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讓孩子在模仿行爲中走向獨立

讓孩子在模仿行爲中走向獨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爲上的一種確認,就好像兒童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後將此動作重複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讓孩子在模仿行爲中走向獨立

寶寶出生後幾個月模仿能力就開始萌芽並發展了,標誌着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正是這種關聯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爲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把你當成了偶像,絕對信任、愛你沒商量。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當你把寶寶擁在懷裏,他同時也緊緊地抱着你,實際上是通過模仿傳遞他對你的愛,就像你愛他一樣。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和寶寶的交流實現了,彼此都獲得情感的滿足。

  一、模仿的形式

1歲以內,孩子對語言有着極強的興趣。他會聽你說話,模仿你的語言。所以,你要面對寶寶說話,讓他看到你的口型,這樣,他不僅能儘早學會說話,甚至連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歲,孩子更多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洗臉、梳頭、推車等,有時甚至有些創造性的模仿,喜歡玩過家家類的遊戲。但是,模仿畢竟有好有壞,家長要懂得控制和規避風險。一定要把藥品、清潔用品,以及剪刀等危險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3歲之內,有些動作絕對不能讓他模仿。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二、模仿的意義

對於兒童來說,如果孩子看到某一行爲自己無法確定而不能完成時,兒童就不會模仿,而會苦惱和焦慮。或是兒童根本沒有發現,也不能模仿,兩歲左右最明顯。比如有些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帶着巨大的喜悅。父母不明白孩子爲什麼重複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兒童。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兒童敏感期的正常發展,從而妨礙兒童智能和認知的發展。智能發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這都是成人後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的現象。

  模仿有利於寶寶理解他人的情感

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經生理學者發現,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它不僅僅在做動作如用手抓玩具搖鼓時活躍,而且在觀察別人如何拿起搖鼓時也變得活躍。大腦會模仿該動作,同時我們會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他想拿起搖鼓晃動發出聲響。鏡像神經元能讓人通過模仿,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再簡單一點說,通過對周圍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

  三、如何引導不同年齡的寶寶模仿

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會主動地去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語言。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習慣,儘可以爲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不過也不必盡求完美,因爲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會走路以後,就會經常在戶外走動,所看所聞也會豐富起來。對於好奇的人事,特別是喜歡的人,孩子都會主動去模仿,因爲模仿是人類對於“喜歡”最原始的表達。這時,父母就不能用嚴厲的語言來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應該用商量和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它們的跑、走、飛和遊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來,家長可以給予正確引導。根據孩子的好奇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四、寶寶凡是喜歡模仿別人怎麼辦

3-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喜歡模仿,說明幼兒觀察力比較強,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同,但是如果寶寶事事都模仿,不喜歡自己動腦筋想問題,凡事沒有主見,確實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了。雖然說3週歲的寶寶喜歡模仿,但同時他們又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歡被支配,總是追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

如果寶寶喜歡盲目從衆,胡亂模仿,就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干預:

  1、給寶寶講模仿別人的壞處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幼兒:凡事喜歡模仿別人,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認爲不聰明、不能幹,是個“跟屁蟲”,這該多難爲情啊。

  2、鼓勵寶寶動腦筋想辦法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講:“寶寶最聰明能幹了!只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肯定比他們想的更好!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會幹得更好!”

  3、培養寶寶的獨立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教給幼兒一些方法,想出一些點子、主意,開啓寶寶思維的閥門,引導寶寶靈活地思考問題,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