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偏執敏感期

父母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偏執敏感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這三種行爲會讓孩子越來越敏感,家長別踩雷區,試試這三招。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架勢讓家長非常的頭疼,如果你以爲這是青春期那就錯了,小小的娃就已經有了這種苗頭。

父母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偏執敏感期

家長會覺得孩子太難帶或是孩子太不聽話,其實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發育的各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敏感期,處於兒童敏感期的孩子,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會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爲止。

父母可能對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書寫敏感期等較爲了解,因爲這些階段的孩子外在行爲變化會比較明顯,家長也能理解。但是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其中一個敏感期很容易被大家忽視,那就是孩子的偏執敏感期。

從小就是個溫柔可人的小公主,最近卻強悍起來秒變“女漢子”,經常和父母對着幹。就像前些天她口渴想要喝水,媽媽給她倒水她不幹,一定要自己倒才行。媽媽怕燙到4歲的女兒,堅決反對,居然大哭大鬧起來。

看着孩子滿地打滾地“撒潑”,寶媽真是氣憤又無奈。明明是爲了她好,孩子爲什麼會變得這麼不聽話呢?難道叛逆期提前來了嗎?

同款孩子:娃突然從乖寶寶變成 “小惡魔”

類似這種行爲,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各位家長紛紛吐槽——

什麼是娃的“偏執敏感期”?

如果在一個階段內反覆出現類似的舉動,那孩子很有可能是進入了“偏執敏感期”了,並不是叛逆期提前到來。

通常從兩歲開始,爆發的高峯期在3到4歲,孩子隨着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開始逐步分化,常常會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指令,變得非常固執已見,有時候甚至出現反抗的現象,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偏執敏感期”。

進入偏執敏感期的孩子,會出現如下顯著特徵:

語言表達上:喜歡說不、我就要;

親子關係上: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最明顯的表現是不跟家長合作,甚至故意跟家長作對。

行爲模式上:力圖擺脫對父母的依靠,衣食住行都不願意聽從家長的主張,更不想有求於人,認爲自己凡事都可“盤”。

不被認可後:感到委屈、失望,通常用哭鬧的形式來反抗。

處於偏執敏感期的孩子,由於思維能力發展有限,無法去較爲全面的分析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被拒後情緒反彈得比較厲害,要麼爭吵,要麼哭泣。

對待“偏執敏感期”的娃,家長常常踩“雷區”

面對性情大變的孩子,家長也經常方寸大亂,並會在應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時陷入種種誤區。

第一種,對孩子所有說“不”的事情,堅決服從,完全照辦。這其實是溺愛孩子了,可能以前家長也是這樣做的,因此當孩子進入偏執敏感期後也沒有察覺出來,還是一如既往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這種做法的結果是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爲中心,越來越固執,也不懂得變通。即使孩子已經過去了偏執敏感期,這種根深蒂固的固執還在,這就成了害孩子了。

第二種,一味打擊孩子的這種變化,甚至打罵孩子。當父母粗暴的育兒方式遇上孩子的偏執敏感期,往往會分分鐘上演“火星撞地球”。

孩子越被打越不服,越不服越堅持,親子關係被嚴重破壞,到最後,孩子真的就會變成“爲了和父母對抗而對抗”,即使看清了事實也不願意回頭了。

第三種,輕易下結論,給孩子貼上“任性,不聽話”的標籤。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偏執敏感期知之甚少,意識不到孩子的這種變化,就容易在氣急敗壞之下隨意地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感到自己的行爲不被理解,會有“破罐子破摔”之感,索性加大力度和父母對着幹,這就違背了偏執敏感期的初衷了。

偏執敏感期也有初衷嗎?當然有!每一個兒童敏感期都是帶着使命而來的。偏執敏感期來源於孩子日益爆棚的自我意識,這個階段“脫敏”的好,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爲具有獨立性格、自信和堅強的人。

如果家長總是千方百計地讓他屈服,壓制打擊,他的反抗可能就會更強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糾纏不休、固執等人格特徵。

父母該如何應對娃的“偏執敏感期”?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一個成人若想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增強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成爲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遲鈍麻木的管理者或專制的評判員。”

對待孩子的偏執敏感期,建議家長這樣去做。

1、 理解孩子的情緒

理解萬歲,對於偏執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的情緒,引導其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緒,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學會通過語言之外的形式,如肢體語言、眼神、孩子的朋友圈狀態等讀懂孩子當下的情緒,然後根據孩子情緒的產生原因去幫助並引導孩子。

2、 靈活處置孩子的需求

熱水壺明明很燙,可還是堅持自己去倒水,家長和孩子講大道理也根本講不通。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將壺裏的水倒空,然後嘗試讓孩子去輕輕地碰一下,瞭解水有多燙,這就比較有效。而面對並無危險,也不涉及原則的事情,比如孩子要穿哪個顏色的外套去上學,就隨他去吧。

3、 不因孩子“堅持”的後果而責備

孩子眼中的“堅持己見”,在大人那裏很多時候就是頑固不化的代名詞。但即使事實如此,家長也要“看破不說破”,不要因爲孩子堅持的後果而責備他。比如說“我早就和你說過,你自己搞不定的。”而是要說“沒關係,媽媽來幫你。”這個時候的幫助比諷刺孩子效果要好的多。

總之,不要因爲孩子處於偏執敏感期而錯判孩子,獨立成長肯定是一個優點,家長不要剝奪娃的這個權利。只是更多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儘量配合孩子的“表演”,讓他順利地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最終收穫一個自信滿滿,有主見,有思考的孩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