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有理念,有方法,還是教不好孩子?試試"五個爲什麼"!

有理念,有方法,還是教不好孩子?試試"五個爲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真理總是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前幾天,一家長跟我吐槽:我現在都不太想看教育類文章了。

“爲啥?”(我心裏咯噔一下,這可是讀者跑路的節奏啊)

“看教育類文章不就是爲了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得更好嘛,可我發現,我不但沒學到方法,反倒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亞歷山大。”

“……”

“雞湯文我就不說了……”(想到剛寫的幾篇雞湯文,我的額頭上冒出一絲汗)

“你看這篇文章:《大數據告訴你:經常和孩子共進晚餐,孩子會更優秀》,從各種角度闡述了和孩子共進晚餐的重要性,有科學數據的支撐,也有切實可行的方法,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感覺。可是,我執行起來還是問題多多,比如文章裏說,要懂得合理安排,不要讓工作佔用陪伴孩子的時間,可我每天臨下班就冒出一堆事務,總是沒法按時回家……總之,就是臣妾做不到啊!怎麼辦?”

原來如此……這樣的問題,我好像也經常遇到呢。俗話說: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換到教育問題上,就成了:懂了道理,也有辦法,卻總是做不到。

不過,最近我看了查爾斯.杜希格寫的一本書《更快、更好、更聰明》,他在書中提到:企業用來提高效率的分析法,也能用於經營家庭生活。看到他利用豐田公司的“五個爲什麼”分析法輕鬆解決了“沒時間和孩子共進晚餐”這個家庭問題,我忽然有所感悟:懂了道理,也有辦法,卻總是做不到,很可能是因爲我們沒有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杜希格是如何將企業提高效率的方法用在家庭生活中,順利解決家庭難題的吧!

2

有理念,有方法,還是教不好孩子?試試"五個爲什麼"!

4年前,杜希格和我們那位可愛的吐槽家長一樣,明白和孩子共進晚餐的重要性,卻總是難以達成目標。

杜希格和妻子的工作都很忙,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7歲、一個4歲。他們也知道和孩子共進晚餐很重要,但要全家人一起坐下來吃飯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天早上,杜希格夫婦都向孩子們宣佈,今天一定會早下班,回家吃飯,但他們的計劃總是失敗。

於是,當杜希格爲他的新書《更快、更好、更聰明》訪問一些企業經理人時,他也順便請教了他們自己的家庭問題。最後,他發現,豐田汽車著名的“五個爲什麼”分析法,解決了他的問題。

“五個爲什麼”分析法背後的哲學是:看似複雜的問題,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簡單的。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五個爲什麼”分析法是如何在杜希格家奏效的吧。

杜希格家的問題是:他們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吃晚餐。

第一個爲什麼:爲什麼他們沒有時間和孩子共進晚餐?因爲杜希格和妻子總是晚下班。

第二個爲什麼:爲什麼他們總是晚下班?因爲每當5點鐘的下班時間來臨時,他們總是還陷在一堆白天就該處理好的雜事裏無法抽身。

第三個爲什麼:爲什麼他們不能在白天就處理好這些事情?因爲他們總是在晨會前一刻纔到達辦公室,因此沒時間在早上處理電子郵件等雜事,只好拖延下來。

第四個爲什麼:爲什麼他們不能早一點到辦公室?因爲,雖然他們希望每天早上八點鐘出門,但總是拖到八點二十分纔出門,那剛好是堵車時間,結果到辦公室的時間就更晚了。

第五個爲什麼:爲什麼他們無法準時出門?因爲杜希格家的孩子每天早上要花20分鐘挑選衣服,推遲了爸爸媽媽出門上班的時間。

是不是難以想象,導致無法全家一起吃晚餐的原因竟是一個小問題!

在“五個爲什麼”分析法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永遠無法共進晚餐”這個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孩子每天早上花太多時間挑選衣服。而在這之前,他們從未發現早上的節奏會影響到晚餐的時間。既然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現在,杜希格讓孩子們上牀睡覺前先挑好衣服。早晨,他們在7點半以前就着裝完畢。這個小小的改變影響卻很顯著,如今,多數時候他們都能和孩子一起共進晚餐。

是不是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呢?

