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不要再“替”孩子成長啦

父母不要再“替”孩子成長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無所不管、無處不在,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需要時立即給予幫助,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隨時降落,爲孩子先挪去障礙……這類父母被稱作“直升機父母”。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救世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在“幫助”。

父母不要再“替”孩子成長啦

  “幫助”類型:過度保護——“媽來啦”

孩子在小區的空地上跟小朋友玩得正歡,跑着跑着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摔得並不重。一旁的媽媽見狀慌了神,趕緊跑過來:“我的寶貝兒呦,媽媽看看摔壞哪兒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醫院呀……”本來孩子還沒哭呢,經媽媽這一番“虛呼”,便哇哇大哭起來……

分析:有時候,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時候,會擡頭看看周圍成年人的反應,如果身邊沒人他會自己爬起來;如果大人沒理會,他也不會覺得很嚴重;大人越是渲染、緊張,孩子感覺越痛,哭得越厲害。孩子的哭,好像是哭給大人看的。孩子媽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傳遞的負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嚴重的事、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對的,只有用哭來表示向大人求援。

教育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首要責任,但過度保護往往會束縛孩子的手腳。孩子在玩耍中摔倒了,甚至擦破點皮不值得大驚小怪。父母表現得平靜些,在判斷沒有大礙的情況下,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再到孩子身邊安撫一下,讓孩子自己說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孩子會在“吃一塹”中“長一智”。

  “幫助”類型:包辦——“都怨你”

小然的媽媽是個勤勞的人,孩子的事總是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小事千叮嚀萬囑咐,能替孩子做的從不讓孩子動手。然然呢,習慣了媽媽這樣,很多自己的事從來不自己做,也不走腦子,上學了依然如此。有一天到了學校,然然沒帶語文作業本受到老師批評。回到家裏跟媽媽大發脾氣:“都怨你!收拾書包也不檢查一下……”媽媽無言以對,好像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分析:一些父母習慣了事無鉅細地管孩子,往往是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越強、身上的毛病越多。其實,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逐漸具備了管理自己的能力,也具有獨立做事的權利。收拾書包這樣簡單的事,如果讓孩子自己做,忘帶作業本就要自己承擔責任,沒有理由埋怨媽媽,這也是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教育提示

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在父母的“周全”當中去享受,到頭來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沒有自己承擔責任的意識。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少些包辦,放手交給孩子,調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自己去管,父母只是給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導,孩子的機會多了,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孩子不事事都管纔是最好的管。

  “幫助”類型:干預——“聽我的”

明明和東東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明明拿來叔叔新買的遙控車,東東非常喜歡,玩了一次還想玩,明明不肯了,想從東東手裏奪回遙控器,東東就是不撒手,兩人扭在了一起。這時明明媽媽跑過來,衝着東東吼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呢,我們家的玩具你憑什麼搶?!明明聽我的,咱不跟他玩了……”兩個孩子停止了爭執,以後再也沒在一起玩過。

分析:小夥伴在一起玩,彼此發生爭執往往不可避免,在孩子心目中也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往往過去了也就忘卻了。明明媽媽用成年人的思維對孩子的不恰當的評價和干預,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了,給孩子之間的正常交往設置了一堵牆,也很容易使孩子產生社交恐懼。

教育提示

孩子在與夥伴交往中發生衝突時,父母大可不必過於焦慮,更不該急於干涉。要善於觀察問題的癥結所在,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孩子尋找和解的辦法,比如:“東東有什麼好玩的玩具讓明明玩嗎?”或許兩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要切記只是給孩子必要的提示,最終解決的辦法還是由孩子自己討論、自己選擇,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小夥伴交往。

  “幫助”類型:替代——“笨孩子”

大輝上小學後,學校組織了一次集體到農家院活動。早上興致勃勃的他,傍晚回到家裏卻是垂頭喪氣的。媽媽追問其中的緣由,大輝說,同學老師都說我是“笨孩子”。原來,大輝在家裏習慣了依賴媽媽,這次出門沒有媽媽在身邊,鞋帶開了不會自己系,吃飯時不會自己夾菜,結果讓同學笑話了,大輝覺得很沒面子。

分析:媽媽替代越多,孩子能力越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媽媽可以替代孩子做事,卻不能替代孩子做人,不能替代孩子成長。孩子天生並不笨,只是媽媽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弱化了孩子的能力。有時候,父母替孩子做事,是爲了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取得好成績。其實當孩子將來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時候,決定他能否成才的正是從小培養的做事的能力。

教育提示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事融於日常生活之中。別小看了教孩子自己繫鞋帶、穿衣服、盛飯、洗碗這些小事,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自信心的建立、成功喜悅的獲得等,正是來源於這點點滴滴的小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優勢就是教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體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