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中國剖腹產率爲世界第一越過警戒線

中國剖腹產率爲世界第一越過警戒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命的誕生本是一個瓜熟蒂落的生理過程。而今,這個自然規律卻遭遇過多的人爲干預。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近一半分娩通過剖腹產完成,剖腹產率爲世界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警戒線是15%。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髮達國家剖腹產率也曾一度走高,各國紛紛警醒並進行糾偏。目前,美英等國的剖腹產率均在警戒線以下,日本僅爲7%。而我國剖腹產率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僅爲5%,20世紀80年代以後持續快速上升,選擇順產的越來越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它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本報記者試着爲您一探究竟。”

中國剖腹產率爲世界第一越過警戒線

 

●孕婦對剖腹產認識有誤

“產痛恐懼”、“擇吉生育”、趕“上學末班車”心理推高剖腹產率

1月22日上午9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門診大廳內人頭攢動。作爲國內知名的三甲婦產專科醫院,每年約有1.3萬個新生命在這裏降生。在婦產科候診區,記者隨機採訪了5位前來孕檢的準媽媽。

對於“傾向於哪種生育方式”,她們當中1人希望自然分娩,2人表示“聽醫生意見”,另有2人選擇剖腹產——

“我怕疼,剖腹產可以避免產痛,也比較保險。”

“我年齡大了,如果順產不成,還是要剖腹產,不如一步到位,免得吃二茬兒苦。”

“如今,許多孕婦要求剖腹產,儘管我們一再告訴她們自然分娩是最健康的。” 該院產科副主任於鬆說:“在美國,即便年逾40的孕婦,首先想到的也是順產。在她們眼裏,剖腹產只是醫生解決難產生育的最後一招。”於鬆認爲,這當中的差異,既有孕婦的原因,也有醫生的因素。

對於臨產婦而言,分娩既是一種期盼,也是一種擔憂。

32歲的王莉當上了準媽媽,從此對選擇哪種方式生育格外關注。上個月,她的表姐在北京一家大醫院生產,被10多個小時的產痛折磨得奄奄一息,而醫生例行公事的冷漠更讓她感到無助和委屈。同事小周去年生育時也遭遇類似經歷。鄰居姍姍怕產痛,也擔心產後身材走形,於是選擇剖腹產,儘管術後有些腹痛,但相比漫長的產痛,可謂“小巫見大巫”——身邊太多分娩的故事,太多產痛的介紹,讓預產期臨近的王莉憂心不已。

於鬆說,資料顯示,95%的女性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在醫學疼痛指數中,分娩疼痛僅次於燒灼傷痛,應該說它是多數母親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痛。因此,關於產痛的種種傳說,讓不少人患上“分娩恐懼症”。而“剖腹產快速、安全、不受罪”等誤解,以及諸多明星剖腹產引發的名人效應,也助推了剖腹產率的上升。

此外,還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

一是選良辰。近年來,“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扎堆的新聞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它們的背後是“擇吉生育”的心理及其走俏的剖腹產手術。 “爲了所謂的良辰吉時,掐着時間剖腹產的孕婦大有人在,有人甚至要求孩子在8月8日8時8分出生。”在京經商的浙江人張先生爲此託關係、送紅包。

二是趕入學。9月1日前年滿6週歲兒童才允許入學的規定,成了趙玫的一道“催產令”。爲了給即將出世的寶寶趕“上學末班車”,預產期在9月中旬的她,懇請醫生做手術。“每年8月孕婦扎堆剖腹產,也成了一個週期性的現象。”

 

●醫生不願給自己添麻煩

怕出現糾紛擔責任,嫌自然分娩產程長

據瞭解,在歐美等國家,產婦和家屬如果沒有充分理由,很難說服產科醫生做剖腹產手術。那麼,我國孕婦盲目選擇剖腹產時,醫生扮演了什麼角色?她們爲何被牽着鼻子走?

