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掌握分寸,寬嚴得當

掌握分寸,寬嚴得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講專家:關鴻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中國家庭文化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教育管理學會祕書長, 中國記憶科學研究會副祕書長。

掌握分寸,寬嚴得當

開講專家:關鴻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中國家庭文化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教育管理學會祕書長, 中國記憶科學研究會副祕書長。

著有《家庭教育學》、《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智力的方法》、《心理素質教育》等教育著作30餘部。  教育人要掌握分寸,要適度,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識。

古人說過:“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鑄,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雖有良工巧匠安施?”就是說,木頭可以雕刻成工藝品,而雕刻的失敗一般都是因爲用力過度;金屬可以鑄造成各種物體,而鑄造的失敗一般都是由於冶煉時的火候掌握不好。

如果不能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煉的火候,再好的工匠也雕刻不出精美的工藝品,鑄造不出合格的物體。這裏講的是雕刻工藝品和鑄造物體,教育孩子與此理相通。

其實我國儒學的“中庸之道”裏也包含掌握尺度的問題,所謂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調和折中。這在階級鬥爭中當然不行,要給以批判,但在教育孩子時卻是非常正確的。對於中國的中庸之道外國教育家也是很贊成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持這種觀點。

在教育中分寸感是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是教育藝術的體現,我們需要掌握的分寸感是很多的。

1.愛的分寸  在愛孩子的問題上,既不能沒有愛,又不能愛得過分變成溺愛,而要找到愛的“度”。做到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2.管理的分寸  在管理的問題上,既不能管得過嚴,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放任,任其自流,而應找到給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寬嚴適度,既給自由,又要權威。

3.聽話的分寸  在讓孩子聽話的問題上,既不能讓孩子不聽話,胡作非爲,又不能讓孩子太聽話,唯唯諾諾,而應找到讓孩子聽話的“度”;使孩子既聽大人話,又有獨立見解。聽話是優點,太聽話卻是缺點。

4.民主的分寸  在對孩子的民主問題上,既不能專制,一點民主都不給,又不能搞絕對民主,什麼都是孩子說了算,而應該找到民主集中的“度”。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5.表揚的分寸  在對孩子表揚的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進步,又不能把孩子捧到天上去,而應找到表揚的“度”;既鼓勵了孩子,又不使其驕傲。表揚爲主,批評爲輔。

6.批評的分寸  在對孩子的批評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又不能揪住不放,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批評,而應找到批評的“度”。既批評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緒低落,破罐破摔。

7.說教的分寸  在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的問題上,既不能沒有說服教育,整天不是打就是罵,又不能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而應找到說的“度”。乾淨利落,畫龍點睛,點到爲止。

8.獨立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問題上,既不能不敢放手,總是揹着抱着,又不能大撒把,愛怎麼着怎麼着,而應該找到孩子獨立的“度”。先領着走,後看着走,最後放開讓孩子獨立走。可以讓孩子升帆划船,就是不能讓孩子跳海。

9.關心生活的分寸  在關心孩子生活的問題上,既不能不管孩子的生活,又不能事事包辦代替,成爲孩子的保姆,而應該找到關心的“度”。既關心孩子的生活,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0.營養的分寸  在對孩子營養的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營養需要,又不能整天都是高營養,讓孩子“消化不良”,而應找到營養的“度”,適度營養。

11.勞動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勞動的問題上,既不能什麼都不讓孩子幹,使孩子成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公子哥兒”,又不能把孩子當勞動力使用,逼着孩子整天干活,而應找到勞動的“度”。適度勞動,主要是爲了鍛鍊。

12.提要求的分寸  在對孩子提要求時,既不能要求過高,使孩子望而生畏,又不能要求過低,遷就孩子,而應該找到要求的“度”。使孩子“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13.培養興趣愛好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既不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又不能逼着孩子整天彈鋼琴、練書法,而應該找到培養興趣的“度”。適度引導,既不早期定向,又不放任自流,而是積極引導,啓發培養興趣愛好。

14.培養耐挫折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耐挫折的能力上,既不能怕孩子失敗,在孩子面前鋪上紅地毯,讓他事事順利,又不能讓孩子總處於失敗狀態,而應找到失敗的“度”。創造一定的失敗機會,使其受到鍛鍊,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15.刻苦的分寸  在督促孩子勤學時,既要讓孩子刻苦,又不要逼着孩子苦學(痛苦的苦),而要找到勤學的“度”。把苦學(刻苦的苦)與樂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16.鼓勵的分寸  在鼓勵孩子時,既不能完全依靠金錢,又不能一點物質鼓勵都沒有,而要把握好“度”。把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結合起來,以精神鼓勵爲主。

17.開放的分寸  在開放的問題上,既不能把孩子封閉起來,使他成爲“純而又純”的人,又不能任其到外邊隨便接觸,隨便交往,而應找到開放的“度”。既要開放,又要適當限制與引導,防止不良影響。

18.消費的分寸  在金錢的問題上,既不能讓孩子大手大腳高消費,又不能讓孩子與錢隔絕起來,而應掌握住“度”。適量給點零花錢,教他學會理財,合理消費。  ……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特別反對放任孩子,他說:“這種‘姑息養奸’的教育在家庭裏是常看見的,會使孩子養成利己害人的壞思想,他也反對過分嚴格,以父母的意志爲法律。

他說:“他慢慢地以他父母的意志爲意志,以他父母的性情爲性情,這樣一個活潑的小孩子竟變成一個萎靡不振、具體而微的小成人。”

陳鶴琴先生認爲:“我們教小孩子當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機會以發展自動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範圍使他不得隨意亂動,以免侵犯他人的權利。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去,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

〖陳鶴琴,《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子》,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第25頁。〗陳鶴琴先生的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掌握分寸,寬嚴得當。

現在一些家長溺愛孩子比較嚴重,這點在本書中有較多的論述,另一種是過於嚴厲,也是沒掌握好分寸。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恨不得讓孩子在一個早上就脫胎換骨,把一切毛病改掉,成爲人傑,那是不現實的。

過高、過嚴、過急的要求,只能導致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粗暴,其結果,非但家長會大失所望,還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創傷,甚至造成悲劇。在這裏,重溫莎士比亞的名言是有益的:“倘若沒有理智,感情就會把我們弄得精疲力盡。正是爲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才需要有理智。”生活的實踐正是這樣,給情感裝上理智的眼睛纔好。

大凡做什麼事,都應講究個“恰到好處”,要從實際出發,按事物本身的規律辦事。光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情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仔細琢磨使“鐵”變成“鋼”的方法和火候。

寬嚴得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難掌握的,因而是教育上的一個高超藝術。它就如同高超的廚師做菜一樣,鹽放多了,菜不是味道,不放鹽,菜又沒有味道,必須恰到好處。

高超的廚師還會掌握“火候”,不到火候菜是生的或過硬不好吃,過了火候菜就焦了或太軟了也不好吃。這“火候”就是一個“度”,就是分寸。

家長要提高教育的藝術,就要掌握好“火候”,不失度。分寸掌握得好,教育就成功,分寸掌握不好,教育就失敗,當然也談不上什麼藝術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