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怎樣滅火纔有效?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怎樣滅火纔有效?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最常見的且不應該有的行爲。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怎樣滅火纔有效?

1. 訓斥和威脅:“你再鬧給我看看!”“不乖就怎麼怎麼樣......”這種帶有懲罰色彩的恐嚇和威脅語言,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更爲嚴重的,孩子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爲當成報復。

2. 賄賂哄勸:“不要哭,我帶你去吃你喜歡吃的肯德基!”“我再買一個給你,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保護心疼孩子,讓孩子沒有機會體驗不好的情緒,反而不珍惜。

3. 不給孩子表達情感的機會:“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人有七情六慾,孩子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孩子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4. 否定孩子和他的行爲:”你這個壞孩子,爲什麼這麼不聽話?”“你太讓人討厭了!”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阻礙孩子對自我的認識,讓孩子認爲自己就是“壞”孩子。

5. 沒有共情或不會共情:“你看!哭什麼哭,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最好先去共情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和緩解的時候,任何擺事實講道理都是無用的。

6. 憤怒和無奈:“你真是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我們的任何不良反應,孩子都會回以憤怒,甚至會摔打東西,最後把“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從而增加發脾氣的頻率。

7. 責怪:”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而且讓孩子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8. 把責任推給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爲了暫時安撫孩子情緒而責任歸咎外界環境或他人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長大以後事事總是去先挑剔他人的不是,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怎樣滅火纔有效? 第2張

孩子有了壞情緒,怎樣滅火纔有效?

1:正確認識壞情緒,用同理心接納孩子壞情緒的產生。

情緒是一個人對週遭事物的主觀感受,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壞情緒對人類來說是在所難免的,不僅僅是孩子,成人也經常有憤怒的情緒,憤怒的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本能。

當孩子出現了壞情緒,尤其看到孩子生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出於急於消除孩子情緒的心理,要麼息事寧人,要麼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父母要先學會同理心。比如,我們對孩子說,“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共情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覺,並明白父母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這個時候,最不贊同的做法是家長試着去說服孩子,指責孩子的情緒不對,這樣只會火上澆油。

然後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與我們不同的觀點和行爲,接受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爲。要讓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我接受你,但是並不代表我同意你的行爲,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恰當的行爲需要被規範。

2:反思一下成人的行爲,有沒有讓孩子產生壞情緒的誘因。

在我看來,孩子是比成人有修養的,他們一般不會輕易動怒,除非是他們的餓了困了生病了。每次因爲孩子氣的發火的家長找我傾訴時,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之後,最後發現原因都在家長身上,而不是孩子。

也就是說,家長的行爲是孩子情緒的誘因。

比如,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才1歲多,脾氣很大,動不動就躺到地上不起來了,她怎麼哄都不行。原來,孩子的爸爸在用電腦,孩子也想過去參與,被拒絕了。

我說,孩子之所以採取躺到地上的方式,是因爲他每次“鬧”完就可以解決問題,“鬧脾氣”是孩子認爲的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再說了,換上我是孩子,我也會鬧,電腦是這個家庭的,是公用的,爲什麼電腦爸爸能用我就不能用呢?

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孩子脫口而出的“不”字,“不”字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說出之前,先想想孩子爲什麼要去參與,如果現在不合適,要如何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對孩子說“不”。

除了上面的孩子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心理預期和現實發生衝突,還有哪些是孩子發脾氣的誘因呢?比如,孩子的挫敗感,他通過比較,發現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他想做好的事情並沒有像他預期想象的能做好;比如,父母會把他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較,讓他認爲父母不愛他而更喜歡其他的孩子;又比如,孩子之間有些爭吵和打鬥是正常的,在打鬥中處在下風等等。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怎樣滅火纔有效? 第3張

3: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讓孩子學會溝通和解決。

如果一個孩子被教養的好,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發脾氣的階段,越年幼的孩子越容易發脾氣,原因又是什麼呢?

當孩子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他通常的第一反應就是着急,發脾氣。我們成人也是一樣的,也很少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也是生氣,只是生氣的媒介不同而已。爲什麼允許自己生氣,而不站在孩子的視角,允許孩子當下的年齡有壞情緒呢?

作爲父母,又要如何幫助孩子呢?不是訓斥和責怪,而是自己找到或者幫助孩子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在問題中學會溝通。當孩子可以順暢地溝通,並學會了解決問題,他就逐漸不會發脾氣了。當然,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溝通和解決問題。

接着上面1歲多孩子的案例。我們可以試着這樣來解決。

用開放是的提問方式,比如,"發生什麼事情了嗎?躺在地上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喲。"

孩子會通過語言和行爲來向媽媽表達和爸爸一起參與電腦的想法。

媽媽可以這樣回答:是想和爸爸一起玩電腦對嗎?那我們對爸爸說,爸爸,請你也讓我玩一會兒好嗎?

孩子點了點頭。

如果爸爸在做公務,暫時不能和孩子一起,我們需要接着對孩子說,或者讓爸爸對孩子說,請你等一會可以嗎?現在是爸爸做事情的時間,等爸爸做完了,我們一起來玩。(讓孩子學會等待)

然後,等爸爸做完事情,給孩子一定的“體驗”電腦的時間,讓他敲敲鍵盤,玩玩鼠標。

其實,孩子並不是玩,一歲多的孩子也不會玩,他只是想了解這個物體。蓮子在1歲多的時候,每次我在電腦前,她和這個孩子一樣,想積極地去參與進來。居然有一次我回到家,發現我的電腦鍵盤的字母鍵和數字鍵被撬開了好幾個,原來她找到了一個工具,整整一個下午都在捯飭電腦,把鍵盤“破壞”了,從那以後,探索期的時候,再也沒碰過我的電腦。

4、親子共讀,讓孩子把繪本和生活貼近,通過繪本來學會更多控制情緒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好的繪本是孩子生活的真實體現,孩子從繪本的故事中慢慢學會了認識不同情緒,瞭解不同的情緒,從而控制不同的情緒。孩子慢慢地學會了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學會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式。繪本是對孩子成長最有用的幫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