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營養 > 1歲多寶寶的飲食營養需要注意什麼

1歲多寶寶的飲食營養需要注意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飲食需要講究營養和飲食均衡,那麼在給1歲1~3個月寶寶餵養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飲食營養呢?一起來看看吧!

1.餵養特點及措施

1歲多的小兒,飲食正處於從乳類爲主轉到以糧食、蔬菜、肉類爲主食的過程。隨着小兒消化功能的不斷完善,孩子食物的種類和烹調方法將逐步過渡到與成人相同。1歲半的孩子還應注意選擇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品,以保證足夠營養,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1歲半的小兒已經斷奶,每天吃主餐飯,再加1~2頓點心。若晚餐吃得早,睡前最好再給孩子吃些東西,如牛奶等。

給孩子做飯,飯要軟些,菜要切碎煮爛,油煎的食品不易消化,小兒不宜多吃,吃魚時要去骨除刺,給孩子吃的東西一定要新鮮,瓜果要洗乾淨。孩子的碗、匙最好專用,用後洗淨,每日消毒。孩子吃飯前要洗手,大人給孩子餵飯前也要洗手。

2.食品製作方法

煎麪包:把麪包切成2釐米厚的片,每片中間再切一條縫(不切斷),在縫內抹一層果醬。然後將一個雞蛋打入250克牛奶中攪勻,加少量糖,把夾果醬的麪包放入牛奶中泡。平底鍋放適量油燒熱,放入麪包片煎成兩面金黃色即可食用。

蛋奶攤餅:麪粉、牛奶(或奶粉)、雞蛋、白糖攪勻,打成糊狀。將平底鍋燒熱,倒入麪糊攤成薄餅,可根據孩子的口味不放白糖而放鹽或蔥末,做成鹹味餅。

蒸蛋糕:大油150克,溫化,白糖250克,放盆中攪動,邊攪邊打入雞蛋5個。攪成白色稠糊狀,再加300克麪粉攪成麪糊。可放適量切碎的果料。然後將麪糊倒入模中熟。

1歲多寶寶的飲食營養需要注意什麼

3.攝取蛋白質的限量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每一個部位、組織、細胞都含蛋白質。如果缺乏蛋白質,人體就會發生代謝紊亂,發生貧血、浮腫,易患各種疾病,小兒則生長髮育遲緩。1歲半的小兒每天大約需要多少蛋白質呢?一般在40克左右,其中至少應有一半是動物蛋白。

具體地說,1歲半的孩子每天最好吃250克牛奶,1~2個雞蛋,30克瘦肉,一些豆製品,有條件再吃一些肝、排骨或魚。這樣就能夠基本滿足小兒對蛋白質的需求量。

4.注意食慾不佳

當孩子開始獨自飲食時,他們的發育速度就開始放慢,攝取熱量的需要量比1歲時要少。除了對熱量的需求量相對減少外,孩子會產生特殊的飲食習慣,顯示出一些新的獨立性。正常兒童,只要供給適量的均衡飲食,很少會出現因爲吃得太少而影響其正常的生長和發育的情形。如果你的孩子生長和發育得很正常,你就不需擔心他吃不飽。如果你的家庭提供的是均衡飲食,你就不必同時給孩子另補大量的維生素。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均衡飲食和進食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在孩子9~18個月齡,如果仍讓孩子以乳製品爲主食就有可能導致缺鐵。肉類、穀類、一些水果和青菜都含有豐富的鐵質。

在此年齡階段,你的孩子也許會特別偏好某些食物(尤其是非常甜的食物)和特別厭食另一些食物。這段時間可能形成終生偏食的壞習慣。所以,不要因孩子的哭鬧要挾而滿足他的飲食嗜好。讓他進食家庭其他成員平素吃的食物和蔬菜,如果他很餓的話,還要保證他吃得夠量。迫不得已時還可以對其進行一些控制,如要等到孩子把另外幾道菜吃掉才允許他進食甜食或其他一些孩子所喜歡吃的食物。孩子可能因此哭鬧發脾氣,但爲使孩子在早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付出這點代價還是值得的。首要一點是一定要使家庭成員在孩子餵養方面意見統一,並在飲食習慣上做孩子的榜樣。

