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破解這三大問題,就能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家長破解這三大問題,就能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不止一個父母朋友着急,他們着急什麼?着急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不愛讀書,剩餘的時間幹嘛,除了看電視,就是玩電腦。下面看看家長應該做吧。

他們很着急,不止一次的問我究竟該怎麼辦?

我曾經回答過幾次他們的問題,辦法說起來也不多,無非就是買書、讀書。可朋友們還是不知疲倦的問我這個問題。

後來,我想了很久,我突然覺得要解決“孩子不讀書”的問題,單純的提出辦法,恐怕提出的辦法,只能是一廂情願。爲什麼是一廂情願?因爲我提出的辦法,其實是沒有尋找到朋友們孩子不讀書的根源的。找不到根源,所謂的解決辦法只是一廂情願,根本不能直達朋友們的內心深處,自然也就無法給予他們信心,自然也就會讓他們對我所給出的方法產生一種不自覺的懷疑,而正是這種懷疑讓朋友們面對我給予的方法望而卻步。

孩子不讀書,看起來原因很多,但我仔細研究了下,其實根子上是一樣的。很多哲人都說:世間的問題,其實是人的問題。孩子不讀書的問題,根子還是人的問題。

我說人的問題,很多父母腦海中第一浮起的念頭就是“孩子不讀書,根源就是孩子自己不想讀書,不願意讀書”。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自然,他不願意讀書,肯定是他自身出了問題。

但是,孩子自身所謂的出問題,其實只是表象,表象的背後,刻着的其實是對於孩子有潛移默化的父母或者孩子家人的問題。

我將孩子不讀書背後家人的問題歸納爲幾個方面:

意識的問題

意識,誰的意識問題?表象上,展現出來的是孩子的意識問題,孩子意識上,或者說主觀上沒有閱讀的興趣,沒有閱讀的慾望,更深入的說,在孩子生活中,相比於閱讀,看電視、玩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更有吸引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不想讀書。

內裏呢?孩子不讀書,內裏來看,實際上是父母,或者說家人的意識出現了問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作爲父母,或者說家人,必須要讓孩子走進讀書的世界。更簡單的說,我們並沒有讓孩子能夠擁有體會讀書究竟是什麼的經歷。

悲哀的說,很多家庭的父母或者家人,在孩子0到3歲的敏感黃金期,並沒有讓孩子接觸到書。即便是有些父母有給孩子講故事,甚至利用電子設備讓孩子接觸到有聲讀物。

有些偏激的說,對於孩子來說,電子設備激發的有聲讀物,對於孩子的閱讀弊大於利。傳承了幾千年的紙質書閱讀,相比於有聲讀書,更能夠激發孩子與生俱來的敏感好奇。只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纔可能讓孩子最終對書產生興趣。

正因爲父母或者家人的意識裏,沒有這種讓孩子接觸書或者讓孩子對書產生敏感乃至於興趣的意識,所以孩子從先天上對書就是缺乏基因喚醒的。

家長破解這三大問題,就能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界定的問題

我們經常說孩子沒有意識到讀書的作用,或者說意識到學習的作用。確實,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非常痛苦的,受控於父母的逼迫,老師的要求。孩子他不會意識到,讀書應該是一個認知世界的渠道,或者說窗口。

爲什麼他們不會意識到讀書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的窗口呢?因爲從父母的思維來看,父母對於讀書的界定就是存在問題的。

爲什麼這麼說?我曾不止一次問父母朋友“你們給孩子買書麼”,父母回答的很迅速,只聽他們回答“怎麼不買呀,老師佈置買什麼,我們都是第一時間買”。這種想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對於老師非常的配合。深入剖析,難道不存在很大的問題麼?

難道給孩子買書,必須要老師要求甚至佈置,才應該去買麼?我經常聽到一些朋友訴苦,今天又給孩子買了多少錢多少錢書。這種訴苦,其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買書,不應該成爲一種商業投資。所謂的商業投資,是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對比的,是要考慮盈利與虧損的問題。

問題是,買書是一種商業投資麼?不是,書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情感與經驗。我們買來給孩子閱讀,不應該單純的希望獲得商業投資的快速回報。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切實際的。知識的回報,一定是長期而難以估量的。

說到底,是一個界定的問題。我們很多父母,把買書界定爲一種投資,希望能夠通過買書,讓孩子學會閱讀,並從閱讀中獲得成長,獲取一個好的成績,上一個好的名校,最終獲取一份高額的收入。

這個界定,決定了很多家庭的父母的買書時間,這個時間一定是在孩子進入學堂以後。當孩子進入學堂以後,父母們受限於老師乃至於學校的力量,不得不開始爲孩子購買書籍。正因爲這種功利的界定,讓父母的買書行爲變得功利化。父母們買書後,極度渴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買書的行爲激發閱讀的興趣,習得閱讀的能力。

事與願違。孩子並沒有如我們界定的那樣,愛上閱讀,反而對閱讀愈發的反感,最終讓父母們購買的書籍在家庭中蒙塵。因此,不少父母經常在親朋面前訴苦:家裏買的書都快放不下,我要是不逼着孩子看,孩子一本也不看,上面都落了一層灰了。

界定的功利,最終傳達給孩子的絕不是什麼正能量的力量。正因爲我們不少父母存在了界定的誤解,將學習和閱讀簡單的化了等號,這才讓孩子錯誤地以爲“讀書就是學習”,而從心理上對閱讀滋生了“畏懼”。

角色的問題

正因爲界定的功利,導致了很多父母對於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也出現了問題。對於孩子,我們給予自己的定位,是主宰,掌控孩子未來成長的方向。這種角色定位問題,來源於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殘餘。

封建思想對於父子的界定是“子以父爲綱”。什麼意思?在封建社會,父親可以主宰孩子的兒子,不管是婚姻,還是前程,總之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我記得在封建社會法律中就有一條“忤逆罪”,是封建皇朝的第一大罪狀。

忤逆一指冒犯、違抗之意;二指不孝順、叛逆之意。忤逆是指縷縷違背意願或意見相左。常用於形容夫妻感情不和或子女叛逆。

說到底,所謂的忤逆,就是不順從、違反了父母的意見。雖然新中國成立了,打破了封建社會,但這種殘存其實還滯留在很多父母的腦海中。

正因爲我們在角色的定位上,把我們定位爲孩子的主宰,而不是朋友、協助者、指引者,這纔會讓我們在幫助孩子養成閱讀興趣這件事情上面採用逼迫的方法,而不是採用潛移默化等比較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法。

肯定有人想反駁!但我們摸着心叩問自己:我們是不是不止一次的大聲呵斥孩子“你怎麼又在看電視,怎麼不去讀書”、“爸爸媽媽花了那麼多錢給你買書,你怎麼就不知道好好看看書,回報回報我們呢”等等。我們可知道,也許當我們在呵斥孩子不讀書的時候,孩子正在心裏嘀咕着“還叫我讀書,你不也不讀書,總是在看電視或者玩手機”。

意識不改變,界定不更正,角度不糾正,妄談什麼讓孩子從“不閱讀”走向“閱讀”,恐怕更多的還是“空想”。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