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爲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給你答案!

爲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給你答案!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喜歡運動,但是也有不少人能躺着絕不站着,那麼運動對人有哪些好處呢?另外爲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給你答案!

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

教育,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而運動,是人走出平庸邁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可在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中,對運動,有着太多誤解!

“搞體育的不都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嗎?

孩子比的是學習成績,運動好有什麼用?

我家孩子將來又不搞體育,沒必要做那麼多運動。

運動好最多身體素質強,其它沒什麼幫助。”

……

如果你也這樣想,我只能笑而不語。

爲什麼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給你答案!

Part1

愛運動,讓孩子更聰明

據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運動會讓孩子大腦中9個不同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多,這些區域關聯認知功能、執行功能、學業表現等。

斯坦福做過一項成就測驗,研究者發現: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的67%,語言勝過全體的45%。

科學研究已經充分證明,愛運動的人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比不愛運動的人大。

基底神經節是什麼呢?

基底神經節(又稱基底核),是一組皮層下的核變化來源,在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的大腦中,它們位於基底前腦。

基底神經節與大腦皮層、丘腦和腦幹以及其他幾個腦區密切相關。

基底神經節的作用非常重大。不僅負責保持專注力,控制和協調運動,同時還參與了記憶、情感等多種高級認知功能。

愛運動的人,基底神經節大,自然在多項大腦功能上更爲突出。

你造嗎?芝加哥一所中學,每天上課前要求學生7點到操場跑步,做操。運動到學生心跳達到最大攝氧量的70%才讓他們回去上課。

一開始家長各種反對,米國孩子啊~本來就不習慣早起,居然還要跑圈?上課不得打瞌睡。

沒想到,學生不僅沒犯困,反而倍兒精神。學習效果大幅提升。

因爲運動,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快樂,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

爲什麼打完球的孩子精神很亢奮?正是因爲運動讓他們的大腦產生了大量的多巴胺。

血清素跟人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效果也更突出。

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每天的運動讓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注,記得快、學得好。

嗯,想想我小學、中學上課前也要跑操,怪不得現在這麼聰明哈哈~

運動,除了會讓孩子更加聰明之外,還能磨鍊他的許多品質。

Part2

愛運動,讓孩子更自信

如今的孩子,有個最大的通病,就是輸不起,害怕失敗,逃避困難。

我爲什麼要讓米粒練擊劍?除了強身健身,更是想鍛鍊他的自信心。

米粒比較瘦弱,剛上學那會兒,體育課上總當“反面”典型。跑不快,扔不遠,舉不動…經常有小夥伴嘲笑他。

次數一多,米粒變得怯懦不自信,甚至每到運動會,就背上心理負擔,生怕老師點他參加比賽,更怕拿不了好名次給全班丟臉。

一看這架勢,不行,得讓他練一項對抗性的運動項目,於是選擇了擊劍。

隨着熟練程度的增加,米粒從最初的猶豫、不敢上,到後來敢於挑戰比他大的孩子。自信心大幅增強。

每當他和對手比拼,全身散發出想求勝的信念,那股衝勁兒,讓在旁邊觀戰的我深受感動。

從這以後,體育課再也不是米粒的心病,他開始變得敢於嘗試,勇於挑戰自己。

Part3

愛運動,讓孩子學會看淡輸贏

除了增強自信,用平常心看待輸贏,也是練擊劍帶給米粒的最大收穫。

他是個要強的孩子,每次考試都很在意成績,這並沒有錯。可有段時間我發現,他對分數或者說成績,已經不是“在意”,而是執念。

每件事,都很糾結勝負與結果,英文單詞測試沒有全對就要哭一鼻子、競選小“幹部”沒選上要難過整晚,成績落後了幾名,更是焦慮的睡不着覺。

過於看重輸贏,是一種心態失衡,也屬於心理問題。

練習擊劍之後,米粒自信心增強的同時,心態越來越平和。因爲他看到太多比他強的小夥伴。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運動競技場上,永遠不缺更強的對手,永遠都有比你更努力的人。

無論生活,學習還是事業,贏了固然可喜,輸了?天也不會塌下來。

在整個過程中,付出最大的努力,沒有遺憾自然雖敗猶榮。

Part4

愛運動,讓孩子更具忍耐力

現在的孩子普遍不能吃苦,家長照顧太周到了…物質條件提供最好的,生活起居更是無微不至。

有的家長,抱着孩子最大任務就是學習的觀點,除了看書上培訓班,什麼活不讓幹。就算參加學校活動,也是各種怕出危險,怕累着…

這樣長大的孩子,成績或許不錯,但忍耐力與抗壓意志力,絕對好不到哪去。

無論哪項運動,都需要長期枯燥的訓練,別說專業運動員,就算米粒業餘練擊劍,每天也要在家練步伐和基本技術動作。

只要懈怠幾天,再回到比賽場地,立馬發現生疏了,感覺完全不對。之前苦練取得的成果,很輕易就會還給教練。

有了這種認知,孩子纔會堅持再堅持,因爲保持水平和取得進步有多難,沒誰比他自己更清楚。

在這種持之以恆的訓練中,孩子的忍耐力與意志品質會大幅增強。

Part5

愛運動,讓孩子更具社交能力

看書學習,一個人在家也可以。參與體育運動,就算是單人項目,也要與教練進行交流溝通。

團體項目,更像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需要交流訓練心得,切磋訓練效果。

任何學校運動隊中的同學,都感覺更加親密,因爲除了同學關係,他們更是並肩而戰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戰友”。

