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讓很多家長寒心了,家長該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下面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最近攜程親子園的虐童事件持續發酵,在家長羣體裏爆發了一陣又一陣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幼兒園老師都是愛孩子和關心孩子的,真正師德敗壞和做出虐待行爲的只是極少數,只是因爲新聞媒體的曝光,使得這件事被集中關注,戳中了家長的擔憂至高點。

對於家長來說,真心沒必要反應過度,敏感到一有風吹草動就懷疑孩子是否在幼兒園受到虐待,從而用不信任的心態對待老師,那樣更得不償失。

但是,學會識別孩子受到虐待的方法和技巧,依然值得我們去了解和收藏。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這些跡象表明孩子遭受虐待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中,有關於孩子可能遭受虐待或者忽視的兒童出現的身體跡象和行爲變化的簡短列表: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第2張

想分辨出一個孩子是否被虐待了通常並不容易。

比如在此次虐童事件中,絕大多數的孩子年齡小、無法自主說清事件。加上施虐人的恐嚇、施加壓力或是哄騙,被虐待的孩子通常不會或不敢告訴任何人。

另一方面,有些身體跡象並不是我們以爲的“虐待”造成的。如下面這張圖: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第3張

看上去是不是很像鞭痕?其實這是一種叫做香菇皮炎(shiitake dermatitis)的病症。少數人會在食入香菇後1~2天出現的鞭狀紅斑樣風團,看起來像是被鞭子抽過一樣,實際上這只是身體對香菇中的某些成分產生的特殊反應。

反之,有些人爲的傷痕不易察覺,卻真實存在。殘暴的毆打可以造成肋骨骨折,而一般的小磕小碰則不會。例如下面這例孩子的X光胸片,就發現有多達6處、分佈在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如果照護者不能給出合理解釋的話,要高度懷疑孩子遭受了長期虐待。醫生髮現後,是要報警的。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第4張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經過仔細查看傷情,詢問受傷時的場景,再來分析傷情是否能得到合理解釋,多方面的思考、印證之後,對孩子是不是遭受虐待便會有個初步的判斷。

對家長來說,當發現孩子出現“懷疑被虐待”的跡象時,我們需要先冷靜下來,不要光顧着指責,不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爲。

在懷疑孩子受虐待之後第一時間要做的,應該是立即啓動保護孩子的程序。

讓孩子脫離相關的環境。例如孩子不願意上學,那就讓他在家裏休息和觀察;如果孩子依然想去上學,那麼家長應給予孩子積極的陪伴,給他足夠的支持。

家長可以以適當的方式,觀察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喜不喜歡老師,老師愛不愛孩子是不難被看出來的。

其次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

兒科醫生能夠通過孩子身上的傷痕,比如下肢對稱性的燙傷(可能是雙腳被強行浸入熱水中造成的)、特殊形狀的淤痕(行兇者往往會順手操起手邊的物品來打孩子,例如衣架、梳子、皮帶)等,來識別並做出診斷,也會對傷情進行客觀的記錄。更有細化的心理科(精神科),能幫助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害怕焦慮的內容。

及時就醫不但能治療孩子的創傷,就診記錄也能到固定證據的作用。

關於是否受虐待,如何有效詢問孩子?

擔心寶貝在外受委屈了,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孩子“有沒有誰打你了?”這種直接了當的方式,其實並非有效的辦法。

因爲孩子可能因爲緊張害怕而不敢對家長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還小還不具備足夠的能力來準確理解“打人”、“欺負”這些詞的含義,就可能出現將正常的行爲描述爲打人,造成誤判。

所以,根據孩子的表達能力來進行適當的詢問就尤爲重要了。

3歲以下的寶寶語言水平有限,自主表達的能力弱,這時家長應該留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包括身體的傷痕和行爲的變化。

學步期的孩子走路跌倒有淤青很常見。但這些淤青常常發生在膝蓋、小腿前面、手肘外側等部位,如果在腹部、背部這些不容易被磕碰到的地方發現瘀痕,就要提高警惕。換句話來說,就是“很難自己受傷的部位”更值得關注和警惕。

像下面這張圖片,如果發現手肘內側有可疑被手指壓過的淤青和相應部位的骨折,那應該格外重視。

親子園虐童事件曝光,家長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遭受虐待? 第5張

3歲以上的孩子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這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可疑的情緒問題或身上有傷痕,請務必多傾聽孩子。

當孩子開口想說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地傾聽,千萬不要心不在焉一邊玩手機一邊應付。放下手邊的事情,可以蹲下來,讓孩子的視線和自己齊平,通過肢體語言傳遞出“我在認真聽着呢”的信息給孩子。

當孩子感覺到家長在真正用心聽時,他就能更容易地表達他們所面臨的困境。

限於表達能力以及心理的創傷,孩子也許不能一次性地清晰地表達事情的經過。這時家長要保持耐心,可以使用“哦,是這樣啊”這樣的言語來鼓勵孩子繼續表達。在父母的關心之下,孩子可以在敘述的過程中,逐漸整理思路,並且能更清晰準確地表達。

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耐心很重要,忌諱使用“這不可能”、“不許亂說”這樣的句子。因爲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並不理解自己,在輕易否定自己的感受。要知道,孩子在被質問、責怪的時候,就很難積極梳理思路了。

我的好朋友,發育心理行爲醫生徐桂鳳給家長們帶來了具有實操性建議:

想要更深入瞭解孩子的情況,方法和技巧很重要。她推薦首先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用玩具公仔或者小動物來模擬幼兒園的場景,父母自己可以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然後請“老師”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和照顧自己。

如果父母知道托幼機構每天不同時間段的活動安排,也可以根據不同活動的場景來分別進行角色扮演。這個過程孩子會如果沒有嘗試過,建議試試,你會發現很多小細節,包括幼兒園老師和孩子說話的語氣特點,孩子都會學得非常像。

除了用玩具進行情景模擬,對那些大一點的孩子,我們也可以藉助於畫畫、編故事等方法,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害怕焦慮的內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