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荒唐“練膽”術:讓孩子虐待小白兔

荒唐“練膽”術:讓孩子虐待小白兔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再“膽小”,一些家長想的招式非常怪異——居然拿小白兔當“早教”工具,鼓勵孩子虐待。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那些小雞小鴨小魚們。

荒唐“練膽”術:讓孩子虐待小白兔

  買小白兔爲讓孩子虐待

家住本溪櫻桃小區的李先生最近很氣憤:“沒看到過那麼教育孩子的!你敢弄條狗來讓孩子打嗎! ”

原來,頭天晚上散步的時候,他看到後樓的一個孩子媽媽拎着一隻小白兔的耳朵,讓自己晃晃悠悠剛會走的孩子用手掐、用小拳頭打。

因爲孩子“膽小”,在幼兒園裏話也不敢說、成天躲在牆角,還被小朋友欺負,媽媽就買回了小白兔讓孩子虐待,以此“鍛鍊”膽量。

  “膽小”“膽大”家長都無奈

這個孩子媽媽的舉動確實讓人挺氣憤,不過像這個孩子媽媽一樣,因爲孩子“膽小”而苦惱的家長並不少。

劉女士的兒子正上幼兒園,她說:“(孩子)膽特小,跳蹦牀,只要上面有一個小朋友,就不敢上去。 ”

“也想過挺多招,領孩子去動物園、去兒童樂園、去花園山、坐公交車、上早教課,可沒一招好使。 ”

劉女士擔心“膽小”,可“膽大”的孩子同樣讓家長無奈。

楊先生說,自己那孩子膽才大呢,一不高興逮誰咬誰,把幼兒園的小朋友咬得嗷嗷叫。

就因爲這種事,楊先生和妻子沒少拎着東西去看人家小朋友、跟人家家長說好話。

  虐待只能讓孩子心理變態

“小雞小鴨小魚都是他們給孩子選的虐待對象,因爲這些小動物沒有反抗能力。 ”自己開幼兒園的王健女士說。

王健告訴記者,的確有家長採用虐待小動物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攆小雞小鴨去踩、去踢,拿石頭子打小雞小鴨,用手把小魚從魚缸裏撈出來……

可虐待小動物真的能讓孩子變“膽大”嗎?或者能“鍛鍊”出點啥?

王健說,那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虐待小動物,根本就不能讓孩子“膽大”,相反的倒是會讓孩子心靈扭曲、變態。

王健分析,家長希望孩子“膽大”,是想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外界、更好地跟他人溝通,不是希望孩子打架鬥毆、啥事都用拳頭說話。因此,對小動物、對弱者的虐待絕不會達到這個效果。

  專家說法

省青少年研究會常務副祕書長、瀋陽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周永梅老師從生理、心理和客觀環境指出了孩子膽小的幾點原因。

從生理上來說,現在剖腹產比較多,孩子缺少自己積極主動追求生存力量的感覺

多個家長圍着一個孩子轉,照顧的特別細緻,甚至孩子睡覺時不能有一點聲音,反而造成了孩子特別敏感;

爲了安全不許孩子動這動那,人爲做出很多限制,有時還嚇唬孩子會如何如何;

孩子跟小夥伴玩的時候,家長也會出於關心的目的作出 “硬性規定”,使得孩子對跟外界交往產生恐懼……

周老師說,想鍛鍊孩子膽量,家長應該轉變自己觀念、注意方式方法:

要多想想現在自己給孩子創造的環境,將來孩子走上社會是不是還會有,如果沒有就要改變;

對孩子要有愛,也要嚴格要求,但不是嚇唬、說教,體驗式教育效果比較好;

鍛鍊膽量,要儘可能讓孩子跟外界交往,要一步一步來,從親戚家、到朋友家、到大一些的孩子、到同齡人,讓孩子一點點適應,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鼓勵;

讓孩子參加學習表演,也是鍛鍊孩子膽量的一個方法。

對於以傷害小動物鍛鍊膽量的方法,周老師明確表示不贊成:

可能是鍛鍊,但更可能嚇到孩子。

對弱者用暴力,暫時可能會有膽大的效果,可是抹殺了愛心,就會讓孩子失去情感和人性,造成長大後親情、真情冷漠,非常可怕。

相比於膽量,愛心和善良更可貴。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