別人不說,米粒爸上大學時,因爲愛打籃球認識了許多朋友,工作後,合作伙伴、客戶裏,也有不少因打球而結緣。

球場上揮灑汗水,休息時聊聊工作,感覺氣氛更加輕鬆愜意。很多事,真的不用總是正襟危坐,西裝革履的談。

現在米粒也是,練習擊劍後認識了很多小夥伴,經常一起聚會,探討他們關心的各種話題。擊劍、學習、玩樂高、去哪兒旅遊……

大大拓寬了社交面,鍛鍊了他的社交能力,爲娘甚感欣慰!

Part6

愛運動,讓孩子更具領袖氣質

美國家長普遍認爲,運動可以塑造孩子更加積極的人格,與堅毅的品質。

美國的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各種運動項目進行的如火如荼。孩子們都有很高的參與積極性。

哪怕只是小學生的比賽,他們也會拼盡全力爭取勝利,而家長的吶喊助威,真的比看奧運賽事還帶勁。

美國大學招生,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育素質,很多高中橄欖球隊、籃球隊的重要球員,雖學習成績稍遜,很多也都逆襲進入一流大學。

在他們眼中,能夠在球隊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人,普遍具有領袖氣質。

無論大型球類,還是其它團體性體育項目中,優秀的成員,從來不可能“只會打球”。

他們往往擁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控場水平,善於觀察分析形勢,很會提升隊友士氣。

運動場上如此,在生活與未來的事業中同樣如此。只是“四肢發達”的人,絕不可能成爲運動隊伍中的核心人物。

Part7

愛運動,讓孩子更具競爭與合作意識

雖說孩子不能過於看重輸贏,可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只能更快的被淘汰。

如今的孩子,不僅要成績好,更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跨界合作、在競爭中尋求共贏的能力。

而愛上運動,積極參與運動,可以幫助他提升這些技能。

各種團體項目中,一個人出色只能偶爾挽救隊伍的命運,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各司其職,才能最大化發揮團隊的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場比賽,一個是雅典奧運會的女排決賽,另一個是里約奧運會的女排決賽。(活捉女排真愛粉)

那個跌宕起伏,峯迴路轉,簡直能讓人得心臟病!觀者尚且如此,場上隊員的心理素質得有多好,才能抗住這一切,走向終極勝利?

奪冠後我真的流淚的了,不爲別的。就是深深的被那種超強競爭精神,團隊協作力量,與永不言敗的進取心所打動!

不僅奧運比賽,其實任何比賽都是這樣。當選手們全力拼搏時,那種感染力無與倫比。

更具領袖氣質,競爭與合作意識。正是深諳體育運動給性格塑造帶來的重大影響,美國一流大學才如此重視體育特長生。

Part8

該如何帶孩子運動?

說了這麼多運動的好處,親愛的們恨不能現在就領娃出去跑兩圈吧?哈哈!

不要急。關於如何帶孩子運動,有幾點小建議給大家。

1. 抓住孩子身體敏感期

5-12歲:柔韌素質發展敏感期

如果孩子骨骼彈性好,關節伸展幅度大,可塑性強,可以練習體操、技巧和武術等。

6-13歲:靈敏素質發展敏感期

可以練習躲閃、球類等各種運動,充分提升孩子的身體靈敏度與協調性。

8-13歲:速度素質發展敏感期

孩子從小就跑得比別人快?是短跑的好苗子,一定要在這個黃金時期好好訓練!

除了短跑,還可以練習速度跳繩等項目。

2. 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有的身心發展過程,學習成績不用比來比去,玩運動更不必如此。

孩子的身體機能與運動優勢各不相同,適合練的項目也不可能一樣,家長千萬彆強迫~跟隨他的興趣與特點來選擇就好。

Part9

與孩子共同享受運動樂趣

運動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父母一定要積極參與進來。

擊劍我沒法和米粒一起練,但打羽毛球、乒乓球我都和他一起玩,米粒爸陪他打籃球。

一家三口,在“較量”中各有輸贏,你來我往,感覺非常親密。有時我們還組隊,和朋友家庭打比賽,甭提多開心了~家庭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大孩子可玩的項目很多,各種球類、游泳、跑步、騎車等都可以全家齊上陣。

適合小寶寶的親子運動也很多,比如:

跳皮筋、踢小足球,帶寶寶一起做操,爬樓梯,玩親子瑜伽等等。

記住一個原則:大人運動時,帶着孩子一起,哪怕他無法完成動作,只要跟你有樣學樣,也能逐漸培養運動習慣,發展運動神經。

普通的運動,家長帶着孩子一起玩就行,如果想有更專業性的鍛鍊與發展,可以諮詢各類運動課程,讓老師給出專業的建議。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