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進入高中以後孩子身高發育還是這個速度,那麼能不能超過1米7都是個問題。其實飯量增大就是孩子進入“猛增期”的一個明顯信號,在這個時候,一些孩子的飯量甚至會比家長還大,一些家長調侃這樣的孩子就像個“小餓死鬼”…

原標題: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身高也成爲了很重要一項外在因素,尤其是對於男孩兒來說,以後找工作和找對象都難免要受到身高的影響,因此,家長們也是格外注重孩子的身高發育。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小玲有1米68,丈夫更是有1米86,兩人身高比較有又是,因此兩人之前對孩子的身高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認爲孩子至少也能超過1米75。但最近孩子和同學們的一張合照讓小玲有了一些緊張感。照片中共有6、7個孩子,有男生也有女生,而兒子男生中排倒數第二矮,甚至還有兩個女生都沒比得過,看起來自家兒子已經明顯比同齡人矮了。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第2張

確實,孩子今年已經初三了,個子卻好像沒怎麼長。如果進入高中以後孩子身高發育還是這個速度,那麼能不能超過1米7都是個問題。看到合照後的小玲不免有些擔心,難道是孩子基因突變了,還是自己沒有把握住孩子身高的發育期?看見妻子這麼緊張,小玲的丈夫卻說道:“孩子的發育有早有晚,像我當初就屬於發育晚的,到了高二才猛長了一截。而且咱家孩子腳大,現在飯量也大,以後肯定矮不了,現在正攢勁呢。”

聽見丈夫這番話,小玲終於安心了一點,有的孩子確實發育慢,但開始發育後長得快,而且自家孩子身上的特徵不像是個子不高的樣子。同時,小玲也開始琢磨給孩子補補營養,別讓孩子長個的後勁不足。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第3張

身高是很多人一輩子的痛,找工作和戀愛都受限,心裏也總是比較自卑。同時,孩子的身高也是很多家長的心裏的遺憾,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其實孩子身高發育有一個“猛增期”,只要家長把握住孩子進入“猛增期”的信號,孩子的身高還能再竄一大截。

孩子身上出現這4大信號,家長一定要重視,身高發育就在這點時間

親戚家的孩子正在上高中,這學期開始總說在學校吃不飽,要求家裏給換個大點的碗。換了一次以後,孩子還是喊吃不飽,這次直接拿着家裏盛湯的小盆就去了。要不是孩子在家也吃得多,親戚都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欺負了,或者是學校食堂打飯太小氣。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第4張

其實飯量增大就是孩子進入“猛增期”的一個明顯信號,在這個時候,一些孩子的飯量甚至會比家長還大,一些家長調侃這樣的孩子就像個“小餓死鬼”一樣。這時候家長儘量不要取笑孩子飯量大,以免孩子不好意思吃飽,同時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補充營養,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

除了能吃,進入“猛增期”的孩子還和能睡。即便每天已經睡滿7小時,甚至是8小時了,孩子到了早上還是叫不醒起不來,白天還是犯困打瞌睡。這其實也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爲生長激素主要是在孩子熟睡狀態下分泌,尤其是晚上11點到凌晨2點。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第5張

而生長激素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因此,家長除了要保證孩子睡眠時間足夠,還應保證孩子在晚上10點左右入睡,以便在11點時達到熟睡狀態。否則,即便孩子睡眠時間夠了,但錯過了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間也沒有太大用處

家裏有孩子的都知道,給孩子買鞋和褲子最好是買大一點的比較合適,能多穿一陣子。而當孩子進入了“猛增期”,孩子換鞋換褲子的頻率就更勤了。即便孩子的身高還沒有明顯長高,但長個先長腳和腿,腳和腿長長了,長個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候家長也別心疼錢,該給孩子換新鞋就換新鞋,否則孩子的腳可就要遭罪了,在學校還容易受到嘲笑。

孩子身高發育正式進入“猛增期”,會出現四個信號,別判斷錯了 第6張

“猛增期”的孩子身高發育非常快,有時候才一學期沒見,孩子就明顯長高了一大截。過快的成長速度,孩子的身體也會表現出不適應性,具體表現就是腿愛抽筋,關節處可能會有生長痛。這雖然是正常的表現,但如果孩子經常喊抽筋和關節痛,那麼家長就要考慮多給孩子補補鈣,補補鋅了。同時多帶孩子進行一些帶有跳躍性的運動,刺激骨骼進一步發育,緩解孩子的痛感。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孩子身高發育的“猛增期”,後期家長再做多少努力都難以彌補回來。因此,當孩子出現以上4個信號時,家長一定要打起注意,爲孩子做好後援,別讓孩子留下遺憾。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