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夫妻吵架如何不影響到孩子?

夫妻吵架如何不影響到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妻吵架如何不影響到孩子?夫妻之間吵架是難免的,但是夫妻吵架如何做到不傷害孩子、不傷害感情和婚姻,對爸爸媽媽們來說,是個特別大的挑戰。

世界上不吵架的夫妻到底有沒有?肯定有。我一個朋友就說,他們夫妻結婚近30年,連臉都沒紅過,我真是特別佩服,但自問自己做不到。

我聽聞更多的是,夫妻吵架,吵得孩子膽小自卑了,夫妻吵架,彼此大打出手了,夫妻吵架,吵到過不下去離婚了。

尤其是深夜來向我提問的寶媽們,幾乎每一個,心裏都有一個日積月累形成的火藥桶,時刻準備着遇到一點火星,就來一場大爆發。

既然如此,咱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與孩子爸吵一場不傷感情、不傷娃的架。

1、接受吵架

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個性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在婚姻中一定需要磨合,而且這種磨合可能還需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個過程中,吵架是很難避免的。

對磨合比較好的夫妻來說,吵架的頻率也不過是逐漸降低而已。所以我覺得,不必要把不吵架當成目標,也不必覺得,吵了一架,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真心爸媽自己,經常被贊是“舉案齊眉”的夫妻,如果我告訴你,今天的舉案齊眉,都是結婚二十多年,“好好吵架”吵出來的,你信嗎?所以後面的每一條指南,都是我們“好好吵架”的心得,希望可以幫到你。

2、發生分歧時,確保兩人都待在“婚姻調解圈”之內

我家小寶一歲左右,是我們吵架最頻繁的時期,兩個人,帶一個四歲、一個一歲的兩個孩子,加上工作,壓力確實不小,兩個人都有點火氣旺盛。有一天,吵得特別激烈,一瞬間,真是覺得彼此都忍不了了。

後來安靜下來,我就想:我們這麼吵,到底想幹什麼呢?當天晚上,我們談了一夜,後來再也沒有吵過那樣的架。

很多年後,讀到心理學家、選擇理論、現實療法創始人威廉·格拉瑟的著作《選擇理論》,我發現,我們當年無意中運用了他提出的“婚姻調解圈”的概念。

他認爲,如果兩個人都不打算放棄婚姻,那麼遇到問題時,要確保兩個人都待在“婚姻調解圈”之內,同意“不去傷害婚姻,無論矛盾有多嚴重,他們都必須待在這個圈子裏並協商解決差異”。有了這個共識,夫妻間的各種大小爭執纔不會把婚姻和感情導向破碎。

這是“好好吵架”第一重要的“度”。

3、不糾纏對錯

有一次,一位兩孩媽媽跟我討論吵架問題,她非常憤怒:“我都這麼生氣了,他爲什麼就是不肯承認他錯了?”

看到這樣的說法,我悄悄笑了。爭對錯,是夫妻吵架的一個深坑,通常是一個人堅持認爲對方錯了,要認錯,要道歉,而另一方堅決認爲:我沒錯,我道什麼歉?於是兩個人像兩隻非分出輸贏不可的鬥雞,越鬥越兇,直到彼此都鮮血淋漓、傷痕累累。

家務瑣事、孩子教育、大家庭關係,夫妻吵架的由頭,其實常常就是這些生活模塊中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細節,孰對孰錯,是很難明確區分的。

糾纏對錯,常常會一味指責對方,把吵架導向純粹的吵架,而不是通過爭論或討論,達成相互理解或者諒解。所以,吵架要吵得有建設性,就需要放棄對“對錯”的執念。

夫妻吵架如何不影響到孩子?

4、以“達成理解”爲吵架目標

不爭對錯,那吵架吵的是什麼?我認爲,是爲了互相理解。能吵起來,就說明遇到了互相不能理解、或者不能認同的事:

我就不能明白,你爲什麼非那麼想?!

我就不能明白,你爲什麼非那麼做?!

不明白,就需要弄明白。那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夫妻倆都清楚地告訴對方,我爲什麼會這麼想,我爲什麼這麼做,還有,我的感受是什麼,我希望你怎麼做。

比如,孩子在哭鬧,媽媽在忙着做飯,爸爸在刷手機,這時候,媽媽通常會很生氣,大戰一觸即發。越吵越糟的方式是指責孩子爸:“整天就知道玩,家裏什麼事都不管,到底還過不過了?”

