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跟一個在比利時居住的朋友聊天。

她說她國內的侄子想來她這兒過暑假,主動提出可以幫她帶妹妹、打掃游泳池。朋友自然滿口答應,可是她哥哥也就是孩子的父親,卻給孩子提出了條件:期末考試年級第一就去,沒考到第一就免談。

孩子吭哧吭哧地學,結果前幾天成績出來,年級第二。

朋友說,侄子這幾天十分鬱悶,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我忽然心疼起這個完全不相識的孩子來。願不願意讓孩子去國外度假、能不能安排妥當、經濟條件允不允許,這些應該是決定孩子能不能來的因素,爲什麼孩子想做大人也願意他去做的事,最後要由成績來決定做不做呢?大人在跟孩子談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附加許多條件,這樣真的不可取。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着跟大人提條件。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2、我也曾走過彎路。大概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某天突然驚覺,小傢伙經常跟大人討價還價:“我好好吃飯,吃完媽媽帶我去坐木馬好不好?”“我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媽媽可以帶我去玩碰碰車嗎?”或者,他想要大個的玩具,我不同意,他就會“曲線救國”:“那給我買這個小的吧,這個小的便宜。”

說的時候,還一臉萌寵的表情,讓你不忍心拒絕。一開始我雖然有些擔心,卻沒有上綱上線。直到有一天,我讓他幫我去房間裏拿個東西,他竟然說:“那你明天給我買一袋小熊糖,要不然我不幫你拿。”

我當時火大,但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變得跟人精似的,懂得伺機提條件,其實都是我們大人無意識中幫他養成的。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2張

兒子剛剛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安全感,常常哭鬧。我經常哄他說,乖乖地跟小朋友玩,媽媽一下班就來接你,然後帶你去買冰淇淋。

兒子不好好吃飯,我怕菜涼了:“趕緊吃飯,吃完飯就可以看動畫片嘍。”有時候看他晚上不肯睡覺,就以給他買玩具,帶他去嘉年華爲條件,哄騙他快點閉眼。

久而久之,兒子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大人做的。他好好吃飯,乖乖睡覺,在幼兒園表現優秀,都應該得到獎勵。這種想法一旦固化,孩子很自然地就會跟大人提條件。

一旦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委屈、生氣,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爲敵。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3張

3、從那天以後,我決定要有意識地來糾正兒子的這種認識。

水漲船高,孩子小的時候,他提的條件可能略顯幼稚可愛,但隨着年齡增長,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只怕會讓我們無法駕馭。雖然我是教育學出身,但理論和實踐,還是有距離的。

有了孩子,我首先是一位媽媽,愛子心切。那些所謂的教育方法,在護犢心理面前,通通忘到了腦後。一定要等到問題出現,才猛然驚醒。

我先跟孩子爸爸達成協議:從現在起,對於孩子提出的條件,堅決不妥協。我們自己,也不要再給孩子“畫大餅”。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4張

接下來,我首先遇到挑戰。兒子看完一集動畫片,要求再看一集。我還沒說話,他生怕我不同意:“媽媽,我再看一集,明天去奶奶家,我自己走。”他說完,眨巴着眼睛,懇求地看着我。我抱過他,看着他的眼睛:“不行。說好的一天只能看一集。媽媽知道你喜歡看動畫片,但是看電視特別傷眼睛。你想很小就戴上眼鏡嗎?明天去奶奶家,你本來就應該自己走的。”

給孩子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強調這麼做的原因,否則,孩子不明就裏,更不會配合。看我堅決不同意,他掙脫我的懷抱,咬着嘴脣不再理我。

看來,他覺得讓我抱,也是給我的一種“福利”,既然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那我就不能抱着他。我沒有理他,任憑他一個人蹲在旁邊生悶氣。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給他點時間消化消化,是必須的。他看在我這兒沒有任何可以實現的蛛絲馬跡,就跑到爸爸身邊磨蹭。

孩子爸爸果斷跟我站在統一戰線:“不行。休息休息眼睛,一會兒要睡覺了。”兒子揉着眼睛哭起來。我跟他爸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忙着自己手裏的事,不去管他。哭了一會兒,眼看殺手鐗也沒用,他只好悻悻地去一邊玩他的玩具去了。諸如此類的糾正持續了好久。現在,兒子已經拎得清,橋歸橋、路歸路,不再提交換條件了。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5張

4、小孩子古靈精怪,聰明得很。他們常常“利用”大人對他的疼愛,心裏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旦他們的計謀得逞,他們提的條件就會越來越高。朋友家的女兒小丫,五歲的時候,就深諳其道。每次去遊樂園玩,她總是不願回家。一開始,她媽媽許她一袋小熊糖,她就美滋滋地跟着屁股後面回來了。可後來,升級到兩袋小熊糖、小熊糖外加看電視。小學以後,小丫成績好,朋友爲了鼓勵她,經常許她以“實際利益”:“你如果能考100分,我就獎勵你10塊錢。班級第一獎勵20,年級第一獎勵50。”給家裏倒個垃圾,2塊錢;洗個碗;3塊錢。一切都明碼標價。

朋友覺得,這點錢自己出得起,孩子也能用這個錢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爲呢。可是後來,朋友後悔了。小丫上了初中,只要考了好成績,就獅子大張口。拒絕吧,孩子正值叛逆期,馬上就不好好學習;接受吧,朋友覺得是一種侮辱,

彷彿女兒做的一切,都需要她用金錢去回報。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6張

5、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爲,給予孩子愛的同時,給他提出條件,孩子容易拋棄自己的真實感情和願望,從而只接受被父母讚許的那一部分自我。

這樣做的另一個壞處就是,孩子會從我們這兒得到暗示: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們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就事論事。

好好吃飯,否則就要捱餓;吃飯是爲了不受飢餓之苦,吃飽了自然不會有獎勵;按時睡覺,才能長身體,第二天才有好精神和好心情;媽媽有空可以給你講故事,沒空就得自己睡;去遊樂場,就要按時回家。否則,下次就沒有出來玩的機會了;努力學習,是爲了將來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成績好,我們爲你驕傲,或許偶爾可以滿足你一個小願望,但一定不能成爲給你物質獎勵的原因。

孩子總“談條件”有點煩,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第7張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表現出來的,是父母行爲的折射。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們首先得反思,自己有沒有類似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今天開始,我們儘量做到,別再對給孩子的愛附件任何條件。如果發現孩子開始提條件,要果斷拒絕,切不可拖泥帶水。偶爾給予物質獎勵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和眼前的事情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