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打人發脾氣,家長要不要“以暴制暴”?

孩子打人發脾氣,家長要不要“以暴制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有打人的時刻。那麼爲什麼孩子會打人呢?孩子打人發脾氣時,家長該怎麼做呢?

有時候一邊笑着,一邊給家長一巴掌;有時候是因爲跟小夥伴搶玩具搶不過而打人;有時候是因爲沒得到滿足而生氣打爸爸媽媽;有時候一見到小朋友就打;有時候小朋友一進入自己的領地,他也會打……

面對孩子惱人的打人行爲,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打孩子,美其名曰:“讓你體會一下被打的滋味,看看疼不疼。”家長哪裏知道,父母這種以暴制暴的行爲只會讓孩子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打人這個行爲背後有多種意義,打人意義不同,引導方法也不同。比如,孩子笑着打家長,這大概發生在一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並不是真正地打家長,只是處於手的敏感期,想體驗一下手的力量。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先跟他玩擊掌遊戲,然後再跟他玩沙子、鑽洞洞等促進他手的敏感度的遊戲。

如果孩子一見到小朋友就打對方,其實並不是真的打對方,只是不懂得怎麼跟對方打招呼而已。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更多的是應該告訴孩子:“你想跟小朋友打招呼對嗎?打招呼要跟他握手,或者跟他說‘你好,我們可以一起玩嗎?’,而不是打他。打他會把他打疼的。”

小朋友一進入自己的領域,你的孩子就打對方的話,這說明孩子的安全感不強,父母一方面要高質量陪伴孩子,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孩子去與對方交往。那麼面對孩子生氣打小朋友或者父母怎麼辦?我下面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小龍也曾有過這樣的成長經歷。記得他三歲那年,當時他正處於幼兒執拗期,一不如他的意,他就大哭大鬧,亂扔東西,而我只是坐在牀上安靜地看着他。沒想到的是,他突然衝過來“啪”的一下給了我一巴掌。雖然把我打懵了,但實際上打在我臉上的力度很輕。我撫摸着自己的臉,盯着他看,小龍愣在了那裏,瞪着一雙驚恐的眼睛看着我,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

看到他這樣,我一把把他在了懷裏,俯在他耳邊說:“你是太生氣了,是嗎?”

“是,媽媽!”

“但是,寶貝即使在很生氣的情況也只是輕輕地打了一下媽媽,怕打疼媽媽,是不是?”

孩子打人發脾氣,家長要不要“以暴制暴”?

小龍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愛你!”

我的眼淚一下也來了,我摟着他說:“寶貝,媽媽也愛你!但是,你這樣發泄情緒的方法是不對的,來,咱們一起來打枕頭好不好,直到打到你高興爲止。”我說完,從牀上拿起了一隻枕頭。

“好!”小龍馬上破涕爲笑了,興奮地打起了枕頭。

這件事以後,我深深地意識到必須得教小龍學會正確發泄情緒了,我立即從網上買了繪本《媽媽,我真的很生氣》,這本書列舉了主人公生氣扔東西、打人以及扔衣服等不對的行爲。小龍彷彿產生了共鳴,非常喜歡這本書,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都讓我給他讀。大約讀了兩三個月後,他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會哭鬧,卻很少再扔東西,甚至打人。現如今,他已經懂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對於孩子生氣打人這種行爲,我一向不贊成以暴制暴。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往往是“以暴制暴”或者放任自流。毫無疑問,不管哪一種方法都不是正確的引導方法。“以暴制暴”讓孩子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放任自流只會縱容孩子打人的行爲。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孩子因爲生氣而打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幫助孩子梳理心中的憤怒。

接納孩子的憤怒

當孩子生氣打人時,媽媽要蹲下來,看着他說:“你很生氣,對嗎?”或者說:“媽媽知道你因爲某事很生氣。如果換作媽媽,媽媽也會因爲那事生氣的。”用平和的語言來接納孩子的憤怒,當孩子的情緒得到肯定以後,他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

在表達完共情以後,媽媽就可以跟孩子說:“下次你生氣時,告訴媽媽說:‘媽媽,我很生氣。’這樣媽媽才能知道怎麼回事,如果你只是哭鬧,打人,摔東西,媽媽首先想到的是制止你的行爲,而不會去想你是不是生氣所致。”當孩子說自己很生氣時,媽媽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去尋找自己生氣的原因。

用其他方式代替打人

當孩子心中積累了憤怒的情緒,這些情緒總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所以,媽媽可以帶孩子去跑步,或者打沙袋,或者準備一個小黑板,任由他畫……通過這些方式讓孩子發泄情緒,從而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面對孩子生氣打人的行爲有很多種引導方法,並非只有打回去的一種。如果偶爾想讓孩子體會被打的感覺,媽媽可以選在心平氣和的時候打打他,讓他體會一下。在打過之後,再耐心地講解爲什麼不能打別人的原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