以達成理解爲目標的吵架方式是,告訴孩子爸:“我忙得焦頭爛額,而你在一邊刷手機不幫忙,所以我很生氣,我希望這時候你能幫把手。”

孩子爸可能說:“我上一天班很累了,就想歇會。”

如果兩個人都能特別自覺地能這樣表達,那麼吵架的烈度,會降低很多。

5、求同存異,不強求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很多不斷爭吵的夫妻,常常走入一個誤區,就是對一件事有分歧時,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非要對方無條件地認同自己的觀點,在不能達成一致時,會各執己見,絕不妥協。這很容易導致小分歧不斷升級,甚至不得不以分手告終。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你充分表達你的觀點,我充分表達我的觀點,彼此求同存異,不強求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我們得承認,彼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活生生的個體,不是同一條流水線上生產下來、剛好彼此配套的標準件。

6、平等討論

結婚二十多年,我們可能已經花了數千個小時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溝通想法,彼此都覺得,收穫很大,而且心智也日漸成熟。

我們把這個辦法叫“平等討論”,兩個人各自表達自己的觀念,不要抱怨和攻擊對方,通過討論,達成相互理解。最好的情況是,能夠達成一致,達不成一致時,也不強迫對方,彼此抱着“求同存異”的態度,積極尋找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當然,有時討論激烈了,也會變成爭執,但我們會保持克制,不陷入“吵架——討論——吵架”的惡性循環。這樣即便是從吵架開始,也會讓這一次爭吵,變成一個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開端。

家庭生活中的任何分歧,爭吵都是最壞的方式,心平氣和地討論,則是一種有益且有效的方式,不但能增加夫妻兩個人的相互瞭解,還能密切夫妻感情,讓夫妻成爲能充分溝通、互相理解、密切合作的合作者,更好的結果是,讓夫妻成爲彼此最好的朋友。

7、控制傷害程度

好好吵架的另一個重要技術,是理性地控制傷害程度,不讓一次由雞毛蒜皮小事引發的爭吵,演變成爲一場帶來更嚴重後果的家庭內“災害”。

對於控制吵架的傷害程度,真心爸媽有幾個共識:

吵架不過夜:不論幾點開始吵架,一定把事情結束在當天。所以有無數個深夜,我們都是躺在牀上激烈爭論幾個小時,直到說明白爲止。

吵架不罵人:無論吵到什麼程度,都不罵髒話。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叫“相罵無好口”,一吵架就罵人,一罵人就口不擇言,是夫妻吵架的大忌。

吵架不動手:我們不但自己奉行,還在弟弟妹妹們結婚時專門把人叫過來,特別叮囑。吵架動手的口子一開,那真是什麼樣的傷害都能發生。

而且夫妻之間吵架動手,會給孩子一個非常糟糕的示範,孩子很可能變得有很強的攻擊性,而且在成年之後,也學會對伴侶動手。

吵架不離家:不摔門而去,不離家出走,不跑回孃家,甭管吵到多激烈,兩個人務必都呆在這裏認真地吵,誰都不可以半路逃跑。

吵架不找幫手:不找兄弟幫忙調節,不找閨蜜幫忙評理,不找孃家人、婆家人幫忙指責,兩個成年人吵個架都找人幫忙,像個什麼話。而且,這種幫忙,幫的大多是倒忙。

8、一定一定一定要避開孩子

有一次,我在悟空問答遇到一個問題:我跟老公吵架、打架,3歲兒子興奮地哈哈大笑撲過來一起參與,這孩子是什麼性格?

這問題看得人心疼。有回答說孩子是覺得大人在玩兒,或者孩子是樂天派。我們實在不敢苟同。父母吵架,1歲的孩子就能知道這是吵架不是鬧着玩,更不用說3歲的孩子了!

大人總是認爲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經常當着孩子的面爲所欲爲。其實孩子什麼都懂,他只是不能清楚的表達而已。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幾個月的孩子,當媽媽對他面無表情時,他就會感到恐、失落,然後試圖逗大人開心。

毫無疑問,大人吵架或者動手打架,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緊張、害怕。三歲的孩子,還沒有辦法非常明確地阻止大人吵架,所以他只能用他自己會用的辦法,用撒嬌、耍賴,或者是和大人一起玩兒等方式,努力嘗試把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中,有的孩子會慢慢變得沉默,有的孩子刻意表現的特別,乖巧,去討好大人,有的孩子會認爲,父母吵架都是自己不對、不好。無論是哪種情況,爸爸媽媽吵架,對孩子來說,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長期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很多人在成年之後,還會經常回憶起父母吵架,帶給自己的糟糕感受。

當然,能做到這些,並不意味着夫妻倆就可以經常吵、敞開了吵、無所顧忌地吵。

恰恰相反,如果每次吵架,兩個人都能保持理性,做到“好好吵架”,你慢慢會發現,很多原來覺得非吵不可的事,根本就不需要用吵架來解決了,因爲“討論”比吵架有意思太多,也愉快太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