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學做“一分鐘”媽媽

學做“一分鐘”媽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分鐘的威力是很巨大的,所謂的一分鐘母親,關鍵旨在提醒媽媽,無論多麼忙,都應該每日抽出時間來,哪怕只是一分鐘的時間,也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和表達你的愛。

學做“一分鐘”媽媽

“一分鐘母親”的內涵

優秀的一分鐘母親,每天真的只花一分鐘的時間去教育孩子嗎?

具體點說,是花很少的時間,去啓發指導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約束自己。當然這是在孩子懂得自己教育自己和約束自己之後。通用的法則是:孩子到了能聽懂或者能領會到父母的話語和形體語言的意義的年齡,他們就能自己教育自己和自己約束自己了。一般的寶寶在一歲半和兩歲之間就能明白與聽懂父母的話了。

通過父母的啓發與教育,孩子們一旦擁有某一知識和懂得某一道理,自然就會主動地也可以說是下意識地運用它們並教育自己。 比如7、8個月大的寶寶沒有“火會燒傷手”的知識,他會伸手去抓火苗,即使被燙了一次,他仍會去抓,因爲他還不具備懂得這一知識與道理的能力,但小學生沒有一個會用手去抓火苗的。

 一分鐘實踐

1、孕期一分鐘交流法

懷孕期間,準媽媽與胎兒的交流大都是在下意識的狀態完成的,主動地或有意識地讓胎兒與自己交流或自己主動地與胎兒交流所佔的比例很小。

如果你能巧妙地利用一分鐘的時間與胎兒交流,那可是一種高品質的胎教。方法是:每等到一有胎動,你可以輕輕地觸碰,心裏想着或直接告訴胎兒:你真棒,媽媽知道你睡醒了,正在鍛鍊身體哩!或者:我知道你又長大了一點,現在你想告訴我什麼信息呢? 

只需要花一分鐘,你的心中就會充滿幸福與喜悅!

2、幼兒期一分鐘交流法

* 抱抱寶寶或親親寶寶的小臉蛋;

* 低下頭來逗逗寶寶,哇哇地學着寶寶的發音;

* 在地板上與寶寶一起爬,一起瘋,拉着他的手鼓勵他邁步等等。 

3、兒童期一分鐘交流法

再大一點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孩子的小腦袋裏有着數不清的問號,你可以利用一分鐘的時間來回答孩子的提問並及時表揚他善於動腦筋,你也可以引導他在書中尋找答案,去探索更遼闊的知識海洋。

4、一分鐘目標管理

一分鐘目標,也就是簡單的目標,強調的是母親在自己的孩子還不懂得爲自己確立目標時,替孩子設立一個他可以在一分鐘內記住也有可能達到的目標,比如今天開始學習自己穿襪子,或者自己學會用小便盆。同時,提醒孩子完成目標。

當孩子到了少年期,階段性簡單的目標的確立和長遠目標的確立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協助孩子向更高的目標進軍。

視覺交流

嬰兒出生一月左右,視網膜已經形成,但中心凹尚未發育成熟,故其可見距離不會超過40釐米,可見區限於45度,幾乎只能見到眼睛正前方。 不過,此時他們對於人臉,特別是人眼已有識別能力。母親在餵奶時,總會發現嬰兒邊吃邊用眼睛直視着自己的眼睛,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因此,嬰兒可在吃奶速度和進奶量上,達到所需要的標準;失去這種交流,嬰兒吃乳時會頻繁轉身搖頭,甚至煩躁不安。當然,除授乳以外,平時多與嬰兒作對視交流,也有益於其心理健康發育。對於人工餵養的嬰兒,母親在使用奶瓶授乳時,更應有這種視覺交流。

嗅覺交流

生物學研究證實,人類在視覺相當發達後,嗅覺便開始退化了。但是,嬰兒的嗅覺卻相當靈敏。剛出生幾天的嬰兒,便能聞出氣味的好壞。在試驗中,如果把浸過母乳的布片靠近嬰兒鼻端,嬰兒會頓時止哭而做出尋乳的姿態。由於嬰兒能嗅出是不是母親,故高橋提出,嬰兒期由母親陪睡可產生良性刺激,有利於其智力發育。他指出,那種不停更換陪睡者的嬰兒,心理常處於緊張狀態,睡眼時間和質量均大幅度下降。這對其身心發育不利,嚴重者可導致嬰兒發育遲緩和幼兒期心理障礙。

聽覺交流

研究表明,嬰兒出生一週後,即能分辨出人聲或物聲。這是因爲,嬰兒自出生起,便有聲響需要,並能從各聲響中產生“誘發效應”,從而很快以聲音辨別是不是母親。可別小看母親與嬰兒間的“對話”,細心的母親會發現,在對嬰兒說話時,他會動手動足,一副滿足的模樣。更重要的是,多與嬰兒“對話”,可使大腦正處在急劇發育中的嬰兒,很快牙牙學語,爲日後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事實上,缺乏母嬰語言交流的嬰兒,發語均遲於有母嬰語言交流的同齡兒,且發語不清,表情不活潑。

由此可見,年輕媽媽和嬰兒的密切接觸與交流多麼重要。千萬不要囿於快節奏生活等種種原因,忽視了身邊的小寶貝。別忘記,嬰兒需要母親帶他認識這個新鮮世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