這樣看來,“五個爲什麼”分析法並不高深,我們在工作中也會用到。可爲什麼我們沒有想過要將類似的方法用在解決家庭問題上呢?我想,可能是因爲工作上如果無法達成目標,會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所以我們會問很多個“爲什麼”,直至解決問題。但在家庭生活中,身心相對放鬆,一些做不到的事就任由它這樣了,不願意去多思考。

其實,研究員們發現,“五個爲什麼”分析法可以應用到很多家庭問題上,是因爲現代家庭的教養工作,其實也是一種效率管理,它和工作一樣,也需要我們學會善用管理方法,成爲更“聰明” 的家長。

3

有理念,有方法,還是教不好孩子?試試"五個爲什麼"! 第2張

再看看“五個爲什麼”分析法在我們家的應用吧,希望能幫助大家舉一反三,靈活使用這個不錯的科學管理方法。

我家的廚房是半開放式的,在廚房和飯廳之間有半扇玻璃隔斷門,因爲隔斷門只有半扇,其餘一半則是完全開放的,女兒在廚房和飯廳之間跑行時,常常忽略了隔斷門的存在,總會“砰”的一聲撞到腦袋,然後哇哇大哭。

第一次女兒碰到腦袋,我忍不住氣惱的責怪她:“我不是告訴過你跑的時候要小心,要注意障礙物嗎?!”

第二次女兒碰到腦袋,我想到看過的教育文章,這種情況下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設身處地的安慰她,和她一起找原因。好嘛,我按照方法來,幫女兒揉揉腦袋,告訴她我像她這麼大也會在玩得高興時忽略面前的障礙物,但我們下次一定要記得繞過它,好不好?女兒點頭應允。

結果,情況一點也沒得到改善。這不就和吐槽不能與孩子共進晚餐的家長一樣麼,懂得道理,也學了方法,可還是做不好啊。

直到有一天,女兒的朋友來我們家玩,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也正好和女兒一起來練習練習運用“五個爲什麼”分析法。

第一個爲什麼:爲什麼小朋友總是容易撞到隔斷門?因爲小朋友忽略了隔斷門的存在。

第二個爲什麼:爲什麼小朋友容易忽略隔斷門的存在?因爲小朋友習慣了另一半開放空間。

第三個爲什麼:爲什麼小朋友習慣了另一半開放空間?因爲隔斷門和開放空間沒有明顯區別。

第四個爲什麼:爲什麼隔斷門和開放空間沒有明顯區別?因爲我們沒有對隔斷門進行特殊的保護處理。

瞧,四個爲什麼就讓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啦!

於是,接下來,我們和女兒一起去購買了鮮豔的警示語標籤和防撞條,將顏色明亮的標籤貼在透明的隔斷門上,防撞條安裝在門側。

後來,女兒照常在飯廳和廚房之間跑來跑去,卻再也沒有撞到隔斷門上。

瞧,這個方法是不是運用起來很簡單,效果還不錯呢? ( *^_^* )

4

有理念,有方法,還是教不好孩子?試試"五個爲什麼"! 第3張

“五個爲什麼”分析法給我們家帶來的最大驚喜,不僅僅是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也培養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

也許是受到我們經常用“五個爲什麼”分析法的影響,女兒在面對一些自己的小問題時,也開始喜歡用這個方法。比如,放學回家,她第一選擇就是玩遊戲,可玩着玩着就心事重重。她自言自語的問了幾個爲什麼,發現自己不能專注的玩遊戲是因爲心裏還惦記着沒做的家庭作業呢。於是,換了順序,先完成作業,再輕鬆快樂玩遊戲,問題就解決啦!

慢慢的,我們發現小丫頭已經養成了凡事多問爲什麼的習慣,多問爲什麼幫助她避開了主觀和自負的陷阱,沿着因果關係鏈條,穿越表面現象,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這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探索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嘛。


不能和孩子共進晚餐的媽媽,看到這兒,相信你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了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最終解決問題是因爲我們找到了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可這個原因是道理教給我們的嗎?不是。是那些關於教育的方法告訴我們的嗎?也不是。它不過是我們多問了自己一些“爲什麼”,找到了問題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有趣的是,真正的原因其實往往很簡單。

比如,不能一起吃晚餐竟是因爲孩子在挑選衣服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孩子總是撞到隔斷門上原來是因爲我們沒有對隔斷門進行特殊的保護處理,我們感覺很累不想陪孩子做遊戲其實是因爲每天晚睡等等。

所以,我們推薦給大家的分析法,其實並不用拘泥於五個問題,關鍵是要養成多問“爲什麼”的思維方式,通過這種問問題的方法,追根溯源,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呢。

大家學會了這個實用又簡單的分析法了嗎? 如果,在解決家庭問題上,聰明的你也有一些實用又簡單的好辦法,也記得與我們分享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