去年10月14日,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被告上法庭。起因是該院接生的一名嬰兒出現臂叢神經麻痹(即產癱)。嬰兒父母認爲,醫院在胎兒重達4200克的情況下,仍讓產婦順產而不進行剖腹產,判斷失誤,應對由此造成的產傷承擔賠償責任。

“產科是醫患糾紛的重災區。”北京市海淀區生育質量技術指導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李詩蘭表示,分娩本身是一個複雜過程,具有諸多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順產還是剖腹產,醫生會根據孕婦的身體情況決定,沒有醫學指徵者不進行剖腹產。但是,如果孕婦提出剖腹產要求,醫生沒有答應,出現意外就會給醫院帶來糾紛和被動。

“從職業道德角度講,幫助所有產婦順利生育是每個產科醫生的責任。” 李詩蘭說,但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對於沒有剖腹產指徵的孕婦,醫生在講明利害關係後,對方仍選擇剖腹產時,醫生大多依從,這裏有明哲保身的無奈。目前,“產婦及其家屬堅持要求”已成爲業界施行剖腹產的一項條件。

“醫生怕麻煩,不願意給孕婦開產程,是剖腹產增多的另一因素。”於鬆介紹,初產婦順產的產程一般較長,有的長達一天。醫護人員不敢掉以輕心,精神始終緊張。而剖腹產手術一個小時左右,便於速戰速決。因此,爲減少產傷、死產和新生兒併發症等緊急情況發生,醫生更願意選擇剖腹產。爲避免醫療糾紛,有些醫生甚至見孕婦稍有異常,就施行剖腹產手術。

價格的利益驅動,是否也是剖腹產率上升的推手?於鬆對此持否定態度,“醫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牀位週轉的速度。”

據瞭解,北京三甲醫院順產住院時間爲1—2天,各項費用累計4000元;剖腹產住院5—6天,藥費、牀位費、治療費等加在一起,約需6000多元。因此,剖腹產未必比順產效益高。

 

●專家不要把產婦當病人

剖腹產的潛在風險遠高於自然分娩

就在不少孕婦傾向於剖腹產生育時,一項關於兒童多動症的調查讓人揪心:在多動症孩子的求治者中,剖腹產兒童約佔八成!

8年前,陳女士剖腹產生下兒子。如今,兒子上二年級了,但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上課不專心聽講,坐不了幾分鐘就開始做小動作、講話。寫作業也沒耐心,要麼頻繁上廁所,要麼玩文具磨蹭時間,作業寫得特別慢。帶孩子去看醫生,才知道孩子患了多動症。

“作爲一種有創手術,剖腹產的潛在風險遠高於自然分娩。”李詩蘭指出,國外研究表明,在新生兒的神經—行爲評分中,剖腹產兒在第七天和第十四天得分均低於順產兒。剖腹產兒童患多動症的機率爲11.6%,遠高於順產6.25%的水平。這可能與剖腹產兒沒有經過產道對大腦顳葉的擠壓刺激有關,而顳葉是與情緒相關的神經中樞。

此外,由於缺乏產道擠壓,剖腹產兒易發生窒息、溼肺等呼吸系統疾病。

對於產婦來說,剖腹產也沒那麼輕鬆。剖腹產出血量是自然分娩的一倍,手術可能會造成臟器損傷,如腸管損傷、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等,及術中出血、術後傷口感染等。遠期併發症多於自然分娩,包括宮旁粘連、腸管粘連、產後慢性腹痛等。

“剖腹產只是病理產科的一種急救措施,不是常規的臨牀手段。”於鬆強調,生育本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產婦應該把自己看作正常人,而非病人,樹立自己生育的意識。醫院也應創新服務模式,減緩產婦分娩恐懼,增加醫患互信。

日前,一種“全程陪伴待產服務”在山東和上海的部分婦嬰保健院開始試行。孕婦初診時可以與助產師結成服務對子,助產師爲孕婦提供孕期知識宣教、諮詢答疑、產時陪伴分娩等服務,使孕婦在孕產期和分娩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精神慰藉,增強孕婦對醫院的信任和對自然分娩的信心。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