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說話晚,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錯了!

寶寶說話晚,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錯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數寶寶在1歲左右就開始咿咿呀呀地學說話了,說話早的到1歲多點甚至可以說出簡單的句子了。但也有寶寶開口較晚,如果孩子在2~3歲還沒有學會開口說話,在醫學上就稱爲言語發育遲緩。孩子說話晚,除了遺傳及生理因素之外,家庭養育環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NO1. 吹毛求疵型

有些父母不太懂兒童心理,動不動就糾正甚至嘲笑孩子開口說話時的錯誤發音,或是強迫孩子不斷重複,讓孩子覺得“壓力山大”,甚至異常痛苦,大傷自尊心,當然也就不願意開口說話了。

父母亟需改正這種吹毛求疵的做法。如果繼續嚴苛要求,不僅孩子說話晚,更對他的自信心是極大的傷害,甚至會讓孩子形成陰鬱退縮的性格。父母自己要擺正心態,理解孩子,多鼓勵孩子。

NO2. 照顧備至型

多個大人圍着寶寶轉,摸透了寶寶的需求,極爲默契。寶寶眼睛瞄一下水杯,水就端上來了;寶寶瞅一眼水果,馬上削好皮遞過來;想下樓玩不用開口,想玩什麼玩具不用開口,想睡覺不用開口。結果,孩子開口鍛鍊的機會太少,自然也就說話晚了。

大人太勤快了,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如果長期這麼照顧周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會較差。懶一點吧!讓孩子開口提要求,借各種機會陪他聊。

NO3. 備受冷落型

和上述情況相反,有些家長忙得昏天黑地,根本照顧不了孩子,也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是在一個異常封閉的環境中長大的,獲取的信息少,鍛鍊的機會更少,說話當然會比較晚。

父母需要權衡孩子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的不同“重點”,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做出取捨,儘可能地親自照顧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NO4. 南腔北調型

不少家庭都是祖孫三代同堂,老人幫忙帶孩子,兩口子來自不同地域,家裏的語言環境非常複雜:爸爸媽媽說着有些走調的普通話,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說不同的家鄉話,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會給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寶寶帶來很多困擾,他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積累和轉化這些語言。雙語或多語家庭孩子開口晚,情況與此類似。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用太着急,孩子雖然說話晚,可他能聽懂更多方言呢。父母可陪孩子多說,但不要逼孩子,因爲他的成長環境就是這樣。

寶寶說話晚,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錯了!

陪寶寶說話的好方法,絕對管用!

隨時隨地交流

這點最重要!剛開始,你跟寶寶說話,寶寶只會發出“咕咕”的聲音,這是寶寶在迴應你,很好,繼續經常和寶寶聊天吧。指着寶寶見到的日常事物,比如花,告訴寶寶:“這是花,很香,紅色的”;問寶寶一些簡單的問題,“要喝水嗎?鞋子大嗎?門開了嗎?小狗在哪兒?”等着他做出迴應。這樣的交流非常有意義,不知不覺寶寶就能開口說話了。

和寶寶聊天需要用一種獨特的形式,語速緩慢、語氣誇張、聲調高揚、語言簡單重複,這就是所謂“兒語”,更易於寶寶感受和理解。

給寶寶講圖畫書

可從動物書入手。逐一指着書上的圖案,緩慢清晰地跟寶寶說出名稱,然後簡單描述其特點。比如,指着“馬”的圖案,跟寶寶說“馬”,告訴寶寶馬有4條腿,生活在草原上,跑得飛快。你“拓展”越多,語言越生動形象,寶寶就學得越快。

圖畫書很多,但也許寶寶在某個階段只想重複聽其中的幾本,這樣好,學習語言,就是需要不斷重複。

跟寶寶唱兒歌

可從網上下載兒歌,跟寶寶一起念一起唱。《一二三四五》、《老狼老狼幾點了》,等等,有大量符合兒童語言發育特點的兒歌都生動有趣、節奏明快,跟寶寶一起念唱這些兒歌,對寶寶開口說話很有好處。

說正確的整句

兒語有助於嬰幼兒學說話,其中有些疊字,很有韻律感,比如紅彤彤、綠油油、胖乎乎等,但不要因此亂疊字,比如,不要說“吃飯飯、喝奶奶”,寶寶跟着學會這樣的詞彙,反而會拖延學會說整句話的時間。給寶寶重複正確的詞彙,說正確的整句話吧,他學得會。

溫馨提示:

除了家庭環境因素和養育方式容易導致寶寶說話晚之外,其實,以下幾種生理原因也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比如:聽力本身有障礙,孩子聽不清楚,甚至聽不到,當然也就不會說;發音器官發育不正常,無法正常發音,如孩子舌繫帶過短、脣齶裂等,導致發聲氣流異常、肌肉協調困難,孩子學會開口說話當然也就晚了。如檢查確認爲生理情況,家長要抱着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做好付出更多的心理準備,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盡力幫助孩子在各方面提升,爭取正常融入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