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營養 > 寶寶餵養預警:營養過剩

寶寶餵養預警:營養過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補鈣過量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祕、消化不良,如果鈣和維生素D均過量,容易引起高鈣血癥,鈣如沉積在眼角膜周邊將影響視力,沉積在心臟瓣膜上將影響心臟功能,沉積在血管壁上將加重血管硬化。

寶寶餵養預警:營養過剩

單純性肥胖兒多

幾乎所有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營養不夠,長不高,長不壯,總是鼓勵孩子多吃點、吃好點。每次只要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有那麼一點異樣,父母就擔心缺這缺那,然後趕快買些補品補藥。近日,專家指出,營養過剩成爲兒童,特別是城市兒童發病新趨勢

何爲營養過剩?營養過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肥胖;另一是營養品補充過量。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單純性肥胖症的小兒越來越多,兒童肥胖也已經成爲影響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

日常常採用如下公式粗略估計小兒標準體重:

出生後1─6個月:標準體重(克)=出生時體重(克)+年齡(月數)X700(克)。如一個出生時體重爲2500克的小兒,其3個月的標準體重是:2500克+700克X3=4600克,即4.6公斤。

出生後7-12個月:標準體重(克)=6000克+年齡(月數)X250克。如出生後8個月的小兒的體重爲:6000克+250克X 8=8000克,即8公斤。

1歲以後:標準體重(公斤)=8公斤+年齡X2(公斤)。同年齡的農村兒童較城市兒童輕1公斤左右。

但是小兒體重的增加速度也不一樣,有時前半年體重增加得慢一點,而到下半年忽然又增加得快起來。因此觀察體重的變化,時間不能過短,至少要觀察幾個月,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般認爲體重超過以上標準體重的20~29%爲輕度肥胖,≥30~49%爲中度肥伴,≥50%爲重度肥胖。

引起肥胖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除遺傳因素外,同時還與飲食行爲密切相關。過度餵養、過早添加高熱量的食物、用食物作爲獎賞或懲罰的手段等均可導致兒童肥胖症。

肥胖應從小加以注意及防範。母親孕後期就應防止營養過剩,避免巨大兒的發生,出生後應堅持母乳餵養。添加輔食後,按嬰兒實際需要進行適度餵養,在出生後三個月內避免喂固體食物。

定期到兒保門診作體格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如小兒出現肥胖傾向則應該在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方面加以注意。1歲以內孩子如果體重已偏胖,應該適當減少奶和主、副食的攝入量,用蔬菜、水果代替。孩子均衡生長是健康的象徵,不要認爲孩子養得越胖越好。

對已發生肥胖的小兒應調整飲食,限制每天攝入量,並嚴格進行計算和控制。應嚴格限制肥肉、油炸食品、奶油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飲、果仁、糖果及高糖飲料、甜點、洋快餐和膨化食品等。同時要增加運動量,堅持每天下午或晚上運動一小時左右。減少過度的睡眠時間以控制體重。

過度餵養會致嬰兒肥胖

什麼叫過度餵養

傳統的過度餵養是指嬰兒因攝入母乳過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爲主的綜合徵。臨牀上表現爲:⑴水樣便,常帶有泡沫和綠色。⑵嘔吐,吐奶不能用排嗝所緩解。⑶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脹氣而哭鬧。⑷體重不增或體重減輕。

這主要是由錯誤的餵養指導引起的。過去,醫生總是讓母親每次用兩側乳房哺餵嬰兒,一側喂10分鐘,再換另一側。結果使嬰兒攝入大量低脂肪、高乳糖的母乳。當乳糖含量超出嬰兒腸道乳糖酶對大量乳糖的處理能力時,就會產生上述症狀。隨着認識的提高和餵養指導的改進,這種攝入母乳過多引起的過度餵養已不常見。

如今的過度餵養是指給予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素超過嬰兒機體保持代謝穩態的需要。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通過配方乳品和過早給予固體食物的嬰兒體重增加最快。

過度餵養的原因

當母親認爲孩子吃得多有益健康時,就會導致過度餵養。主要表現爲:⑴根據自己認爲嬰兒應該進食的數量,促使嬰兒儘量多吃。⑵把配方乳品配製得比應有的濃度高。對此,我們可以從母親配製的奶樣中鈉含量和嬰兒尿樣中肌酐、尿酸含量和容積克分子濃度的測定結果得到證實。

