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美國財商教育專家總結3個理財要訣,越早教會孩子越好

美國財商教育專家總結3個理財要訣,越早教會孩子越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研究發現,孩子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是教會他們抵制不良消費文化的好時機。

儘管幼兒的發育水平還沒有達到能夠充分掌握各種理財概念的程度,但既然他們正受到消費者文化的影響,這意味着我們要向他們傳遞有意義的、理性的信息,以對抗不良影響。

以下三個理財要訣,能幫助你的孩子未來有更好的財務狀況:

自己判斷錢要怎麼花

“人之所以不知足,是因爲發現了其他更好的東西。”

——《快樂的金錢:更明智消費的科學》

選擇,是我們與錢打交道的核心環節。大人每天都在選擇錢的用途,但其實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管理金錢也同樣重要。

有規劃地給孩子零花錢是財商教育的最佳方法。但無奈的是,很多家長會不自覺地給零花錢貼上“這是爸媽的錢”的標籤,覺得既然錢是家長給的,要怎麼花當然要聽家長的。

但如果你真的想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就應該給TA機會和權利,讓TA自己選擇錢要怎麼花。

不要把錢當做“施捨”給孩子,而要明確地告訴他們零花錢的意義。

正如你不會讓他們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使用鋸子和剃刀,所以你要讓他們知道,零花錢是爲了讓TA學會合理地使用金錢。

我的女兒很喜歡讓我評價她們的消費決策。有一次,大女兒告訴我,她想買一個最近很流行的迷你揹包。那款揹包的價格是60美元,她可以用自己賺的錢買。

我跟她分享了我的看法:“你已經有兩個揹包了,爲什麼還要再買一個?”

美國財商教育專家總結3個理財要訣,越早教會孩子越好

但說完後我突然想起我必須要她牢記一件事情——那只是爸爸個人的意見。

我的判斷,是根據自己大量的生活經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做家長的都想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價值觀。

當然,我們希望孩子能採納那些我們自己深信不疑的價值觀,但那只是家長的價值判斷能力,並不是孩子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零花錢負責,在這樣一個風險很低,不會造成什麼巨大損失的情況下學習自己判斷錢要怎麼花。

理性分析需要和想要

“世上本無所謂好和壞,思想使然。”

——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幸福課》

要精明理財,必須學會區分需要和想要,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要過分妖魔化“想要”。

有慾望並不是什麼問題,但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錢不是花不完的。

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跟TA在超市玩區分需要和想要的小遊戲,讓孩子說出,你們要買的東西哪些是家裏“需要”的,哪些是你們“想要”的。這個遊戲既簡單又有趣,連幼兒園的孩子都能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基本概念。

另外,也要跟孩子解釋有些“需要”是要滿足更重要的需求的(我稱之“有條件的需要”)。

例如,爸爸上班需要交通工具,可選的有步行、騎自行車、公交地鐵或自己開車。但爲什麼爸爸要選擇自己開車呢?這時你可以跟孩子解釋說:

爸爸覺得自己開車是最好的選擇,因爲其他交通工具都很耗時間,自己開車的話爸爸就有更多的時間陪你了。

有的孩子對數字特別敏感,會認爲你們買一輛2萬7千美元的小車很奢侈,其實孩子這種思考對他們的財商培養很有幫助。

孩子認爲你奢侈,很大可能是因爲TA不知道其實你放棄了買一輛4萬5千美元的越野車;

他們也不知道你買的這輛新車更省油,會省不少油費。類似的消費決策都值得家長跟孩子談一談。

你可以跟孩子聊家裏任何消費決策,但重點是要告訴他們爲什麼,尤其是那些重要、花錢多、孩子不容易察覺的消費(房租水電)。

有一次我把手機屏幕摔碎了,大聲說要買一部新手機時,我的小女兒興致勃勃地打斷我,說:“爸爸,你並不“需要”買一部新手機。”一旦孩子變精明,他們可能會幫助你控制你自己。

控制慾望,爲目標儲蓄

“延遲消費,不會驅使人們一味地剋制自己。相反,它會通過不同的形式,使人獲得最大程度的快樂。”

——《快樂的金錢:更明智消費的科學》

爲某個目標儲蓄,是你可以教給小孩的最強大的技能之一。

我認爲儲蓄不只是理財領域的素養,它更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生活要有夢想纔會有意義,而要實現夢想,首先必須設立目標。

很多人都聽說過斯坦福大學研究員沃爾特·米歇爾做的“棉花糖實驗”。

參與實驗的小朋友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馬上吃掉面前的那個棉花糖,二是等待一會兒得到兩個棉花糖。

多年後米歇爾對部分實驗參與者做了跟蹤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那些爲了獲得兩個棉花糖而等待的孩子往往有更好的人生成就,不管衡量的標準是學術能力測試分數(SAT)、受教育程度、體質指數或是其他生活質量指數。

可見延時滿足對孩子的未來影響非常大。

另外一個關於大腦的研究也表明從小培養孩子延時滿足能力的重要性:

“大腦執行力”在5歲前會迅速發展,而這種執行能力是設定目標和培養延時滿足能力的關鍵。

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存在天生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可以在“大腦執行力”迅速發展的時期(3~5歲)得到改善。

自控能力使我們在考慮是否購買某些極具吸引力的商品時,依然把我們的儲蓄目標放在第一位。

另一個研究發現,孩子小時候的自控能力會影響他們將來能否作出成功的投資、儲蓄、住房、退休金、信貸等重要資金決策。

所以你還有理由不及早培養孩子的延時滿足能力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