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培養孩子好習慣應注意六點

培養孩子好習慣應注意六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哭嚎連天的時候,很多家長覺得束手無策。

如果父母早早的給孩子定好規矩,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能做的事情要怎樣做,孩子就不會出現這種讓人頭痛的行爲了。

當然給孩子建立規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之所以難以養成好習慣,很可能是你在給他建立規則的方法有問題。

因此,父母在給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這6點。

培養孩子好習慣應注意六點

從小開始樹立規則意識

1歲半的孩子,當他開始說“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

立規矩的時候,語氣誇張,表情豐富,把規矩說得簡單明瞭。只要你語氣快樂,就會讓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規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不要總通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

一味說“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說“不”。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例如,孩子吃飯點兒卻吵着要吃餅乾,怎麼辦?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一個是,現在先吃半塊餅乾,然後吃飯,吃飯後沒有餅乾吃;

一個是,現在先吃飯,吃完飯後,可以吃兩三塊餅乾。

問孩子,要選擇哪個方案。

如此,媽媽就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想要吃零食這件事情上,轉移到了我們提供的兩個選擇上。這樣,我們不僅巧妙地立了規則,還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其他規矩的建立,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提供選擇,強化選擇,而不是一味限制。

規矩需要有彈性

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規則,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過規則也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有理由的通融。所以,在給孩子建立規則時,要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強制性地讓她們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

並非規矩越多越好

立規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規矩。哪些是原則性的,必須要立規矩,哪些規矩可立可不立?

因爲規矩並非越多越好,規矩太多,執行起來很複雜,如果大人立了規矩又不能堅持,那麼規矩就會成爲擺設。

給孩子一個預熱時間

很多父母問:“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拖延症啊,做事怎麼這麼磨蹭啊?”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看上去磨蹭,是因爲他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他想通過這種方式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預熱的時間。在孩子跟你說“不”之前,我們先給他一個理解,如“媽媽知道,你可能這會兒不想吃飯。那你先玩幾分鐘,然後我們再吃飯。”

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等他緩解過來之後,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要強迫他。

好情緒是建立規則的前提

讓孩子保持一個好的情緒,往往會讓規矩建立事半功倍。比如讓孩子好好吃飯這件事情。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當孩子愁眉苦臉的時候,你還硬逼他“把這口飯吃下去,不吃飯我揍你”。孩子只會更不願意去吃飯。慢慢地,他還會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吃飯。

而當你發現,孩子越來越難好好吃飯了,身體日漸消瘦,而且他還開始挑食了……那個時候,你就會感到束手無措。實際上,我們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爲你沒有給他一個快樂的吃飯體驗,所以纔會導致這樣。

建構起強有力的規則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家庭成員的身教更是必不可少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安全的規則裏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是父母終生的功課。對規則保持敬畏,不去傷害他人,也學會用規則保護自己。

懂孩子的心理比懂天書還難!不要緊,真的有辦法走進他們、瞭解他們!關注“衆艾感統國際教育中心”點擊—“課程中心”,只有更懂孩子,管教纔有價值!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