一般說來,嬰兒具有調節能量攝入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更多地體現在母乳餵養上。對於配方乳品餵養的嬰兒,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餵養人對嬰兒攝入量的判斷。由於配方奶配製過濃會導致嬰兒體內胞外液呈現高張狀態,細胞內液減少,隨之出現慢性口渴,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餵次數,因此最終會導致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可致肥

動物觀察結果一項長期的試驗結果令人信服:研究者將48只來自3個父獸和12只母獸的狒狒,按膳食所獲能量的高低,分爲3個配方餵養組和一個母乳餵養組。在斷奶前,過度餵養組的狒狒體重明顯高於正常組和母乳餵養組。在斷奶後,所有狒狒都吃同樣的食物。結果嬰兒期過度餵養組的雌性狒狒,在兩歲時體重增加最快;5歲時超出正常餵養組29%,體脂總量爲嬰兒期正常餵養和低餵養組狒狒的3倍。

爲什麼會導致肥胖

研究者發現,過度餵養的狒狒血漿中t3和胰島素水平升高,而皮質醇水平降低。這可能會促進脂肪細胞分化,使狒狒體內貯存甘油三酯的能力增強。

有學者認爲,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

還有學者提出下丘腦和內分泌調節學說,即過度餵養使嬰兒血清中瘦素濃度增高,導致下丘腦瘦素受體對瘦素的敏感性下降。當體內出現能量正平衡環境時,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發生肥胖。當然,這並不排除嬰兒期後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導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如何防止過度餵養

研究表明,過早添加斷奶食品和高鹽、高蛋白攝入是導致過度餵養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過度餵養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營養教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國嬰兒超重和肥胖者衆多。通過營養教育,1976年與196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母乳餵養率提高,嬰兒添加固體食物的時間有所推遲,兒童超重和肥胖發生率明顯下降。

加強對孕產婦的指導讓所有孕產婦瞭解正確餵養的重要性,使她們學會正確調製配方奶和避免過早爲嬰兒添加固體食物。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嬰兒時期是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盡力免用奶瓶餵養時期過長和用食物安慰、鼓勵嬰兒等。

一、嬰兒不宜過早添加糧食類輔助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一種傳統習慣形成了,再要改變可真不容易啊!我國很多地區,在寶寶出生後2~3個月,大人總喜歡給他添加一些由糧食製成的糊狀食物(如奶糕)作爲輔食。真不知是何年何月形成了這種餵養習慣,老奶奶們都知道這一招,而且一直傳到孫子孫女輩,併成爲家喻戶曉的餵養經驗。然而,從小兒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餵養習慣卻有很多不妥之處。

其一,糧食的主要成分是澱粉,食物進入消化道以後,主要依靠胰腺分泌的胰澱粉酶進行消化,然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小兒在生後4個月內,胰腺分泌澱粉酶的數量較少而且活性很低,因此對糧食類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很不完善。過早添加此類食品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未消化的食物在腸道中會被酵解產生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刺激腸道可導致小兒腹瀉。

其二,過早添加糧食類食物往往會影響乳類食物的攝入量,特別是母乳。很多媽媽之所以急於添加糧食類食物,是因爲擔心寶寶吃不飽。她們看着液體狀的乳類食物總是懷疑其中的“水分”太多,於是她們認爲加點糧食類食物更“耐飢”,讓寶寶吃得更滿足,不容易飢餓。的確,添加奶糕、奶糊等食品後,食物的粘稠性增加了,使得嬰兒胃排空時間得以延長,飢餓感不易出現,寶寶的進食次數也因此減少。但是,糧食類食物佔據在胃內,使得嬰兒每次攝乳量減少,每日的攝乳量也隨之下降,營養怎麼能夠呢?

我們知道,小嬰兒的主要食品是母乳,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活性物質,這些營養素都是以最容易被小兒消化吸收的形式存在於乳汁中,因此它是小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糧食類食物消化後成爲單糖,主要爲人體提供熱量,糧食中其他營養素的含量很少,因此常常需要同其他食物互補食用。對小嬰兒來講,添加糧食而捨棄乳類食品的做法,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小嬰兒因胃容量有限,消化能力也不成熟,因此不能像成人那樣一日僅食三餐即可滿足需要,小嬰兒必須通過多餐的途徑來彌補少食的不足,每日5~6餐是自然現象。媽媽看到寶寶一會就餓哭了,一會又尋找乳頭,很擔心自己的乳汁不夠寶寶吃,其實,這並不能說明寶寶總是吃不飽,而是他特殊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要每日多餐。所以,通過添加糧食類食物,以讓寶貝吃飽、減少寶貝的進食次數,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

