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壓力;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能力......

不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壓力;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能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很多朋友都被一位揹着兩顆蔥去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給刷屏了。

那是一位媽媽曬出的兒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照片。按照當地的“風俗”,媽媽給他準備的裝備包括:兩顆蔥,寓意聰明;幾個蘋果,寓意平安;當地一種叫“烤果”的小點心,寓意考試必過;菱角,寓意伶俐可人。

這些東西,加起來有五六斤,孩子就這樣書包裏插着大蔥,雙手各提着一大袋吉祥食物,開始了他第一天的幼兒園生活。

照片一出來,網友們就獻上了無比多評論,有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人說迷信,有人調侃:“這孩子,將來要是考不上清華,都對不起那兩顆蔥!”

背上書包,背上壓力

大家都是爸爸媽媽,對這位媽媽的做法,你怎麼看呢?

真心爸媽覺得,這件事雖然看起來誇張,而且也沒那麼普遍,但它確確實實是當今很多家庭都在奉行的中國式家庭教育模式的一個特別真實、特別生動的縮影:

一邊是焦慮萬分、壓力山大的爸媽,他們對孩子寄予厚望,並且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不遺餘力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考試、升學;

另一邊是可憐的孩子,他們從小背起父母給準備的沉重的書包,之後又揹着越來越重的學習負擔,一路被驅趕着,蹣跚前行。

但結果如何呢?很多爸爸媽媽,隨着孩子不斷長大,發現培養孩子學習又困難、又累人,而很多孩子,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離開父母的監控和驅動,就完全停步不前。

對孩子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學習能力

如此這般,爸媽壓力大,孩子壓力更大,但爸爸媽媽在做的那些努力,真的有效幫助到了孩子嗎?

真心爸媽在上一篇頭條號文章《會學習的孩子和不會學習的孩子,差異到底在哪裏》中,列舉了孩子會學習和不會學習的一些具體表現,其實這些差異,歸結起來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能力的差異。

簡單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會學習”,那說明他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當我們煩惱於一個孩子費勁,其實真正應該煩惱的,是他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纔是決定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的最根本的東西。

那麼學習能力是什麼呢?心理學者將學習能力概括爲,“個體所具有的能夠引起行爲或思維方面比較持久變化的內在素質”。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理解力、語言表達、操作能力、運算能力、聽覺知覺能力、視覺知覺能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獨立性、靈活度、反思能力等等。同時,還包括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一個人有效甚至高效學習。

這些素質,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而不會學習的孩子的欠缺也正是在這裏。如果爸爸媽媽很爲孩子的學習煩惱,基本上會同時發現,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理解能力不強、表達能力不強、學習成就感差、學習獨立性差等等,同時還會發現,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

而面對一個會學習的孩子,你會發現,他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觀察能力強、理解力強、表達能力強、善於思考,而且思維活躍,同時他還能在學習中建立自己的方法。

孩子的學習能力,從哪裏來?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由這些素質構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怎麼來的呢?真心爸媽認爲,來源只有一個,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學習實踐。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學習,他如何學走路、如何學吃飯、如何學說話、如何學會數一二三四,如何學會背第一首詩,都是他的學習實踐。他在這些學習實踐中,會一點一點學到學習能力,然後在他真正開始上學之後,這些積累起來的學習能力,就會對他的學校學習發生作用。

當然,孩子小的時候,這些學習都是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完成的,如果父母關注到了,哪些是與學習能力相關的素質,並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能一點點地發展起來,而如果父母沒有有意識地去做這樣的工作,孩子的學習能力,就得不到發展。

比如父母從小到大都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學習起來就會更專注;

父母從小到大都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就慢慢變得愛思考;

父母從小到大都注意培養孩子學習上的獨立性,孩子就會變得善於不依賴爸媽、獨立學習……

其他一些素質也是一樣,沒有長期的培養,孩子不會一下子就具備,爸爸媽媽也不能期待,你送孩子去上一個“培養學習能力”的培訓班,孩子的學習能力就一下子強大起來。

對煩惱孩子不會學習的爸爸媽媽,這可能是個壞消息,當然,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特別好的消息。

說壞消息,是因爲培養學習能力並不容易,不解決這些基本素質問題,孩子的學習能力就無法提升,孩子就很難變得“會學習”。爸爸媽媽正在努力嘗試的任何一個方法,比如送孩子去補習、每天盯着孩子做作業,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這些素質的提升。

說好消息,是因爲學習能力是一種由日積月累而來的綜合能力,只要爸爸媽媽能夠理解到孩子的哪些素質與學習能力相關,並從孩子一出生起,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孩子小學階段的早幾年,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養成這些素質,培養出一個會學習的孩子,其實並不困難,甚至不需要額外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不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壓力;懂孩子的父母,給的是能力......

