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發現很多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兒,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呢?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發現很多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兒,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一、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 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着幹(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牀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爲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幹好一些事情,爲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爲,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2、通過分辨不同行爲(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爲幼兒準備不同行爲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爲的認識。  二、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沒學會繫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繫鞋帶;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乾淨;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裏,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二、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於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遊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繫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繫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裏,輕鬆自主地學習繫鞋帶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

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於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別。對於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如在指導穿鞋的過程中,小班幼兒中要求在區分左右腳的基礎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兒不僅要正確區分左右腳,還要求正確繫好鞋帶。再如有的幼兒自理能力發展不均衡,繫鞋帶是弱項,我們就可以在繫鞋帶的技巧方面給予更加耐心細緻地個別指導。

3、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

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小班幼兒吃飯,開始可能會撒飯粒的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練習,幼兒會逐漸正確掌握吃飯的技巧,少撒飯粒或不撒飯粒。

4、品嚐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爲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幹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鞏固幼兒和生活自理行爲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覆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後的鞏固練習。教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爲。

1、在一日活動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

(1)在生活活動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行爲。入廁、盥洗、加點無處不體現着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幼兒的自理行爲,使其形成習慣。如入廁後自覺整理好衣褲的習慣,餐前便後自覺正確洗手的習慣,點後正確漱口的習慣……

(2)在區角活動中練習生活自理的技巧。活動區集娛樂、操作於一體,給幼兒提供了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我們要結合教育目標,的計劃地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有計劃的投放繫鞋帶的方法;投放各種豆豆,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的方法……

(3)另外,早操、午睡、戶外活動等都可以滲透生活自理的內容。

2、激發幼兒的好勝心,競爭之中促自理

孩子活潑好動,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以激起他的好勝心,躍躍欲試。我們可以抓住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以競爭促發展,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如舉行“穿衣比賽”、“夾豆比賽”等。

3、讓幼兒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爲集體服務

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給幼兒擺餐具、發餐巾等,讓幼兒不僅能生活自理,還會爲集體服務、爲他人服務,在培養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塑造了幼兒優良的品質。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內容存在於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長認爲,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幹也不遲、什麼事都包辦代替,以至吃飯、大小便都有大人幫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裏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裏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

這就需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園同心,對幼兒進行一致性教育,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1、老師要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方面的知識,轉變家長的錯誤觀念,讓家長懂得在家裏不要剝奪幼兒自己動手的權利。2、幼兒園要與家長加強聯繫,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並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作爲幼兒園教師,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如何把握好這個時期至關重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廣大家長的殷切希望,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大多數的家長都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最出色的人,但又常常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其實成人的呵護,是孩子自我服務的絆腳石。現在家庭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總是百般呵護,放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口裏怕化了,使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家長們總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攬,又或者是擔心孩子做不好給自己添麻煩,這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極不利的。例如:當孩子想幫助大人洗洗手帕時,成人會說“不用了,你會弄溼衣服的”成人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幼兒都有一顆好奇的心靈,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但成人做的往往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束縛。他們錯誤的認爲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培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