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從小就教孩子要學會分享,那麼你有給孩子學習的時間了嗎?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寶寶,把玩具給小朋友玩一下吧!”

“不要!”

“寶寶你要懂得分享!大方一點!”

“不要!這是我最喜歡的玩具。”

“人家來做客,你怎麼能這麼小氣?”

“嗚哇哇……”

有沒有覺得這個場景很熟悉?是不是每天都要和孩子像這樣“鬥智鬥勇”?

學會分享當然很重要!??

因爲這對於孩子順利進行“社交”

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也可以防止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

可是家長的目的似乎總是不能實現,

每每都是事與願違!那麼爲什麼會這樣,

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接受分享”呢?

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1 / “分享”的基礎是什麼?

我們總說“分享”,但大多數家長並不瞭解:對於孩子來說,“分享”這個概念並不存在,也無法理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纔剛發展起“自我意識”,學着理解所有權的概念,感受“我的”所帶來的掌控權。

因此,只有讓孩子充分體會“擁有”所帶來的安全感,才能幫助他去面對因“分享”而“失去”時的焦慮!所以粑粑麻麻不能一味的鼓勵孩子“分享”,而應該讓孩子先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感受“擁有”,確定自己的支配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只有讓孩子先學會“擁有”,然後才能懂得“分享”。

2 / 接受“分享”需要時間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智發展和技能發展不同,頻繁的鍛鍊不一定可以達到迅速的效果。這往往需要足夠的時間,甚至會出現進步與退步交替出現的情況

因此家長在引導的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每個孩子的心理髮育都會有差異性,有的略早,有的略遲。不能因爲別的小朋友已經學會分享了,就覺得自己的孩子到現在還不會是有問題的。孩子有權利按照自己的規律來成長。

3 / “分享”中缺失的樂趣

孩子做一件事情可能是因爲想要模仿、好奇探索或是愉悅感。但如果只能體會到失落、焦慮和被強迫的話,誰還會高高興興去做呢?其實道理誰都懂,可就是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有沒有做過以下的事情?

1.不聽孩子想法,一味地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2.因爲孩子不肯分享或傷心哭泣而不停數落他。

3.鼓勵孩子分享的同時誇獎別的小朋友做得好。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會願意嗎?與他人分享,不僅意味着被否定,還要失去心愛的東西。在孩子的心裏,根本感受不到快樂,又怎麼會與他人分享呢?

4 / 如何引導孩子接納“分享”?

不要直接跟孩子解釋什麼是“分享”,而應該從行動中讓孩子理解。

比如在這些時候你可以這樣做——

1.吃水果的時候:讓孩子去給每個人分水果,引導孩子把吃的放進媽媽嘴裏,然後媽媽也同樣的放進孩子嘴裏一個。

2.玩遊戲的時候:玩具玩了一輪之後,與孩子互換玩具。或者在需要配合的遊戲中如搭積木或貼貼紙,可以與孩子一起,一人弄一次。

這些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對“分享”的適應性!

不要一開始就分享孩子的心愛物品!

不管是誰對於自己非常喜愛的東西,都會有更強烈的佔有慾。所以當你打算引導孩子分享的時候,應該多準備一些玩具或零食,讓他保留自己喜歡的,把其他的分享給別人,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尊重孩子的決定

孩子也需要尊重,他有權決定怎麼處理自己的東西。傾聽他們的想法其實也很重要哦!~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或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明確表示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家長最明智的態度就是接受,告訴他:“如果你真的不願意,當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只有當確定“我的東西我可以掌控”,孩子也就更容易去答應分享了!

其實讓孩子學會分享並沒有那麼難。只要掌握好引導方法和尺度,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並對他有信心,相信孩子肯定能夠自己學會分享。要知道,他可是你的孩子哦,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