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娃還沒上幼兒園呢,我一邊樂一邊慶幸,這種陪娃寫作業、齊戰拖延症的煎熬,怎麼也要再等幾年吧……很快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原標題: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我娃還沒上幼兒園呢,我一邊樂一邊慶幸,這種陪娃寫作業、齊戰拖延症的煎熬,怎麼也要再等幾年吧……

很快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個“戰勝拖延症”的正面管教家長互助會活動,本來只想圍觀,大家一頭腦風暴,我傻眼了:

原來做作業只是拖延症的一個行爲而已,如果孩子有賴牀、出門慢、明明到點困了還不肯睡的現象,也都是在拖延,也就是說,2、3歲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拖延前兆了!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最讓我感觸的,是一個無助媽媽的分享,她說陪8歲女兒寫數學作業,從和顏悅色地輔導、到實在忍不住了操傢伙揍孩子,統共不到半小時:

我女兒做數學作業一向磨蹭,我就坐在她旁邊,想要輔導她快點寫好。

孩子一看,一共正反兩頁題目,有些抗拒了,一邊叨叨“太多了”,一邊捏捏橡皮搞搞小動作,遲遲不愛寫。

我告訴她一道一道來,還給她念題目,但她還是做一會兒就分心,每道都得“再動員”、“再打氣”,才能往下進行一點點……

後來她煩了,讓我出去,她要自己做,我說“好,你要記得做”,結果過了20分鐘再進來時,發現她竟然一字沒動,就在那玩,我瞬間火就大了,追着孩子揍她。

這孩子躲我躲得上躥下跳,哭的那叫一個慘啊,我估計全樓都聽見了,而且以爲我在虐待孩子吧……

有陪娃寫作業經歷的媽媽紛紛說,太寫實了,我家也這樣。

默默腦補了幾年後的我……

大家趕緊出主意啊,可是,好建議和方法提了不少,都會遇到一個阻力:家長特別不習慣,很容易用不好,而且孩子也已經“皮”了。

一句話:遲了。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2張

雖然做作業這個問題,表面是孩子上學後纔會遇到的挑戰,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作業、拖延,其實反映的是大人與孩子關係的錯位,有些方法也不是不管用,而是需要花時間訓練,讓大人孩子都能習慣。

總之,想以後陪寫作業省心,現在就要做準備!

首先:擺正位置,想清楚,事情到底是孩子的,還是大人的?

“快點做作業吧!幾點了?”
“時間到了,趕緊起牀,我們去幼兒園要遲到了!”

聽着是不是很耳熟?雖然我們都愛孩子,不希望看着孩子跳坑,但當孩子聽得懂話、也具備了行爲能力,我們再嘮叨和代勞,就是“越位”了。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3張

剛出生的寶寶,是那麼脆弱無助,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站在孩子與生活的中間,幫孩子維持生存、遮蔽可能的危險。

但隨着孩子慢慢長大,爲了最終培養他們獨自走向社會的能力,我們必須允許孩子,有越來越多直面真實生活的機會,少插手、甚至別插手。

在8歲女兒的眼裏,天天被媽媽盯着寫數學作業,這作業到底是誰的呢?
每天都要被媽媽叫好幾遍,才能順利起牀上幼兒園不遲到,起牀這事兒又是誰的呢?

分清事件的歸屬很重要,它是激發孩子丟掉柺棍、減少依賴、學會承擔責任的關鍵。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4張

其次,運用“自然後果”,遠比說教強100倍!

這位媽媽說,自己警告過孩子,“你再不去做作業,又得熬夜,而且做不完明天老師就會批評你!”

可事實上,她沒有一次能真正忍住,讓孩子去承受不按時做好作業的後果……總是顛兒顛兒跑去監督、陪寫、吼不管用,就揍……

這場景,像極了到時間卻不肯好好上桌吃飯的孩子,很多低齡家長會有這樣的困惑,偶爾用“快點吃飯了,要不你得餓一個下午!”來震懾孩子,可真相是,孩子下午一喊餓,自己立馬坐不住,熱飯菜遞水果,哪捨得真餓着孩子啊……

結果就是,孩子從來沒餓過,你的話他也從來沒當真過……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5張

“自然後果”不同於邏輯後果,不是設好了一個坑,眼睜睜看着孩子跳進去給他教訓,而是溫和地告訴後果,讓孩子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最近降溫,有幾次要出門了,小葉子卻不愛套上外衣褲。她3歲了,如果溫和地說道理她不聽,我會把她領到大風呼嘯的門口,讓她感受一下,每一次,她都站不過1分鐘就跑回來,乖乖穿好衣服。

我當然心疼孩子可能會生病,但我更希望,她懂得要爲自己的冷暖負責,而且知道大人的忠告,對她是有益的。

這就好比說“狼來了”,要真的是“狼來了”,別總嚇唬哄騙把孩子弄皮了,回頭真有危險都不自知了。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6張

第三,善用“啓發式提問”,打開孩子的心,也激發孩子的問題解決力。

陪寫作業的媽媽之所以不受孩子待見,還一個原因是,溝通方法太單調了——幾乎都是命令:做題、做題、做題。

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願意聽,需要保持好奇,多用啓發式的問題——“什麼?”“怎麼?”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7張

“你能告訴媽媽嗎?做作業遇到了什麼困難?”
“哦,你覺得題目有點多哦,那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你覺得這幾道題目太長,那你想要分幾次完成呢?順序上你覺得還可以有什麼調整呢?

這些問題不是萬能的,但至少,比家長提要求要更順耳,而且也能聽到孩子抗拒的原因和她的需求。

然而這種問題,如果不是從小就有類似的互動,家長習慣了命令,是很難一下子用得了的。一方面,家長覺得彆扭,說不出口;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充滿不信任,“什麼意思,你平時那麼兇,這會兒突然問問題,是要給我下什麼藥?”

所以早做準備、學會提問,是多麼重要啊!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8張

第四,好習慣培養,早培養早受益。

解決拖延問題,其實還涉及到很多微小習慣的培養,比如有沒時間觀念、作息觀念。

1歲半左右,可以讓孩子學習聽“鬧鐘”的指令了,“鬧鈴一響,我們要去洗澡了哦。”
2歲左右,可以讓孩子慢慢學習看“表”了,“這個針走到哪裏,我們就要去睡覺了”;
3歲左右,可以給孩子制定“日常作息表”,從最簡單的睡前3件事開始,幫助孩子養成習慣、搞懂日常程序的順序,再慢慢擴充到半天、整天……

據說,孩子大了家長都在爲這件事崩潰…… 第9張

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小的競技遊戲,比如比賽誰穿襪子快、誰能最先跑去走廊按電梯,逐漸提高孩子自理的速度,慢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當然啦,最好的方法還是言傳身教,不用那麼嚴苛,至少學會陪睡時插耳機聽手機嘛:)平時對時間,反應稍微敏感點兒,對孩子都是無形的影響呀。

反正我決定啦,趁孩子還小,還是勤快點兒,不能保證將來一定沒有陪寫作業的問題,但至少,不會那麼抓狂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