏的書本拿出來,想丟進垃圾桶,猶豫了一下,最終又把書放回書包。

全程根本沒有第二個人出現。

面對監控,萌萌終於說了實話,她撒謊了。

原來,萌萌每天被爸爸帶出門上各種輔導班,非常疲憊,於是謊稱遭遇綁架,想借機逃避補課。

萬幸,孩子沒有被壞人綁架。

不幸,孩子被自己的爸爸,被學習“綁架”了。

小心!你的孩子正在被“綁架”!

爸爸媽媽們都說,他們做這個,做那個,都是爲了孩子好。望子女,成龍鳳,可憐天下父母心,莫要辜負。乖!

我的同學小悅,就是那種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懂事,聽話,勤奮,成績好。

可是有一天,我卻在她的 QQ 空間裏,看到她寫了這麼一段話:

“在他們眼裏,我就是廢物。從小到大,我的聲音,我的思想,我的願望,都是空氣。我聽也得聽;不聽,他們會想辦法讓我聽。我說一句,他們有一百句等着我。而我能做的,就只有聽。”

我知道小悅的父母對她期望高,對她嚴厲,爲她做好了萬全的安排。

但是,我從不知道,這個聽話的小悅,原來那麼痛苦。

她被“綁”在父母的意願裏,失去了屬於自己的聲音和思想,成爲了父母的私有品。

後來,小悅因爲高考填志願的事,跟父母鬧翻了。

她的成績本來可以念在本城的一流名校,但她填了離家很遠的一個二流大學,只爲了遠離父母的控制。

父母於是斷了她的經濟供給。

她勤工儉學了一年,累病了,功課也沒跟上,終於妥協,休學回家。

如今,小悅是一名平平凡凡的公務員。聽說很快相親成功,是父母很看好的一個男孩,當年年底結婚。

我跟她發信息說,恭喜。

她回覆,喜從何來?

我不過是被人擺佈的軀殼,開心滿意都是別人的,不是我的。

又後來,小悅懷孕生子,卻患上了重度抑鬱症,每天吃藥,再也無法照料自己。

她的父母爲此唉聲嘆氣,覺得小悅是他們人生中的敗筆,丟盡了他們的臉。他們到現在都沒有意識到,正是他們的獨斷專行,害了自己的女兒。

同學們都說,那個曾經夢想去南極站科考,夢想與企鵝跳舞的女孩,已經被她的父母“撕票”在被迫回家的那年。

之後,她活着的每個日夜,都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小心!你的孩子正在被“綁架”! 第2張

問過很多父母,你們的不放手,到底害怕什麼?

答曰,怕孩子離開他們過不好,被人騙,被人欺負。

初聽起來,以爲這滿滿的都是愛。

聽多了,看多了,發現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害怕孩子對他們說“不”。

孩子就是他們人生的寄託,是他們的一切,因而他們必須將孩子和自己緊緊綁在一起,生理心理全權代勞,求一個安心和省心。

他們開心滿意了,卻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導致孩子沒有自理、自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沒有自信心和方向感。

這樣,孩子就真的永遠是“孩子”了。

父母則可以說,看,我就知道孩子離不開我們。

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心理學認爲,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逐漸地跟父母建立生理與心理邊界的過程。

別以愛的名義入侵到孩子的界限中,爲了讓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守好爲父爲母的界限和本分:

1、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未經孩子允許,不要把孩子感覺“丟人”的事告訴別人,或者反覆唸叨;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物品;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不要監聽孩子的電話;進孩子的房間要先敲門。

2、尊重孩子的成長權

沒有人第一次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要允許孩子“做不好”,允許孩子去探索。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體驗。

3、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只要孩子的選擇不傷及社會,他人,自己,就應該尊重。

當孩子感覺自己的選擇帶來了負面影響,會自己思考並重新選擇。不可強制孩子選擇,但可以溝通引導。

4、尊重孩子的承擔權

選擇可能帶來好的結果,也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既然讓孩子擁有了選擇的權力,就應該告訴他承擔的義務,這是一種不可推脫的責任。

5、尊重孩子的所有權

在孩子的世界裏,物品的價值並不一定以金錢價值來衡量,在處理孩子的東西時,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孩子經由你們來到這個世界,但卻不屬於你們,他是屬於他自己的。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威爾菲德·內勒斯博士說過——關於成長,體驗永遠比評判有價值。 哪怕是錯誤的體驗,也勝過正確的評判。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風雨,成就自我,纔是父母最無私的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