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情緒崩潰時,這麼做比說教更重要!

孩子情緒崩潰時,這麼做比說教更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半個月前的一個週末,我和拍爸帶着小拍、寧寧,到附近的動物園裏瘋玩,度過了簡直是亢奮的一天。

兩姐妹一起吃一個冰淇淋,開心得不得了。(是的,在我大廣州,半個月前,還熱得可以吃雪糕。)

當時,寧寧小心翼翼把冰淇淋捧在手心裏,一副美滋滋的模樣。很快,冰淇淋開始融化了,我們叫她趕緊吃,可她的小舌頭不太忙得過來,滴得手上、地上,全部都是。

就這樣,寧寧有點狼狽地一邊走一邊吃,突然,啪的一聲,雪糕整個不小心都掉在了地上。

寧寧愣住了,“哇”地大哭起來。

孩子情緒崩潰時,這麼做比說教更重要!

不過,這哭聲,跟平時很不一樣。

寧寧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往死裏哭,發出竭斯底裏的尖叫,而且,不接受任何安撫。

我嘗試過去抱她安慰她,她卻全身打挺,拒絕我的接近,甚至還揮起小手朝我打來。

我手忙腳亂用盡一切辦法,可一點用都沒有。

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只能焦頭爛額地靜靜站在一旁,看着她肆意地發泄情緒。

哭了大概15分鐘後,拍爸覺得她可能哭得口渴了,便哄着她,給了她一瓶奶喝。寧寧沒有再抗拒了,咕嚕咕嚕地喝完。

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個剛纔已經跑到外太空去的寧寧,一下子落回到地球上了,我家那個熟悉的寧寧回來了。

她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笑嘻嘻地又開始跟小拍打打鬧鬧起來,只剩下我呆呆地站在那裏,覺得莫名奇妙。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想這件事。

不管是寧寧,還是小拍,這樣猝不及防的崩潰大哭,都曾經有過。我意識到,那時候,她們也許是在經歷極度的情緒爆發,情緒溫度已經爆表了。

01

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還處在懵懵懂懂、不太清楚的階段。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情緒本身,其實,是有輕重之分的。我把它比喻爲一個情緒溫度表,溫度越高,等級也越高,情緒便越激烈。不同的情緒等級,還有着不同的身體語言信號。

0-60度,屬於輕度的情緒波動,例如不耐煩,說話沒好氣,在哼哼唧唧。

60-90度,屬於中度情緒,有比較明顯的生氣,會大喊大叫,扔東西,摔門,挑釁父母等。

90-100度,屬於極度的情緒爆發,如開水沸騰般,往往伴隨着孩子竭斯底裏的尖叫大哭,惡語毒言的詛咒,甚至拳腳相加的行爲。此時小孩已經失控了,負責邏輯思維的那部分大腦,是不工作的,安撫幾乎無效。

小孩的情緒變化,往往不會一下子從0度飆到100度,而是會經歷一個過程,一點一點積累起來。

我回想了一下,寧寧這次的情緒爆發,也是有跡可循的。在動物園玩一整天,寧寧已經有點疲倦和飢餓,之前她一直在揉眼睛,也嚷着要抱抱。

像寧寧兩三歲這個階段的小孩,分不清楚不同的情緒,只是籠統地覺得“我不高興了”。在累了、餓了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因爲一點小事,一下子就達到情緒爆發區。

於是,心愛的冰淇淋掉地上便成了導火索,之前積累的情緒伺機逃脫,徹底崩潰大哭了起來。

孩子情緒崩潰時,這麼做比說教更重要! 第2張

所以,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小拍去逛商場,她纏着我說想玩電動遊戲,我沒同意。

一路上,她都憋着一股氣在心裏,悶悶不樂。我知道,她隨時就會抓着一點小事,借題發揮,大發脾氣起來。

這時,我想起了那個“尖叫遊戲”。在開車回來的路上,我便對她說:“小拍很想玩電動遊戲,可是我拒絕你了,你很生氣,都快要爆炸了。看來,現在要有人尖叫一下才行,是我來,還是你來?”

接着,我在車裏裝模作樣地大喊了一聲,沒想到,小拍忍不住笑了。她跟着我一起大喊了幾聲,把心裏的鬱悶都發泄出來了,很快就平復了情緒,避免了一次爆發。

02

在孩子處於輕度、中度的情緒時,我們可以共情孩子的情緒,通過陪伴、擁抱、撫摸等方法,協助孩子將情緒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孩子已經處於爆發區,不接受任何安慰,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

我想起在《遊戲力》裏,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幫忙照顧兩歲的侄女。她爸媽一離開,她就開始哭了。我要過去抱她,她卻躲在桌子底下,不讓我接近,還叫我離開房間。

我說我不能離開房間,但可以離她遠一點。於是,我後退幾步在地板上坐下,而她,則在一直安靜地流淚。

過了一會兒,她從桌子底下爬出來了,坐在我大腿上,說:“眼淚就是會自己跑出來!”

“可不是嘛!”我們笑了。

眼淚幫她把與父母分離的痛苦都釋放了出來,從而使她高興地接受了跟我在一起的事實。

是的。有時,沉默,也是一種溝通。什麼也不說,也是一種安撫和接納。

很多時候,面對情緒爆發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留在孩子身邊,給情緒一些時間,讓孩子自然地把脾氣發完,什麼都可以,多強烈都可以。

如果他們可能會傷害到他人、自己,或者損害貴重物品,我們就抱住他們——溫和而堅定的抱住。

孩子情緒崩潰時,這麼做比說教更重要! 第3張

這種沉默看似簡單,但對父母來講,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因爲我們更習慣儘快堵上情緒的出口,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說”不哭了就買糖吃”,甚至批評、威脅甚至體罰孩子——就像我們小時候生氣時,父母對待我們那樣。

美國教育家帕蒂·惠芙樂曾說:

事實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孩子在感覺到危險或無助的時候,就會把憤怒和不信任的反應,投射到最親近到人身上。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仍然保持清醒理智,對於父母來講,確實是一個挑戰。

但孩子憤怒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

所以,只有朝孩子伸出雙手,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去判斷孩子的情緒溫度,根據不同的情緒等級,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才能知道剛纔的憤怒和暴力下面,到底隱藏了什麼。

畢竟,先解決完孩子的情緒,才能接下來,更好地幫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