5.注意過量進食

人們總以爲吃得多,身體纔會健壯。實際上進食過量對孩子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害處。

增加胃腸道負擔:過量進食後,胃腸道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和增加蠕動,如果超過小兒的消化能力,就會引起功能紊亂,發生嘔吐、腹瀉,嚴重的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

造成肥胖症:長期過量進食,造成營養過剩,體內脂肪堆積,成爲肥胖症。

影響智能發育導致“脂肪腦”:因攝入的熱能過多,糖可轉變爲脂肪沉積在體內,也沉積在腦組織,形成“肥胖”,使腦溝變淺,腦回減少,神經網絡發育欠佳,使智能下降。過食可引起腦流量減少,因爲飽餐後,血液相對地集中於消化器官的時間較長,使腦部血流量減少的時間也延長,經常過食,使腦經常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勢必影響小兒腦發育。過食可使大腦的語言、記憶、思維能力下降。由於過食後,使大腦負責消化吸收的中樞高度興奮,而抑制了其他中樞,故影響智能的發育。

總之,小兒進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必須養成適量進食的習慣。

另外,睡前吃得過飽更不應提倡。其害處有:晚餐進食太多,睡覺易做惡夢,影響消化吸收,本來睡眠狀態下,胃腸道消化功能應減少,因過食增加胃腸道負擔,易導致消化紊亂性疾病,易造成夜間磨牙,易發生遺尿。造成小兒睡眠差、易驚醒、煩躁不安。

6.注意不要多吃零食

寶寶愛吃零食,適量給寶寶吃一些零食,可及時補充寶寶的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也給寶寶帶來快樂。但一定要適量,時間合適,量合適,食物選擇恰當,不然會影響寶寶的正常飲食。

寶寶的胃容量還小,而活動量卻很大,消化快,所以往往還未到吃飯時間就餓了。這時可給寶寶一些點心和水果,量不要多,那些太甜太油膩的糕點、糖果、巧克力等不適合經常作爲寶寶的零食,因爲這些食物含糖量高,脂肪多,不易消化吸收。在正餐前1小時內不宜給寶寶零食,以避免影響正常進餐。

有許多家長都說寶寶特別嘴饞,一見零食就流口水,吃了還要,要個沒完,但又說自己的孩子飯量越來越小,真讓人着急。這明顯是一對因果關係,寶寶零食吃多了,正常飯量自然就會減少。那麼怎麼辦呢?家長在給寶寶零食時一定要注意方法,控制好零食量,最簡單的例子,不要把一大盒子的零食讓寶寶看見,否則寶寶知道還有很多,便自然會吃了還要。家裏可置放一些裝零食的小罐,一次裝少許,讓寶寶知道吃完就沒有了,沒有了寶寶自然也就不會纏着要了。此外,不要爲讓寶寶達到某些要求而用零食去哄騙他,吊他的胃口。

家長也可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狀況,選用一些強化食品作爲寶寶的零食,但這樣做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以防短期內大量補充某種營養素造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

寶寶在吃完零食後,最好喝幾口溫開水,以清潔口腔,防止齲齒。

7.注意進食時“含飯”

有的小兒吃飯時愛把飯菜含在口中,不嚼亦不吞嚥,俗稱“含飯”。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嬰幼兒期,最大可達6歲,多數見於女性,以家長餵飯者爲多見。發生原因是家長沒有從小讓小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按時添加輔食,小兒沒有機會訓練咀嚼功能。這樣的小兒常因吃飯過慢過少,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素,全身營養狀況差,甚至出現某種營養素缺乏的症狀,生長髮育亦遲緩。家長只能耐心地教,慢慢訓練,可讓其與其他小兒同時進餐,模仿其他小兒的咀嚼動作,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