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和自己都想照顧好?美國第一夫人說全能媽媽應該這麼做

孩子和自己都想照顧好?美國第一夫人說全能媽媽應該這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懷孕到現在,我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懷孕時放假休息,我抓緊時間複習考註冊會計師;寶寶出生後,我看了各種育兒書籍,學習各種兒歌故事;與此同時,和我老公也依然恩愛甜蜜,二人世界也會不定期約起。」

最近又她對寫作產生了興趣,開始自己搞創作。

可是,這樣的她,現在卻坐在我面前,眉頭緊鎖。

「我覺得壓力很大」,米媽的開場白就讓我吃驚。

「我覺得我做什麼,都很難,都沒辦法讓我開心」

「我似乎是一隻永不停歇的超霸兔子,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盡頭,什麼時候我可以什麼都不做」。

米媽很少在我面前表現得那麼無助,但她現在的眼神深邃的像是黑洞。

看得出來,她很累。

「我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安心些?要怎麼做才能無愧於自己?」

我是這樣迴應她的:

「其實吧,你已經夠努力了,偶然有個下午無所事事讓自己就這麼「發呆」;偶爾有個週末,讓爸爸帶着孩子玩,自己去逛街看電影;偶爾丟下專業書追一部「神劇」,明天依舊如常,不會因爲你的放鬆小憩,就亂了陣腳。」

「承認吧,你不是進取,你是不安。面面俱到,其實是個傳說。」

很多嘴上說着要平衡工作與生活的人,其實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希望工作和生活都達到滿意的方面,都不落於人後。

這些人內心深處都充滿着深深的慾望和恐懼:他們十分渴望自己成爲一個面面俱到的人,擁有完美的生活,因此在生活中不敢有絲毫懈怠,腦子裏時刻繃着一根弦,生怕有半點差錯。

不敢放鬆,是因爲內心深處的不安,但照本宣科的理想生活,其實誰都做不到。

與其整日因爲無法面面俱到而被不安感包圍,不如親手打造一個你不用整天想着逃避的人生。

孩子和自己都想照顧好?美國第一夫人說全能媽媽應該這麼做

沒有完美的一天但有延遲的滿足

「充沛的睡眠之後,我躺在舒服的牀上,不用考慮時間,不用計劃今天要做什麼,聽着自己最愛的音樂緩緩起來,喝杯檸檬茶,與老公聊聊天。

一起做頓營養的早餐,和家人孩子擁抱……然後開車到自己的工作室,嗯,這工作室靜立在湖邊,周圍被一片水杉包圍。

下午我五點多下班,孩子們都在練琴學習。而我準備吃了飯,去做瑜伽,在課上遇到知己,相談甚歡一起喝咖啡。

晚上回到家,我洗了個澡,彈了會兒琴 ,看了部喜歡的電影,然後寫了篇讀後感,最後抱着愛人安然睡去。」

這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想要「完美的一天」嗎?

可是我算了下,真的要完成這些,至少得需要 48 個小時。

你完美生活裏,包括了生活需要的一切元素,然而你的工作,你孩子的狀態,甚至和老公的相處,是「一天」的時間,就能「煉成」的嗎?這些完美的背後,也許是每個小目標的實現。

你可以給自己設計一種完美的生活狀態,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一天」這個時限,在這個時限裏,你想要的完美永遠遙不可及。

但下面這些計劃,卻可以讓你離你想要的生活更近:

每天花二十分鐘,做和自己興趣相關的事,堅持下去;

每個月找一個下午,和閨蜜們聊聊天,喝喝下午茶,如果彼此沒時間,也可以在羣裏聊;

每年一段時間,專門學習一門東西,然後認識一羣志同道合的人;

把身體搞得倍兒棒,朝着白瘦美前進;

拿出一個長假的時間,陪孩子做一件她特別想做的事。

速食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你需要一點點延遲滿足。

孩子和自己都想照顧好?美國第一夫人說全能媽媽應該這麼做 第2張

工作生活是整合平衡只是取捨


每一個女人想要的都很多,因爲我們要的不僅是家,不僅是做好媽媽和妻子,還有屬於自我的空間和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

其實「平衡」這個詞本身就把這些東西都當成了矛盾體,「平衡」意味着你在同一段時間內只能做一件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巧妙地安排時間,讓自己可以「多線程」地完成任務。

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 · 奧巴馬曾經說過:整合是維持好狀態的基礎——工作、家庭、女人的角色,它們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融合比平衡更重要。

日本有位女醫生吉田穗波,她是五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名醫生,還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生。在她的《就是因爲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一書中提到,她的成功,主要在於能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在同一時間中,將多重角色共同演繹。

利用零碎時間:在等車,等孩子放學的間隙,隨身帶上生詞卡片,爲「學術」的自己充電;

放棄完美主義:家中的家務,放手讓幾個孩子們一同來做,不過分糾結於「整潔」的程度,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生活能力,也可以在同一時間段裏,爲孩子們做些喜愛的甜食,或是爲下一步自己的工作時間做些整理準備,提高工作能效;

控制情緒:女人最容易被情緒所困擾,別人的一句評價,今天發生的一件意外,一次沒有那麼成功的工作經歷,都會讓我們陷入焦慮的情緒中。

焦慮不可避免,但如果我們能有效控制情緒,快速從負面情緒轉換到正面情緒中,就可以節約許多不必要的心神折磨、內耗,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有意義的思考和生活中;

借力他人:無論是孩子們的爸爸還是鐘點工,信任他們,並坦然授權,讓他們承擔一些生活中的事務。例如,週末的時候,讓爸爸帶着孩子做些親子的活動,讓阿姨準備好一家人的飯菜,給自己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要想把每一個角色都做好,就要融合各個角色的職責,分清主次先後。

小切口大主題

前段時間遇到個媒體神人,她說最好的節目往往都是「小切口,大主題」。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改變你生活的事情,都在小切口之中。

好多人信奉「生活在別處」「我在路上最愛你」,總想搬一塊大石頭,做一個重大決定,然後放一大段假,讓自己從一種生活狀態抽離到另一種。

山那邊的風景固然綺麗,但是,這樣的別處需要大段的時間、大量的精力和足夠的勇氣。時間不夠,精力不濟,我們沒有了說走就走的勇氣,隨後就只能是一聲嘆息。

改變的關鍵是找到自己生活裏的小切口和大主題。把一個大主題,分解成許多的小切口,大主題的實現也許是一段很漫長的路途,但是每個小切口完成起來卻容易得多。

你也許無法實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至少在週末,你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自駕遊。

當你給自己定了一個大主題時,不妨先從周圍的生活中看看,有哪些小的切口。

當你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切口時,把它們串聯起來後你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或許已經利用這些小切口實現了人生的大主題。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借用張愛玲的這句話,獻給所有從容成長的媽媽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