第三,過多過早給予小兒糧食類食物,容易導致熱量攝入過剩,過多的熱量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孩子就胖了。這種寶寶看起來像“洋娃娃”,很討人喜歡,但體質並不好,很虛弱,抵抗力差,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所以,育兒觀念上,傳統和現代的確在進行着大碰撞。媽媽們和爺爺奶內們都要接受新知識,讓寶寶在科學的育兒理念下成長。  

兒童過補易成營養過剩

現在的兒童幾乎是要什麼有什麼,想吃啥就吃啥,但現在的兒童卻存在着補之過甚的問題,大部分父母還不知道兒童“過補”易生一系列兒童營養過剩病症。

補鈣過多易患低血壓。兒童過多補鈣易患低血壓,並使他們日後有患心臟病的危險。補鈣過量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祕、消化不良,如果鈣和維生素D均過量,容易引起高鈣血癥,鈣如沉積在眼角膜周邊將影響視力,沉積在心臟瓣膜上將影響心臟功能,沉積在血管壁上將加重血管硬化。

補鋅過多易出現鋅中毒。表現爲食慾減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於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鋅過多還會抑制鐵的吸收利用,導致血液和肝臟內含鐵量的減少,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兒童缺鐵性貧血。

補魚肝油過多易致維生素A、D中毒。魚肝油內含豐富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A。過量可導致不想吃東西,表情淡漠,皮膚乾燥,多飲多尿,體重明顯減輕。

滋補品過多易造成性早熟。有些“讓孩子高個兒”的營養滋補品,含有一些比較可疑的成分,可能導致兒童性特徵發育異常。還有一些營養滋補品含有人蔘、鹿茸、阿膠、冬蟲夏草、花粉、蜂王漿等成分,兒童經常食用,短期內顯得食慾旺盛、精力充沛,長期飲用會引起性特徵發育異常。

因爲各種原因,有時孩子需要補充營養品。當需要服用時,可到醫院檢查,通過醫學診斷決定兒童是否需要進補,並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服用。切不可盲目給孩子服用營養保健品,造成拔苗助長的可怕後果。  

防止營養過剩的方法

二、適當增加運動

有肥胖趨勢兒童運動最好採用中低強度(即運動後心率爲85~130次/分)、長時間(每次20分鐘以上)、身體移動性的運動方式進行鍛鍊。

例如:慢跑(速度100~110米/分,心率從90次/分,逐漸達120~130次/分)、步行(速度80~100米/分,心率控制在85~110次/分)、游泳(速度10~20米/分)、騎自行車(速度180~200米/分)、登樓(每天登三層上下共20次,心率控制在110~130次/分)等。以上運動可輔以球類、跳繩等幼兒樂於接受的活動,並將運動變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長最好同時參加,這樣更易見效。每天最適宜鍛鍊的時間爲晚上6~8點。

劇烈活動可激增食慾,應避免。

三、心理行爲療法

1.進食前的行爲矯正 

①控制孩子自己選購食品,因爲有肥胖趨勢的兒童往往對巧克力、奶油甜食、甜飲料等高熱量的食物感興趣,而順手從超市貨架上選購這類食品;飯前不吃零食。

②家長不用食物作爲獎賞、安撫或懲罰的手段。

③食品製作過程中,家長儘量不要讓孩子在身邊,以免食物對孩子產生誘惑力而造成多食。

④改變食物的烹調方式,最好以煮、蒸、燉、汆等爲主,不用或少用煎、炸等方法烹調。食物加工應切成小塊,避免進食大塊過量食品。

⑤進餐時間和地點應有規律,進食量要控制,不宜飢一頓飽一頓。

2.進食中的行爲矯正 

有肥胖趨勢的兒童大多有進食過快的習慣,要讓他們學會細嚼慢嚥,這樣有利於部分食物進入人體開始消化後使血糖升高,從而向大腦發出飽食信號而停止進食。每頓飯進食時間可控制在20~30分鐘。進餐時所用餐具應小巧,可用較淺的碗和小盤子;採用分餐制,分盤定量。進餐結束,應立即收碗筷或離開飯桌,避免進食多餘食物。

3.進食後的行爲矯正 

進食後不要立即靜坐,如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機等,應適當進行一些活動後再坐下來,比如可幫助大人掃地、倒垃圾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果時間充足,最好飯後進行長距離的散步。飯後散步尤其是晚飯後散步是最適宜、最安全的運動項目。

總之,不論小朋友是偏胖,還是偏瘦,在陽光充足的日子裏,要抓住時機合理科學地補充營養,除了科學營養外,還應注意適量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愉快穩定的情緒。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