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愛打架 父母巧應對

孩子愛打架 父母巧應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歲左右的幼兒正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時期,經常爲了玩具或者其他東西,而與同齡小朋友大動干戈,一時不快便打起來了,遇到愛打架的小寶寶,父母該怎麼做呢?

孩子愛打架 父母巧應對

  孩子講述:愛打架有原因

兩三歲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爲中心的時期,此階段,他們總認爲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還有,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有時候小孩子打人根本就不是因爲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爲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家長了解了這些原因,就可以自己判斷孩子到底是爲啥打架,然後對症下藥了。

1、“我”對他人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後主動進攻。

2、父母對“我”的榜樣作用。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人”,對孩子態度粗暴,尤其在孩子做錯事後,不分青紅皁白就大聲訓斥或狠揍一頓。久而久之,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目的,相反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暴力比說理更管用。

3、“我”出於好奇。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很難判斷自己行爲的性質與後果,多數時候出手打人幾乎是一種本能反應。他們最初或許是因爲有趣,把打架作爲一種遊戲方式。

4、“我”爲了引起別人注意。

因爲打架這一動作總能引起周圍人的關注與過問,使小傢伙渴望被人關注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一部分孩子打架的原因。

5、“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因爲孩子控制力很弱,本來就易暴躁,遇到自己願望得不到滿足或不及時滿足,多數孩子會出現打架等過激行爲。

6、父母對“我”過於溺愛。

  爸媽:我有應對措施

1、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不能對孩子的“暴力行爲”視而不見,要立規矩,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要告訴他打架子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2、不要體罰孩子

當孩子打架時,父母千萬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孩子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孩子過多解釋爲什麼。當孩子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況

3、及時地介入

在孩子玩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當你發現孩子變得煩躁或將要生氣時,應及時介入,迅速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直到孩子冷靜下來爲止。

4、給孩子正確地引導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在碰的到爭持時怎樣做,比如可以讓孩子對同伴說:“毛毛,我們不要打架,現在該揚揚玩了。下一次就輪到你玩球了。”如果孩子用講道理的方式對待朋友,父母應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孩子能從中體會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嚐到化干戈爲玉帛的甜頭。

5、給孩子積極的鼓勵

父母應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孩子的良好行爲給予鼓勵。尤其是那些平時習慣打罵、呵斥、批評孩子的父母,更應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鼓勵能夠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爲,使孩子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情感,促進向上發展。父母應對孩子充滿信心。

6、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反應

當孩子在家裏打人時,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孩子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更不應主動逗孩子發脾氣、打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爲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時間久了,孩子明白這種行爲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7、給孩子提供一個可選擇的替代攻擊的方法

對於學會說話的孩子們來說,使用語言是一個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議。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不要和小朋友打架,可以說“讓我玩玩你的玩具,好嗎”。

8、平時多關注孩子的需求

一是要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儘量替他解決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提高他的能力。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並在以後着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架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