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體檢免疫 > 寶寶銅過多小心"肝豆病"

寶寶銅過多小心"肝豆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周知,地貧患兒需要“除鐵”;但鮮有人知,還有一類患兒需要“驅銅”!但臨牀50%的銅代謝紊亂患兒卻曾遭遇誤診。“其實這種‘肝豆病’不算罕見,光我們醫院神經科,在過去10個月,就確診了7名這樣的病人。其中年齡最大的有27歲,最小的僅有1歲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閆振文博

寶寶銅過多小心

口齒不清 小心“肝豆病”傍身

此病屬於遺傳病,銅代謝紊亂會損害大腦,必須進行“驅銅”治療。

衆所周知,地貧患兒需要“除鐵”;但鮮有人知,還有一類患兒需要“驅銅”!但臨牀50%的銅代謝紊亂患兒卻曾遭遇誤診。“其實這種‘肝豆病’不算罕見,光我們醫院神經科,在過去10個月,就確診了7名這樣的病人。其中年齡最大的有27歲,最小的僅有1歲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閆振文博士介紹,該病屬於先天遺傳疾病,患者體內存在嚴重的銅代謝紊亂,銅的毒性會導致腦內神經細胞損害,造成患者走路不穩、講話不清等症狀,如果能夠早診斷並進行“驅銅”治療,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發生。

除了藥物“驅銅”,患者還務必保證周圍飲食環境處於“低銅”狀態,不用銅鍋、銅勺、銅水龍頭以及不吃含銅高的食物。

特別提醒

如果青少年患者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要警惕患肝豆病的可能性:不明原因的肝腫大、脾腫大、肝硬化、一過性黃疸等;不明原因的出現較長時間的肢體震顫;講話含糊不清、嗆咳、吞嚥困難;不明原因的步態不穩或動作不協調;學習成績下降、反應遲鈍且伴有肝硬化等;不明原因的腎小管病變或骨骼病變;不明原因反覆出現溶血性貧血;持續出現轉氨酶增高但無肝炎症狀。

案例

走路不穩 原是銅代謝紊亂

小超剛滿18歲,但他走路不穩、總是跌倒已經長達12年。他的跌倒與常人不同,會屢屢引發骨折,由此不得不經歷多次骨科手術。家人一直認爲這是他小腦不發達、平衡能力欠佳所致。直到近日,他說話時口齒越來越不清楚,父母才帶他輾轉來到神經科就診。

閆振文爲小超做了詳細檢查後表示,小超患的是一種叫做肝豆狀核變性(俗稱“肝豆病”)的遺傳病。“他的體內存在嚴重的銅代謝紊亂,銅的毒性在不斷侵害腦內神經細胞,由此導致其走路頻頻摔跤、講話口齒不清,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閆振文表示,“雖然銅是人體正常生長髮育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但當過多的銅不能夠從身體中排泄出去時,銅便開始在身體各器官內逐漸沉積,並由此對各器官產生銅的毒性作用,主要以肝臟、大腦、腎臟和血液系統等多個重要器官功能紊亂最爲常見。”

 

診斷

肝豆病誤診率高達50%

閆振文介紹,肝豆病是以青少年起病爲主的神經系統遺傳病,由於患者體內負責銅轉運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身體內部的銅代謝紊亂。據瞭解,肝豆狀核變性在歐美國家非常少見,但在我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卻較爲常見。“過去的10個月內,光我們醫院神經科就連續確診了7名肝豆狀核變性患者。”他表示。

由於肝豆病的症狀既多樣又複雜,所以屬於臨牀誤診率非常高的疾病,誤診率達到50%。導致誤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患者常常到骨科等其他專科就診,直到逐漸出現言語不清、肢體不自主運動等症狀,才得以在神經科確診;二是臨牀醫生對這種病認識不足,延誤診斷時間。肝豆病屬於神經科專科疾病,許多非專科醫生只聞其名,缺乏臨牀經驗,難以進行準確判斷。

治療

“驅銅”治療對大多數患者有效

閆振文介紹,很多市民認爲遺傳病不能夠進行有效治療,但肝豆病卻是例外,它是少數幾個可以治療的遺傳病之一,關鍵是能對患者做到早期診斷,並且對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疾病篩選,爭取在其他家庭成員未發病前就能做到症狀前診斷,進行“驅銅”治療。

驅銅

需要終身服藥

他介紹,大多數患者在一段時間的驅銅治療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緩解,更有許多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正常人一樣。“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使體內的銅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既滿足自身生長代謝的銅的需要,又不能使體內銅的含量過高。只有基因治療纔是根本治療,現階段的基因治療仍在動物實驗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何時能夠應用於患者的治療,目前還是個未知數。”閆振文表示。

 

日常生活

不能再用銅製品

除了“驅銅”治療外,還必須身處低銅環境。“對患者來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炊具、餐具都不能用銅製的,像銅鍋、銅勺、銅製水龍頭等都必須棄用。”閆振文表示。

飲食

食用低銅食物

另外,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含銅高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和血,堅果類、蘑菇以及海產品如龍蝦、牡蠣、蛤、螃蟹、螺類、甲殼類等。“含銅低的食物,像牛奶、蔬菜等可以放心食用。”閆振文表示,適宜肝豆病患者日常食用的低銅食物包括精白米、面、瘦豬肉、瘦雞鴨肉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