不懂孩子的父母,向自己和孩子施壓

既然爸爸媽媽都很希望培養出一個會學習的孩子,而且也全都在努力,爲什麼有的孩子,變成了學習費勁、讓父母無比操心的孩子,有的孩子,卻成了輕鬆學習,完全用不着爸爸媽媽操心、煩惱的孩子呢?——我們覺得,根本原因,在與爸爸媽媽努力方向上的差異。

不懂孩子的父母,向自己和孩子施壓;懂孩子的父母,給自己和孩子賦能。

一些爸爸媽媽,並沒有認真理解,或者根本沒有想去弄明白孩子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就開始嚇唬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

現在孩子升學競爭這裏厲害,我不早點抓孩子學習,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

我不讓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學拼音、學認字,孩子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

大家都送孩子去補習班,我不送孩子去,孩子學得比別人差怎麼辦?

越這麼想,就越焦慮,越焦慮,壓力就越大,然後就不由自主地向孩子施壓,表現主要有以下這麼幾個:

第一,讓孩子開始正規學習的時間越來越早。不用說小學孩子、初中孩子被各種班兒壓得喘不過氣來,就是幼兒園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各種班兒,甚至學習焦慮,已經延伸到幾個月的孩子,要不要去上早教班。

第二,孩子的學習內容,越來越多。除了上課,孩子們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補習班,有的孩子,甚至在校外有一套完整的輔導班體系,與校內課程一一對應。

第三,孩子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週一到週五,從學校放了學,就得趕緊去上校外課,週末兩天的時間,都被排滿課程,然後再應付學校作業,簡直撈不到半天的休息時間;有的孩子,除了睡覺,就一直是在學學學。

第四,嚴密監控孩子的學習。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全程陪着孩子寫作業,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寫、寫得快寫得慢、寫得對寫得錯、寫得好寫得壞,都在父母的監控之下。

如此給孩子施壓的爸爸媽媽,當然也都認真負責,但是真心爸媽認爲,這些努力,其實都沒有花在對的、有效的方向上。

這些辦法,都是在一味地嚴格管控孩子的學習、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增加孩子的學習內容,但着眼點,卻並不是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恐怕只是一個時時刻刻在學習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真正會學習的孩子。

而且,父母一味施壓,還會起到反作用。因爲當孩子不能自主學習時,家長越督促,孩子壓力越大,越逆反,越沒有那麼熱愛學習;當孩子缺乏真正的學習能力時,家長再用心,孩子再努力,都很難取得好成績。

懂孩子的父母,爲自己和孩子賦能

和向自己和孩子施壓的父母不同,懂得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的爸媽媽媽,他們做的事,不是施壓,而是爲自己和孩子賦能——讓自己成爲有方法的父母,讓孩子成爲有能力的孩子。

這樣的爸媽,不會跟風去送孩子學這學那,而是首先花時間,看書、學習,提升自己養育、教育孩子的能力,讓自己知道學習和學習能力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從小培養孩子與學習能力相關的素質,努力做到讓孩子不需要爸爸媽媽的督促、陪伴,就能自己知道應該學習,而且知道怎麼學——這些,纔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工作。

爸爸媽媽給孩子學習“賦能”的行動包括:

從小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學會從書本中汲取營養;

幫孩子從小養成愛思考的習慣,讓孩子在學習中懂得獨立思考;

從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從小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素質,讓孩子在學習中始終能保持認認真真的狀態;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在學習時,始終保持專注的狀態;等等等等

……

這樣,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從很小開始,就一點點地被培養出來,等到他開始上學,這日積月累得來的學習能力,就會讓他成爲一個“會學習的孩子”。

然後,會發生一件更神奇的事:孩子越大,父母在他學習上要操的心越少,孩子的學習,彷彿就是自動自發地向前走,學習能力越來越強,而且孩子也越來越有學習方法,自然,最終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

你可能覺得:我小時候,我爸媽也沒花什麼功夫,我學習也不錯啊?

其實是因爲那時候大家都忙,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介入有限,反倒給孩子了一個自主習得和發展學習能力的空間;而現在的爸媽,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太多、介入太多,用過多的學習內容、過多的學習輔導,擠壓掉了孩子自己的發展空間:孩子光是應付那些壓力還忙得不可開交呢,哪兒還有功夫和精力去發展學習能力呢?

焦慮的爸爸媽媽們,你給自己和孩子的壓力,已經太大了,焦慮之餘,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和孩子對他的學習能力都特別有信心,還需要這麼焦慮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