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這些最易犯的早教誤區,讓你錯誤育兒!快停止!

這些最易犯的早教誤區,讓你錯誤育兒!快停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到底是什麼意思?

“早教”其實就是早期教育,通常把0~6歲的教育稱爲早期教育。

一般來說3~6歲的教育是學齡前教育,很多學者把這之前的叫做早期教育,就是針對從0歲到3歲的教育,這也是很多父母傾向的年齡階段

早期教育要教什麼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早教機構,這算是狹義上的早教,在這些機構裏會針對孩子們有特定的目標、活動、指導、方式等內容。

如果從廣義上的早教來說,我們其實一直進行着,比如父母給寶寶說話的時候、觸摸孩子的時候、孩子哭鬧的時候、甚至孩子經歷生命中第一年的四季更替的時候……這些在生活中時刻發生着的一切給予孩子刺激、探索、經驗等也算是早教的內容。

重要的是早期教育要科學地進行,0~6歲不僅僅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孩子個性形成、智力發展、語言學習等關鍵時期。所以針對寶寶進行的感知、語言、動作、社交、情緒、自理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是重點,這將是孩子以後生活的基礎。

這些最易犯的早教誤區,讓你錯誤育兒!快停止!

早期教育有誤區,這些要注意:

1、提早教育孩子學習知識技能。

“早期”應該解讀爲0-3歲這個發育發展的最初的年齡階段,而不是“提前”“提早”讓孩子一頭扎進學習堆裏去培養孩子的智力。

比如,很多人把孩子的智力開發當做首要的技能,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就去刻意教孩子數數到100、背詩詞、教認字,在家長的長期灌輸下會對孩子有一定的鍛鍊記憶的作用,但是孩子不理解數、詩詞字句的意義,只是機械記憶而已。

其實,對0-3歲的孩子來說,不應該單一地讓孩子學習哪種技能提高智力,而是要讓孩子感知、接觸、通過遊戲、體驗、探索等幫助孩子更好地建構他們的大腦,促使潛能開發。這樣做勝過灌輸性的知識教育。

2、針對早教知識父母全部照搬。

現在信息交流很便捷,書籍、視頻、音頻、朋友圈等,很多年輕的父母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有時候會完全按照育兒書籍、羣組交流信息的內容去做,平時看到孩子的表現和所學知識有差別就着急、害怕。其實,每個寶寶的成長曆程有共性特點,也會有自己個性特點,父母不要因爲有不一樣就高度焦慮和恐懼。

3、父母忽略自己家庭生活方式也能提供早教。

通常孩子在3歲開始上幼兒園,在0-3歲的時候,多數都是由自己家人陪伴在家裏度過,這也是孩子開啓早期教育最先接觸的環境,可是我們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更多的人會寄託於外界的早教機。

其實家庭環境和氛圍帶給孩子的感受和認識是早教機構無法替代的。另外,我們家庭環境進行早期教育也是有可行之處,比如在家裏玩玩具、翻箱倒櫃、爬行、學說話、洗澡玩水等很多生活場景可以結合孩子的自身年齡特點貼合進行,這些日常生活的元素更是豐富孩子的世界。

4、依賴電子產品進行早教。

現在我們身處網絡時代,手機、電腦、早教機層出不窮,有些爸媽圖方便快捷讓這些有早教功能的電子產品成爲“保姆”“教育者”來帶孩子。它們帶來的視覺與聽覺的衝擊比現實世界更強烈,孩子很容易着迷從而逐漸失去對外界的探索興趣。

這些產品是可以發揮一些輔助作用,但是不能夠長期依賴,需要有節制。一旦孩子養成習慣,人機相處成常態,會對孩子健康、人際、性格等方面的培養造成負面影響。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現實的實踐和互動活動。

5、早教班活動父母很少去。

有些父母會給孩子報早教班,同時因爲是上班族就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忙帶,當早教機構裏有些活動時,有些父母會讓老人陪着孩子去進行,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最好是父母兩個人陪孩子一起參加組織的活動,陪伴孩子會讓他更有安全感、自信、更快地去融入這個新的環境。對以後的活動也會更順利的去參加。

有些機構會制定親子主題活動,爲了增進親子感情、互動,讓孩子感受與父母的合作、互助、支持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機會,希望爸媽們不要輕易錯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