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最近越來越愛發脾氣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孩子喜歡發脾氣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一起來看看吧。

兒子9歲,平時個性開朗活潑,很講道理、很善良、也很懂事,但就是有時候生氣了,會歇斯底里的對我大吼大叫,還和我對着幹。和他平時乖巧的情緒有很大的反差,像是變了一個人似得。

這裏面滿滿都是這位媽媽的焦慮,其實不止這位媽媽,就連我也遇到過。記得蘋果小時候有次玩了一天iPad,吃過晚飯後,又拿起了iPad想看動畫片。我不同意,就搶走了,她先是撒嬌說就看最後一集,我還是不同意,她就大哭大鬧。我不去理她,把iPad放到桌子上就去洗碗了。沒想到,身後“嘭”的一聲,原來是蘋果把iPad狠狠的砸到了地上,屏幕一下子就碎了!

我當時真的特別生氣,心想這孩子怎麼這麼大脾氣,爲什麼這孩子上一秒還是天使,下一秒就變成惡魔,爲什麼一點點小事就能夠點燃他們的怒火?後來,我專門查閱了一些書籍,才發現原來孩子的憤怒是在向我們釋放一個信號,而我們必須要讀懂孩子發脾氣背後的潛在表達。

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好事

孩子突然發脾氣有可能是我們並沒有照顧他們的感受,讓他們覺得委屈;也有可能是他通過發脾氣,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行爲成爲孩子發脾氣的導火索,更何況,孩子發脾氣,有時也並不都是壞事。

發脾氣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情緒是一種能量,不會自動消失。有些孩子特別容易發脾氣,問他爲什麼脾氣這麼大,他說我也不知道,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這就說明發脾氣的孩子容易釋放自己,不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埋藏在心裏,相反,不哭不鬧的孩子反倒更容易傷害自己。

孩子想哭的時候,家長說不準哭,孩子歡鬧的時候,家長說不可以,就讓孩子學會了壓抑自己,用內心身體壓抑,一直繃着自己,時間久了,壞情緒就會攻擊身體,孩子反而容易得抑鬱症、自閉症。

發脾氣的孩子更加專注

當孩子沉浸再自己的世界時,家長突如其來的打擾就會讓孩子大發雷霆。這時的孩子發脾氣是專注的表現,他不希望自己被打斷。這種孩子一般最能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學習上也更有責任感,通常邏輯思維較好。而被打斷時沒脾氣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比較渙散,做事情也馬馬虎虎。

發脾氣的孩子更有思想

面對家長的教導和“操碎了的心”,孩子總會有不耐煩和發脾氣的時候,其實孩子是有自己想法的,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自己獨立的想法,發脾氣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而面對家長教導“唯唯諾諾”的孩子,比較沒有主心骨,凡事都喜歡指望別人。

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第2張

家長要合理引導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總會束手無策,其實發脾氣的孩子不管是內向、敏感的小孩還是外向,開朗活潑的小孩,家長所需要做的事情都是要引導他們學會情緒管理。具體要掌握這“三要三不要”。

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家長也發脾氣。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家長如果火上澆油,只會加深孩子的怒火。

此時,家長最先要做的不是幫孩子區分對與錯,而是先平復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表現自己的時刻。然後再心平氣和的安慰,並區分對錯。

要鼓勵孩子表達內心想法

孩子發脾氣也並不是毫無緣由的,他發脾氣的背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說,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會摔東西、撕東西、扔東西宣泄自己,也有的會聽歌或者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能用積極的語言向你訴說他的壞情緒,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要知道,比發脾氣更可怕的是孩子慢慢的成爲一個不會表達自己的人。

要肯定與引導

孩子發脾氣時總會有不當的表達方式,例如打架、摔東西、或者罵人。家長首先要了解這些不良行爲的背後,肯定孩子可以有壞情緒,但是表達情緒的方式行爲可以選擇。

家長要表現出理解的態度,並引導孩子思考用一些恰當的方式處理情緒。比如:將壞情緒寫在紙上然後撕碎、丟掉;或者大吃一頓;或者通過運動的方式發泄……

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第3張

不說傷孩子自尊的話

家長要想批評孩子,要對事不對人,不能說傷害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話,更不能在飯桌上批評孩子和老翻舊賬。這些否定性的詞語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成一個暴躁易怒,沒有定性的人。越是來自最親近的人的傷害,越是最深。

不要傷害他的面子

不管大人孩子都是好面子的,但是大人總會不顧及孩子的面子,當衆指責或者當着外人的面謙遜的說出自己孩子的缺點。這樣做只會破壞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誤導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長眼裏是不重要的,引起孩子的自卑。

不要去羞辱他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都是因爲反抗,家長羞辱恐懼的語言讓孩子很沒安全感,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要麼壓抑自己要麼和家長反抗。小的孩子頂多用語言向家長髮出自己的警戒線,而大一點的孩子就不好說了,和家長對打、離家出走、嚴重一點跳樓……都有可能。

孩子發脾氣,家長在做好這“三要三不要”的同時,還要想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引導孩子將不良情緒發泄到其他事情上,比如鼓勵孩子唱歌、畫畫、或者是和朋友玩耍、遊戲,既調整了情緒又增加了社會適應能力。

另外孩子的脾氣也和父母息息相關,孩子總是會模仿家長的言行,所以家長也要做一個能合理控制自己情緒的大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